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的記憶

Jan08

知識分子都會寫情書,隻是各個時代情書的內容和風格大不相同,帶著各自的烙印。
  在青年男女剛被允許談戀愛的年代,活動很隱蔽,彼此都羞羞答答,很少與父母商量。雙方交流,“愛”字難以出口,欲說還休。在情書上表現為含蓄,纏綿悱惻。如抗戰時期有一對青年男女,已有很好的友誼基礎。後來男的去了大後方,女的留在淪陷區。靠鴻雁傳書,感情日益升華,但在情書裏找不出它的溫度。男方住在城郊,他借景抒情,這樣寫道:“夜闌人靜,一燈如豆,唯水磨杵臼相擊,發出沉重單調之聲。雜以深山犬吠,百感思潮起伏心頭……紙短情長,不盡欲言。”一幅蒼涼孤單的畫麵,足以引人愛憐。至於“百感思潮”,“紙短情長”指什麽呢?是讓對方去猜想的。山在虛無縹緲間,似是而非,若有若無。甜蜜苦澀,餘味無窮。
  這種含蓄的情書是充滿詩意的。不過,過分含蓄了,反而使人不解其意。遇到對方靈敏度低,也會鬧笑話。譬如一位先生在信中這樣寫:“讓我們永遠在一起吧!”女友回信說自己也有這種想法。他們剛談戀愛不久,她認為這隻是一種願望。直到男方說他媽媽知道了很高興時,方始警覺: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要讓父母知道!仔細想想就怕起來:“永遠在一起”莫不是結婚嗎?不行,不行的,彼此了解得還不夠呢!
  解放以後,情書的內容趨向化,稱對方為“同誌”。內容大多是匯報工作生活,特別是追求進步的願望。有一位小姐想參加軍事幹校,男友提醒她要放棄過去的生活方式,割掉小資產階級尾巴。否則,既參加工作又怕損害自己個人利益,是不會有進步的。
  這類內容看似生硬,但為正直的男女青年所接受。當聽到有人稱呼你為“同誌”,會很感動,因為自己是光榮的隊伍中一員了。那些資本家隻是“先生”,自慚形穢,沒有資格當“同誌”。信中的那些話,可能現在有些人認為是作秀,這是太大的誤解。隔了一個時代,有些感情是疏離的。其實那些寫信者收信者都是真情流露,欣然接受。當時追求進步是一種時尚。正像當代青年追求財富,時髦,其癡迷程度一樣高漲。“進步青年”是最高的榮譽。誰不願找這樣的人作自己的終身伴侶呢!
  不過這類情書並非冷若冰霜,字裏行間,不時有真情的祝福,細綿的思念,於是就心有靈犀一點通。機靈的女子,會去文具店買一種粉色的或淡綠的帶花邊信紙,上綴隱花,依稀有香味。散發的愛意,盡在不言中了。
  情書如太程式化,像畢業論文,往往畢不了業。一位男青年寫給情人的信,開頭第一句是這樣的:“十月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接著敘述了自己對馬列主義的理解。沾沾自喜,自以為理論水平高,會得到對方的青睞。誰知雲山霧罩的這一炮轟跑了親愛的女友。
  時序流轉,白駒過隙。社會發展迅捷,生活節奏加快。當代青年忙於追趕時代進步,變幻的步伐,已無法安下心來,一筆一劃地在書信裏麵編織情網。再說通信工具,五花八門,便捷快速,誰還去弄那老的玩意兒。鼠標一點,對方就知道了。有時連上網也嫌煩,發短信最好。也有些當代青年的情書,抄錄了大量流行歌曲的成句,諸如“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一類,這就缺乏深厚的底蘊,變成快餐了。
  出於當代青年之手的真正美妙的情書,一定還是有的吧——隻是,它們僅在有情人之間流轉,我們大家看不到罷了。

這篇關於情書的記憶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隨筆
相關的標簽:情書 記憶 知識分子 都會 情書 隻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