東京審判的觀後感

Oct13

  東京審判的觀後感(一)

  今天剛剛懷著沉重的心情在中央六頻道看完那部同樣很沉重的東京審判,其實對於東京審判早有了解,前幾年可能是在中央十頻道通過紀錄片看過當時的影像,不想今天再看這部影片,卻仍然是那麽震撼,內心久久不能平息。

  1946年1月19日,駐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根據盟國最高委員會決定,正式頒布了關於在東京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特別宣言》,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拉開了曠日持久的世紀審判序幕。1946年3月至4月,11名來自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的法官相繼奔赴東京……1946年3月20日,受當時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梅汝璈飛抵東京,擔任遠東國際大審判的中國法官。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審判東條英機等28名戰犯,曆時近兩年零七個月,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萬餘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文件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荒木貞夫等16人被判終身監禁,東鄉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發瘋,史稱“東京審判”。時隔60年後,青年導演高群書將此事件搬上熒幕,《東京審判》曾一度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話題。

  通過影片,我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狂熱,看到了日本戰犯的狡猾奸詐和卑鄙無恥,看到了中國人民為了得到一個公正的判決而付出的努力,然而我更看到了那些所謂的西方大國對中國的蔑視,看到了這個當時羸弱的民族在他們眼裏是那麽的無足輕重。當然,不可否認,東京審判是中國人民取得的重大勝利,但日本人在中國犯下了多少滔天的罪行,又有多少中國同胞遭到殺戮和淩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坐在高高的審判席上對戰敗國的審判竟然是這樣的艱難,盡管最終將東條英機等七名甲級戰犯送上了絞刑架,但真正的幕後操縱者、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裕仁天皇及其皇室成員卻未被起訴。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政府欺騙本國及世界輿論,極力掩蓋了裕仁的戰爭責任,並保留了天皇及天皇製。處死東條英機等七名戰犯也許隻為堵住世界輿論和中國的嘴,因為其他一部分甲級戰犯竟然被免於起訴,同樣當時被叛終身監禁和有期徒刑的甲級戰犯們,除了有三人病死獄中之外,其他人都不久便又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戰爭結束後,各列強重新劃定勢力範圍,作為所謂戰勝國的中國,在戰場上犧牲了大量勞工的生命以後,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將在德國人手中奪回的山東又拱手讓給了日本。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弱肉強食,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沒有誰會同情弱者,落後了,隻會有人了不停地欺負你。放眼今天的世界,難道這樣的情況會有改觀嗎?

  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有遠見卓識: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受外人欺負,要想讓每個中國人都挺起腰板,就必須通過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使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還是那句話,中華民族複興之日,才是中國人揚眉吐氣之時。


  東京審判的觀後感(二)

  在曆史的長河中,這是不可忽視的篇章。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審判東條英機等28名戰犯,曆時近兩年零七個月,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萬餘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文件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荒木貞夫等16人被判終身監禁,東鄉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發瘋,史稱“東京審判”。時隔60年後,青年導演高群書將此事件搬上熒幕,《東京審判》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話題。

  一部110分鍾的電影,如何能夠詮釋那場長達兩年的世界審判?懷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和疑問開始觀看這部曆史巨作的。情節的深入證明了這是一部愛國主義曆史教育的生動教材,一部國際司法教育的詳實教材。《東京審判》首度揭密遠東國際大審判全景再現、《東京審判》:振蕩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正義之聲、《東京審判》:激昂討伐儈子手的正義檄文、《東京審判》:看侵略者傲慢的頭顱向正義低垂《東京審判》: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侵華元凶,一網打盡。花拳繡腿在電影的江湖裏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曆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東經審判》他沒有讓我失望,他讓我澎湃血液,他讓我有種想鏗鏘有力的吼成我是中國人的衝動。

  是的,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部電影。被稱為“80”後的一代人,距離戰爭的硝煙已經太過久遠,對戰爭的了解少得可憐。除了我們自身的原因,恐怕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戰爭的宣傳不夠——我不是說要宣揚戰爭鼓動戰爭,而是指應當通過媒體使人們更了解戰爭。

  而觀中國之曆史教科書,往往隻有“消滅日軍多少多少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氣焰”雲雲,卻絕口不提中國的傷亡,(自信心和自尊心,卻也往往會造成一種誤解:我們的傷亡不大,從而忽略了我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日本通過修改曆史來掩蓋曆史,而我們則是通過掩蓋數字來掩蓋了曆史。

  今天的日本,更是大搖大擺地參拜靖國神社,公然修改曆史教科書,右翼勢力活動猖狂,可是國際上卻沒有一個大國出來作出實質性的幹預,這難道不是綏靖?

  我相信,很多人看《東京審判》時,一眼就認出了著名的朱孝天同誌(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卻不知道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誰。今天的“棟梁”們對明星的了解遠遠多於曆史。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些名字:土肥原賢二、鬆井石根、廣田弘毅、東條英機、武藤章、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記住並永遠把他們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以警示我們,警示後人。


  東京審判的觀後感(三)

  難得國產影片《東京審判》叫座又叫好,在影界獲得了巨大成功。由於反映的是曆史題材,我憑著專業興趣破天荒的走進了久違的電影院,想看看導演究竟是如何用電影來演繹這段曆史的。

  也許是自己專業所長,電影在史實上並沒有給我太多的新知。影片對於大川周明的裝瘋賣傻,溥儀舉證的閃爍其詞等重要史實基本未作交代。但盡管如此,影片還是給觀眾展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中國的百姓對東京審判的了解十分有限,而正是這部電影為廣大觀眾填補了這段知識空白。導演高群書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拍這部電影的最大願望,“就是希望世人都知道這件事,這件曆史大事。”

  然而作為一件曆史大事,為什麽在傳統的曆史教育下,我們對其知之甚少呢。東京審判是一次正義的審判,在審判過程中,以大法官梅汝璈、首席檢察官倪征燠為代表的中國檢察團,忍辱負重,排除萬難,最終為中國人贏得了尊嚴和勝利。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卻很少有人聽說過梅汝璈、倪征燠他們的名字。所以在電影院裏,觀眾們第一次接觸到這段驚心動魄的曆史,再配上音響、畫麵的刺激,人們心靈的共鳴和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

  《東京審判》好評如潮,甚至人們高呼是個中國人就應該去看。這就相當於說是個中國人就應該知道這件事。然而東京審判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今天我們認為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這件事其實半個多世紀以來很多人都不知道。

  作為一名曆史教師,我總覺得《東京審判》對觀眾的再教育之所以那麽成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常規的曆史教育做的還很不夠。正是在課堂上,在家庭裏,我們的青少年們缺少了對東京審判的起碼了解,在電影院裏,他們才會被這段耳目一新的曆史場麵所感染。

  由此可見,我們的曆史教育或許不應該僅僅重理論而輕史實。我們的教材與其長篇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還不如對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等這樣的史實多加筆墨。我一方麵希望今後能有越來越多像《東京審判》這樣優秀的電影問世,另一方麵,我也深深擔憂,因為我們的曆史教育不可能一次次電影來補課。我的很多學生都去看了這部電影,在和他們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在電影院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曆史教育,這當然是好事情,但作為他們的曆史老師,我也心生愧疚,我實在擔當不起,作為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曆史大事,在我的課堂上居然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了。都說曆史不能忘卻,我想這更多的是曆史老師的責任,而不是導演的責任。

這篇關於東京審判的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13日,歸檔到目錄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