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是一種小確幸

Jan08

文/莊雅婷

我的師兄李海鵬曾經寫:“陳丹青先生第一次去美國,大吃了一驚:街上的年輕男女,人人長著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我猜陳先生忘了說一句話,就是那還是一些不準備欺負別人的臉。”受欺負的臉長成什麽樣,我還真不太能端詳得出來,但不快樂的臉我是見多了,如果你在街頭站會兒,凝視著路人的臉,你就會發現很多人麵無表情如一塊冰冷鐵板,更有眉頭緊鎖盡顯壓力龐大者,還有各種幽怨、憤恨、欲望強烈的麵孔,讓你覺得,原來我們格外熱愛那些純真幼稚的麵孔,隻是因為他們有著陽光和開心的氣質。

那種淡淡的、會心會意的微笑的麵龐,是需要修煉的。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同意一句濫俗的話:相由心生。真的,有些貌似俗透的話,僅僅是因為被重複得太多,但卻無限接近真理。比如“三十歲之後要對自己的相貌負責”這種。但一旦不斷的被驗證,你就會相信這真的是真的。一個內心糾結擰巴的人是如何才能給你一個自然順暢的微笑?一個內心溫暖的人又如何才能讓自己一直麵無表情?雖然有人很擅長在生活中也做一個演員,但,心靈所攜帶的信息是騙不了人的,由靈魂帶來的溫暖感,一定會營造出某種舒適的氣場。所以,我們經常這樣形容一個女人:她看上去很舒服,她讓人感到溫暖。

其實這種感覺很難言語精準表達,但其實更不需要表達。這事兒和健康的身體一樣:當你全部健康的時候,你不會明確的感覺到某個部位的存在或機能的運行,隻有當某處有問題的時候,你才會感到成日被強調。而溫暖同樣,就好像你舒服的沐浴在春日暖陽中,有輕柔的風掠過,你不會發出“真暖和呀”這樣的感慨,又不是UGG。這就好比一條同樣輕柔的羊絨披肩、母親的懷抱、戀人的擁抱、回家時看到的一盞燈光、冬天路邊的烤白薯攤兒,有一種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溫暖之感。如果需要詮釋,或者需要提醒自己珍惜這一切,那隻能說明,溫暖已經成為奢侈品,溫暖已經離你遠去。而尋找回來的過程可能是艱辛漫長的,就好像仔細調養那些患病的身體,和心靈。

溫暖是一種小確幸。微小的、確定的幸福。轟轟烈烈的幹柴烈火雖然壯觀,但太容易灼傷;而冰冷,很顯然和理智與現實緊密聯係,更有可能是一種保護色。我們生活在當下時代,每一座城市都在急吼吼的想成為國際大都市,唯一的價值體係是成功,言必談政治經濟和意義的時候,溫暖就變得可有可無,被視為小情調小清新小文藝的錦上添花。所以,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點像一坨無堅不摧的鋼鐵戰士,冷冰冰、硬邦邦。雖然有可能隻是外殼如此,內裏依然是柔軟不堪。而溫暖,它就在那兒,一直不溫不火,顯得太過平常。不擰巴不激烈不出位,如一粥一飯般平實樸素,所以平凡得不值得過多關注。乃至,慢慢的,我們的生活充斥了壓力、焦慮、奮鬥、拚搏這樣的詞兒,溫暖就真的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可,它真的是微小的確定的幸福啊。那麽容易實現,那麽容易打動人心。你隻要放低自己,放過自己,就很容易得到。物質會帶來溫暖,但根本不用很昂貴的那些,一張親手寫的卡片,一條親自織的圍巾,一杯恰到好處遞到手中的茶,一把細碎的小野花……而溫暖往往是非物質的,一個擁抱,額頭的一個親吻,小動物親密的依偎過來的姿態,朋友一句鼓勵的話語……這聽起來俗套麽?也許,但就是這些東西讓你感覺到愛和被愛,感覺到自己是在真真切切活著。一個時常感覺溫暖的人,臉上一定是會有笑意自然溢出的。而,一個讓人覺得溫暖的社會,街上的行人們,也許表情會更多輕鬆愉快吧。

我相信,人性的溫暖一定是伴隨靈魂而來的。傳說靈魂是21克,那麽,要是能少一克宏大,多一克溫暖,是不是會顯得更有質量?

【此文為《博客天下》、網易“ 多一克溫暖”博文征集活動特約稿件】

這篇關於溫暖是一種小確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隨筆
相關的標簽:幸福 莊雅婷 溫暖 溫暖是一種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