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Jan08

第一篇人生信念
  金兵未滅,何以為家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嶽飛,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裏,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誌,他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當嶽飛率領軍隊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嶽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為家?”嶽飛一生矢誌不渝,終於留下千古美名。
  分析:人生短暫,什麽最重要?有的人選擇及時行樂,有的人選擇舒適安逸,嶽飛選擇的卻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放棄小我。
  話題:“生命的價值”“享樂與追求”
  童第周新婚別愛妻
  1930年,童第周剛結婚,為了深造,他毅然告別了妻子,到比利時留學。他們堅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一去,就是4年。妻子在家養育著孩子,還把菲薄的工資省下一些寄給國外幾乎一貧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熱淚盈眶。4年後童回國,二人從此並肩在實驗室探索著生物學的奧秘。
  分析:求知者,有時近於無情者;看似無情,卻是至情。
  話題:“有情與無情”“追求”
  李寧帶傷比賽奪金牌
  在奧運會上連奪3塊金牌的李寧是帶傷參加比賽的。1984年5月,嚴重的傷痛使他放棄了在南昌舉行的全國體操賽。奧運會臨近,傷痛稍有好轉,他就參加訓練,去洛杉磯後,有一天做雙杠後滾翻直倒立拉臂時,一使勁,胸肌拉傷了,肩背也受傷,痛得他痙攣抽搐,攥緊拳頭。可他瞞著教練,暗暗發誓:“拚吧,就是比賽後肩膀斷了,我也認了!”就這樣,李寧不僅靠他的體力、技術,還靠他的堅強意誌奪得了3塊金牌。
  分析:金牌是重要的,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體育場上最感動人們的,就是這種拚搏精神。
  話題:“最重的金牌”“精神無價”
  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隻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恒。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炙肘練筆
  當代畫家潘覲繢於上海藝專畢業後,回到家鄉賣畫為生。他在惡劣的環境下刻苦練畫,常十幾個小時不停地練。晚上他就在煤油燈下練畫,還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辦法。每當夜間作畫困意纏繞,難以自製時,他就把臂膀伸到燈罩上,滾燙的煤油燈玻璃罩發出“嗤”的一聲。劇痛驅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繼續作畫。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幾塊黑色瘢痕。他刻苦學畫作畫,終獲成功。他的魚類畫,風格特異,獨樹一幟,蜚聲中外。
  分析:學習既要講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機取巧的人都不可能獲得成功。
  話題:“刻苦”“成功的法則”
  王國維之死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
  關於他的死,趙萬裏《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於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雲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鍾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係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並非死於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於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於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曆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於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隻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隻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麽,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一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絕不氣餒的賈平凹
  賈平凹在大學中文係讀書時,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連連在校報上發表詩作,並逐步將作品投向社會上的大小報刊,盡管那時他收到的退稿單比稿費單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氣餒,一如既往地看書、寫作、投稿,終於獲得成功。20年來,他以一枝靈秀之筆,寫下了七八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數十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學獎。
  分析: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失敗了,不可怕,做一個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話題:“寫作之路”“堅持就是勝利”
  敢問路在何方
  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進入沙漠後不幸迷了路,隨身攜帶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隻要他一醒過來就繼續前進,終於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嶺,經碎葉城,登帕米爾高原,闖鐵門關天險,經曆了近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成為第一個周遊古印度的中國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證了東坡居士的這一論斷。
  話題:“路在腳下”“開拓者”
  第七次努力
  英國有個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一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裏,看見一隻蜘蛛在織網。蜘蛛想把一根絲纏到對麵牆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分析:不經意間的一次發現改變了羅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為給了他啟示,堅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終取勝。
  話題:“堅持才能勝利”“信念”
  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拚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一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奇跡。奇跡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殘而不廢”“精神的力量”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遛達遛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隻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經過一番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與此相似,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簽訂合約,半年內交出一部作品。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裏,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一頭鑽進寫作裏,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脫稿。這部僅用了5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分析:兩則事例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斷掉退路來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智者的共同選擇。
