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風俗習慣

Jan08

奧地利風俗習慣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曆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紮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

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中世紀節當地居民在街頭出售食物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

費和上學交通費均由國家負擔。凡持有高中畢業文憑者可免試上大學。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立於1365年,係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
在奧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應邀赴宴,可著深色裝,也可著淺色裝;較正式的重要場合(例如有較重要的人物參加)應著深色裝,以示莊重,參加婚禮或生日慶祝活動可著淺色裝;聽音樂會、看歌劇須著深色裝。奧地利的餐館以“鴿子”作為餐館的星級標誌。“鴿子”越多,餐館越高級,最高為四星級。宴請可分為工作宴請和私人宴請兩種。如係工作宴請禮物可免;私人宴請則需帶禮品。


文章:奧地利,不經意間邂逅“莫紮特”

  在奧地利每過一天,憂慮就多一分。感觸太多,無從下筆。回到家,將帶回來的半箱資料鋪了一地,我有一千多張圖片,我有一萬多句話,可是到底該用什麽樣的體裁,什麽樣的語氣,傳達給讀者什麽樣的情感呢?是留戀、冷靜、向往,還是流著口水的羨慕?究竟什麽才能夠完全表達我的感受,才能還原一個遊客眼中的奧地利?

維也納沒有給我預想的驚喜 但是我們笑了一路

多年以前不知道從哪裏看了篇文章說,維也納綠樹成陰,多瑙河上每日必演奏《藍色多瑙河》。於是臆想中,認定維也納每一個空氣分子裏都流淌著音符和浪漫的東西。

然而,它竟然沒有想象的那份嬌媚,而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充滿了雕塑、教堂、鴿子和綠草如茵——幾千年間,不斷的戰爭、聯姻到今天歐洲一體化,歐洲城市大致如此。對一個蜻蜓點水的旅遊者來說,維也納並不是最典型的那一個。論建築的經典,比不過布拉格;論皇宮的輝煌,比不過凡爾賽;論多瑙河兩岸的美景,比不過這條大河穿過布達佩斯的媚態……初來乍到,我怎麽有些失望?

維也納是音樂之都,拜見各個音樂家的塑像是每個遊客的功課。我們決定自己去位於城堡花園的莫紮特雕像,卻迷了路。一位胖胖的老紳士經過,便逮住他問路。隻聽朋友對老紳士“嗬嗬哈哈”說了半天,我聽懂了一個詞“Beethoven”(貝多芬),老頭臉上露出迷茫的神色,我趕緊說不是貝多芬是“Schubert”(舒伯特),老頭更加迷茫,我意識到自己滿嘴跑火車了,趕緊又說也不是舒伯特,是莫紮特,“Mozart”!老紳士終於明白,但一下子怒發衝冠,拂袖而去。我們心裏一百八十個奇怪,怎麽突然生氣了呢,我們的態度可是畢恭畢敬呢。

躊躇地往前走來到一座小橋邊,咦,這位老先生站在那裏正看著我們。我以為他等著為我們指路,沒想到他還在怒氣衝天,教訓了我們一大通兒,我隻聽懂他不知是用德語還是英語在喊“No Beethoven!No Sc-hubert? Mozart? Mozart?”我們趕緊連連道歉,他這才非常憤懣地告訴我們過橋即是,隨即氣哼哼地走了。目送著他遠去的背景,我們相視大笑。原來他是在氣我們連自己要找哪一位名人都不知道,居然還問路,簡直是對音樂家的大不敬,對維也納的大不敬!

