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與智慧 您擁有多少?

Jan08

聰明與智慧 您擁有多少?

這個是一個哲理性的問題,在勵誌道路上肯定也可以用得著。聰明與智慧 您擁有多少?
先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聰明和智慧的不同之處吧:
現實生活中,在會議上,聰明人往往願意爭先發表自己意見和見解,顯示自己才華,想讓領導看到他是最有
能力的。智慧的人往往都是在最後發表意見,將聰明人的見解和意見做了補充或修正,他的意見和建議最完善往往被采用。

再比如皇帝要在眾皇子中立太子,準備將來接替自己帝位;有誌於爭太子的皇子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眾人麵前盡顯自己聰明才智,證明自己行。結果被暗害的都是那些公認才華橫溢聰明皇子。害人的皇子也會被懲罰與皇位失之交臂。而,那些好像對皇位不感興趣,表麵看來不思進取,不會成為被害的目標,會有幸在太子爭奪戰中幸存下來保全自己,他反而成為皇位繼承人。這是不爭之爭,以退為進的智慧。

三國的楊修不可謂不聰明,然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屬於聰明而無大智慧之人,最後招致殺身之禍;司馬懿屬於智慧之人,他的智慧在於隱,

聰明人往往不甘落後一往直前,不肯退步;智慧的人,當進則進,當退則退,以退為進。

諸葛亮的智慧,在於以退為進,隱居反而求得三顧茅廬。自薦和他薦的重視度是不一樣的。他薦更容易得到重視。

所以大智若愚,有大智慧之人,往往在裝傻。聰明之人往往反被聰明誤。智慧人會隱,含而不顯,不露鋒芒。聰明人好展現才華,鋒芒畢露,以此來證明自己贏得別人認可!

智慧與聰明是一個隱一個露。是一對陰陽關係,就像八字中的正偏印關係一樣,都代表才智、學識、知識這一類事物,正印代表智慧,偏印代表聰明、精明。正印能忍辱負重,寬以待人,以吃虧付出為其本色,偏印聰明以精明工於算計、心計為實質。正印克己寬人,偏印克人寬己。正印的智慧在於以德待人,自己可以吃虧,贏得人心;偏印的聰明在於怎樣讓自己獲得別人吃虧,贏得利益。智慧的人雖然失去利益但贏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聰明人得利益的同時往往失掉人心。失掉人心,也就難有大造就。


在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吃虧的是聰明人,而願意"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人與別人過事總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則更多看重的是長遠益。聰明人計較眼前的得失,不想吃虧,覺得一旦吃虧了,怕讓別人笑話,注重麵子,看不到吃虧背後的擁有;智慧的人,以失為得,看破得失,不在乎眼前的得失,結果贏得認可!


  聰明人怕錯過時機,喜歡把握機會,總是不斷地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麽時候該放手。所以拿得起來的是聰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

  聰明人喜歡處處呈強,超人一籌;而智者則喜歡更多示弱,含而不露。因為他知道示弱不僅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的力量。智者常常是那種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的人。

  聰明人總喜歡把自己閃光的一麵展現出來,也就是所謂的脫穎而出。比如在一個聚會裏聰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談,因此是茶壺;而智者耳忙,注意聆聽別人,因此是茶杯。茶壺裏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裏。

  聰明人常常因為左右逢源而顯得熱鬧,而智者往往因為甘於淡泊而顯得冷清。前者賺來的是一時的人緣,而後者更能長久的贏得人心。 ­

  聰明能帶來財富和權利,智慧能帶來快樂。因此聰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現實中這些技能隻要機緣巧合,就能轉化為財富和權利;但是財富和權利與快樂很多時候不能成正比,因為快樂來自人心。因此求才求聰明容易;求脫離煩惱,非修智慧不可。

  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更難”。其實鄭氏的糊塗是需要智慧的“糊塗”所以難得糊塗翻譯過來,就是難得智慧。可見智慧有多難。板橋之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是裝糊塗。


聰明是一種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種生存境界。小聰明和大智慧絕對是兩個境界。


聰明多數得益於遺傳,而智慧更多靠修煉。聰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謂慧由心生。 ­


聰明有多種,智慧也有多種,某人在某一方麵有聰明或者智慧,有可能在另一方麵就不具備聰明和智慧。有的人在處理外界人事物上有聰明、智慧,但是在家庭問題處理上就顯得很愚笨。有的人在仕途上具有才智,而在做生意上卻毫無經商頭腦。所以聰明智慧不能體現所有人事物上都具備,大多隻能體現在某一方麵上

有大智慧的人是聖人,但不是完人。自古至今,隻有聖人出現,沒有完人出世。所以我們明了智慧與聰明同時,可以不斷追求聰明才智,但不能苛求做完人。具有大智慧的聖人尚且不完美,為何苛求自己或別人那麽完美?懂得這世間任何事物都不會存在完美,何嚐不是一種智慧?

這篇關於聰明與智慧 您擁有多少?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思想思維
相關的標簽:聰明 智慧 擁有 多少 聰明 智慧 擁有 多少 這個 一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