  話題:“我們沒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提燈女郎”南丁格爾
  19世紀中葉,護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門的南丁格爾決心以身作則,改變這一現狀,自願當了一名護士。
  1854年,英、俄在克裏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消毒、包紮、按時換藥、改善夥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帶血的衣褲。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裏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為此,她經常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發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後來,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園。回國後,她又把英國人民為獎勵她而募捐的5萬英鎊悉數拿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她還著書立說,為現代護理學的創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鑒於此,國際紅十字會在她逝世後,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英國人民為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分析: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話題:“犧牲與奉獻”“如何正視自己的工作”
  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從小就顯露出了不受他人控製的獨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組織能力,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鬥爭中,年僅17歲的阿拉法特自告奮勇,從沙漠部落中購買武器,偷運到巴勒斯坦,一時成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毅然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在戰火硝煙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慘命運,認識到是惟一的出路。此後十幾年的時間,他一直為保家衛國的理想舍身奮鬥。
  自由,比任何東西都來得更寶貴。阿拉法特朝著理想國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第二年,他結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闊別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連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對“不自由,勿寧死”的最好詮釋。
  話題:“禁錮與自由”“為理想艱苦奮鬥”
  愛拚才會贏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少年時就立誌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光計算過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於初步論證了這一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跡。
  分析:對事業的追求通常於理想以及對事業的信念和拚搏。
  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晉朝人,胸襟開闊,不怎麽講究儀表,但卻胸有大誌。一天半夜裏他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裏舞起劍來。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複中原,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後趙石勒的軍隊相持,收複了不少失地,恢複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
  分析:苦心孤詣,壯心不已,勤學苦練,必將有所成就。
  話題:“成功與追求”“聽其言,觀其行”
  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曆: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隻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隻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一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李清照夫婦典衣治學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
  分析: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話題:“治學貴在勤奮”“癡”
  不下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午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淩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鍾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一名身體染病的女工實在堅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韓國女老板順手操起一塊線路板朝這位女工猛砸過去?……緊接著大發雷霆,吼叫著各生產線管理人員直身站立舉起雙手作投降狀,然後叫車間工人統統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婦人。女老板吼叫:“你為什麽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你下跪的!”這個中國青年員工的名字叫孫天帥。
  分析:孫天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士可殺不可辱”的氣概,更是中國人不畏****、毅然捍衛自身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鮮明寫照。
  話題:“別讓精神跪下”“站立的人”
  鑒湖女俠為近代婦女
  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在留學日本期間,秋瑾組織了中國最早的婦女團體──共愛會,並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的主盟人。秋瑾回國後在上海辦《中國女報》,提倡婦女解放。她希望借著這份白話文女報,鼓勵女子走出家庭,並贏得自己的尊嚴。還寫出“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詩句。
  分析: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塑造了“娜拉”這一婦女解放的形象之後,也許就點燃了婦女解放的火炬。不管是娜拉,還是秋瑾,她們昭示的都是“人精神的反叛”,是對“一個人尊嚴的維護”。
  話題:“男女平等”“解放自己”
  “看誰是蠢材”
  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期間,有一次在留學生的聚會上,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留學生站起來挑釁說:“中國人又蠢又笨,隻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裏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溫和的徐悲鴻抑製不住憤怒,走到這個傲慢無禮的洋學生麵前,大聲說:“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好,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你敢嗎?”