來到莫紮特的雕像前,四周蔥綠寧靜,遠處有噴泉嘩嘩的噴水聲,也有小孩子的嬉鬧聲。那一整天,我們一提起這件事就不禁失笑,笑我們沒有做好功課,更佩服這位老人的執著。從他的身上,日耳曼人的一絲不苟,一板一眼可見一斑。

在薩爾斯堡和因斯布魯克 終於捉到了奧地利迷人的眼神

從維也納一路沿著洶湧的多瑙河來到薩爾斯堡,突然感到自己身體裏有什麽東西與這個城市擊掌言歡——一種感覺甚至是味道,原來這裏是《音樂之聲》的誕生地!雖然奧地利人不太認可這部美國人的電影,但是它無疑成了薩爾斯堡最好的風光宣傳片。

今天的薩爾斯堡市建於696年,St. Rupert作為傳教士來到薩爾斯堡並建造了修道院。後來薩爾斯堡發展成為獨立的教會和政府,被視為北方的羅馬。大主教擁有精神和世俗的權力,建立了今日風景如畫的薩爾斯堡。薩爾斯堡是離音樂最近的天堂,它是莫紮特的出生地。今天薩爾斯堡是許多節日、歌劇和戲劇演出的中心,並在十佳外國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六!

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薩爾斯堡,這個依山跨河而建的城市,它比維也納更平易近人,也更有性格。城市不大,但每一個角落都能留住你的目光。

我能安於阿爾卑斯山下小城安靜的日子嗎——走過奧地利兩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維也納和薩爾斯堡,來到因斯布魯克時,我這樣問自己。依然是那深遠的曆史、典故,依然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和教堂,舉辦過兩屆冬奧會的因斯布魯克卻異常寧靜。因斯布魯克過去是德國、意大利貿易的必經之路,也是奧地利從西到東的樞紐。

900多年前,意大利商人曆盡千辛萬苦登上阿爾卑斯山眺望,如果能夠看到一個金頂屋在遠處閃閃發光他們就會歡呼雀躍:奧地利到了!如今金屋頂依然閃亮,今天的因斯布魯克依然在阿爾卑斯山下佇立宛若一位安靜的仕女。生活在這裏不是“過”著,而是“流淌”著,從嬰兒到耄耋老人,因斯布魯克人好像就這樣慢悠悠、笑著過了一生。

如果奧地利是你歐洲的一站,除了維也納一定要選擇有薩爾斯堡或者因斯布魯克的路線,否則,你將錯過兩次悄然心跳的感覺,錯過真正的奧地利。

奧地利三個華彩片斷

以音樂做血液
隻有親臨奧地利,才能感受到音樂和這個國家的關係。音樂是奧地利的空氣,每個奧地利人的血管裏都汩汩地流淌著古典音樂的旋律。從來到維也納的第一天開始,我們“路過”了一個又一個免費露天音樂會。即使是看大屏幕上放映音樂會的錄像,人們也穿戴整齊,非常專注。還有他們腳下三四歲的孩子,坐得穩穩當當愣愣地聽著。同行的朋友感慨道:從小就這麽聽能沒有藝術細胞嘛!

參觀度假
我們趕上了歐洲的暑假,整個奧地利都在休假。而我們就苦哈哈參觀別人如何休假。
早起後去莫紮特的姥姥家——沃爾伏幹湖畔一個非常美麗的小村莊。湖麵晨霧氤氳,四周青山若隱若現,湖畔綠樹、鮮花環繞中的農家,像精致的工藝品。倘徉村中,恍入仙境,拍下的照片,哪怕一張老的臉龐,也驟添神韻、陡增風采。

墓園是通往天國的花園
歐洲遍地都是教堂。教堂那虔誠的味道,那透過彩色玻璃射進來的光柱,那金碧輝煌的神像,那尖聳直逼天際的屋頂,讓我好幾次走進教堂,眼睛竟然潮濕了。
在歐洲,墓地的概念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把墓地當作通往天國的花園,墓地繁花似錦,充滿了幸福的味道,每一塊墓碑都精心地設計過,有的已經在那裏上百年了,墓碑上一個一個十字架將逝去的人導向美好的天國樂土。

雖然此趟隻走奧地利,但是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奧地利可以折射出許多歐洲國家的共性。為了更多旅遊者的歐洲之行更加美滿,在此袒露自己的得失經驗,算是個前車之鑒吧。

這篇關於奧地利風俗習慣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禮儀常識
相關的標簽:奧地利 風俗習慣 奧地利 風俗習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