  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那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分析:徐悲鴻能有那麽大的成績,除了紮實的繪畫技巧,無疑有更深層的東西在支撐著他,那就是:國家、民族、個人的尊嚴。
  話題:“民族之光”“尊嚴”
  吉鴻昌:我是中國人
  1931年9月21日,矢誌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裏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麵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2年,吉鴻昌回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長城內外,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後不幸被敵人誘捕,就義前他寫下了正氣凜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分析:“我是中國人”,一聲驚天霹靂,一身錚錚鐵骨,嚇退了多少人,驚醒了多少人。不以國弱而恥辱,不因國破而逃亡,這既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又維護了個人的尊嚴。
  話題:“做一個中國人”“中國,我愛你”“骨氣”
  球王喬丹
  籃球上帝喬丹在一次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奔馳、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隻做美國貨”,因為,座駕事件與“尊嚴”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麽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卻老是以緋聞來炒作自己;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醜聞不斷。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麵,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分析: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在享有較高的社會回報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其所肩負的社會道義和責任。
  話題:“責任”“青少年領袖”
  蘇雄的傲氣
  現任BBDO廣告公司亞太區董事長的蘇雄認為:如果每一個廣告公司都堅持自己的原則,那麽整個廣告圈的環境也就可以健康起來。而現在的情況是你不做,後麵有一大堆公司在排隊。
  他說:“前段時間,我們在台灣的分公司出了這樣一件事,我們有一個已經服務了十年的客戶,他們的成功可以說有一半是我們服務的功勞,前段時間他們提出比稿(即廣告公司為客戶產品所做的市場預測報告。可以由廣告公司主動來做,也可按客戶的要求來做),比稿後,他們要求談價錢,但並沒有按照比稿的結果來比較價格,而是讓所有參加比稿的公司一起報價,結果另一家國際廣告公司報出的是我們原先收費1/3的價格,客戶問我能不能出比他們還低的價錢,我當即決定這筆業務不做了,盡管他們占了台灣公司50%的業務額,但是我覺得作為廣告人我們要有這個骨氣。”
  分析:國有國法,行有行規。不按規矩出牌,最終損害的將是整體的利益。有些人和企業隻圖一時的獲利,缺乏長遠的眼光,因小失大,最終難以做大做強。
  話題:“規矩與方圓”“骨氣”
  朱自清不吃嗟來之食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分析:貪賤不能移的骨氣在朱自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吃美國“救濟糧”不僅是高貴人格的表現,更是國格的表現。
  話題:“骨氣”“人格和國格”
  程硯秋拒演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特務機關企圖強迫在北京的京劇界捐獻飛機義演,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當即拒絕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程硯秋深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凶殘,擔心自己的拒演連累別人,於是他不卑不亢地說:“獻機義演的事,我程某人寧死在槍口下也決不從命,請轉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園同行的麻煩。”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分析:麵對凶殘的敵人,程硯秋“威武不能屈”的氣節讓人敬畏,令人欽佩。
  話題:“氣節”“大寫的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陸遊氣吞殘虜
  陸遊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禦侮、恢複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誌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的愛國詩人。
  分析:陸遊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話題:“文學的力量”
  陳獨秀庭上抒心意
  1932年,陳獨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轟動一時的新聞。開庭前,作為同******鬥爭的一種手段,陳獨秀曾揮筆疾書,寫下了洋洋數千言的《辯訴狀》。他指出:“共產黨之終極目的,自然是實現無剝削、無階級,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會。”他揭露了******政府的反動、腐朽統治,抨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壓迫,表示隻要“一息尚存,予不忍眼見全國人民輾轉悲號於外國帝國主義及本國****者兩重槍尖之下,而不為之挺身奮鬥也。”
  分析:從陳獨秀的《辯訴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顆為民族的解放和富強而孜孜以求的忠貞愛國心。
  話題:“心聲”“的激情”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隻得認錯道歉。
  分析:維護國旗,也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也就維護了個人的人格。
  話題:“尊嚴與人格”“國家與個人”
  貝多芬隻有一個
  有一天,幾個侵入維也納的拿破侖的軍官,發現了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貝多芬,就要求給他們演奏。貝多芬拒絕了,可是,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為了逢迎這些侵略者,竟強迫貝多芬演奏。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腳踢開大門,回到住處,立即把公爵送給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後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為公爵,隻不過由於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卻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過去有的是,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隻有一個!”
  分析:貝多芬的拒演,體現了一名愛國者的民族氣節以及個人的尊嚴。
  話題:“人格的尊嚴”“自尊與他尊”
  草間偷活,一錢不值
  明末清初的才子吳梅村,先仕明,後降清,做了貳臣後,不敢原諒自己,悔恨交加,詩風也一變而為蒼涼淒楚。其絕命詞有雲:“追往恨,倍淒咽,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呤不斷,草間偷活。……竟一錢不值須說,人世事,幾完缺?”稱自己為一錢不值,這是失節者在民族氣節的正義之旗下的戰栗。
  分析:人們對失節者的痛恨自古皆然。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失節者也會在這杆秤前戰栗不已。
  話題:“失節者的戰栗”“懺悔”
  不吃嗟來之食
  春秋時齊國連年災荒。有個叫黔敖的富戶在路邊設了一個粥攤來周濟逃荒的窮人。一天,黔敖看見一個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沒精打采地走過來,就高聲喊道:“喂,來吃粥。”來人抬眼看著黔敖說:“我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樣的地步。”說完他謝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終餓死在路邊。
  分析: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千古,激勵著無數後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骨氣。
  話題:“最高貴的”“品德”
  不為五鬥米折腰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裏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裏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鬥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家夥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向往。
  話題:“品德與氣節”“人生的追求”
  曹雪芹戲謔權貴
  清末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卻從不趨炎附勢,巴結權貴。據說有個都統老爺過生日,下帖子攤派送禮。曹雪芹請人挑上兩壇清水,自己拿著一副對聯畫軸送去。正當都統老爺喝著清水,心裏犯嘀咕的時候,曹雪芹把對聯掛了過來,上聯是“朋友之交”,下聯是“淡淡如水”,把這位都統老爺戲謔得尷尬難言。
  分析:在清貧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趨炎附勢,不人雲亦雲,保持自己節操的人,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話題:“人的品格”“自尊與他尊”
  明月照人
  王夫之為了事業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曆盡千辛萬苦,也矢誌不渝。明朝滅亡後,他在家鄉湖南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麵的著述。他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他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一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
  分析:為了事業與理想,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與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這樣的人啊!他們的高風亮節將光耀千古。
  話題:“氣節與情操”“高貴與低賤”
  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由於“虞常事件”,蘇武受牽連被扣押。匈奴單於采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逼蘇武投降。然而蘇武在刀劍下昂首不動,在甜言蜜語中側耳不應。他對前來勸降的匈奴官吏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隻要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塗地,我也心甘情願。”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沒有低下那顆高貴的頭。匈奴首領單於最後無計可施,隻好把他趕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與羊群為伴。19年後蘇武歸國時已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於以死報國,是蘇武忠貞的集中體現。正是如此,他才成為幾千年來愛國盡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話題:“愛國”“忠貞”
  慷慨赴國難,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一直衝殺在前。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艦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他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一遊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拚命逃竄,並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泡沫飛濺的魚雷後,不幸被另一枚魚雷所擊中而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誌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分析:“慷慨赴國難,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表忠心,其愛國之誌,蒼天可鑒!
  話題:“愛國”“視死如歸”
  區區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廣州起義,是一次極其悲壯的起義。起義部署工作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原計劃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義軍,到了起義的當天隻剩下了黃興帶領的一百多人,勢單力薄的黃興毅然打響了起義的槍聲。這是一場明知道要失敗而為之的起義,黃興率領著這一百多人與百倍於他們的清軍展開了破釜沉舟的決死鬥爭,起義勇士幾乎全部遇難。黃興何以要飛蛾撲火?因為他要給為此次起義捐款的華僑一個答複,他不能讓起義流產,他更要給全國沉睡的人民敲響警世鍾,喚醒人民****滿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以此當絕筆。”這就是黃興當年寫下的遺書,一封寄給了孫中山,一封寄給了為此次起義募捐的南洋華僑。
  分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是任性,偏執,但有時卻是一份不知前途卻要義無反顧的執著。它折射出一種壯懷激烈的悲劇精神和美學原則。
  話題:“誠信”“執著”
  隻要主義真
  1928年2月,由於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夏明翰不幸被捕,敵人百般摧殘他,他毫不屈服。反動派使出了最後一招,宣布對他“就地處決”。夏明翰要來一張紙,寫下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壯烈犧牲時,年僅28歲。
  分析:夏明翰誓死不屈的壯舉,是什麽支撐著他呢?那就是對黨的忠貞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話題:“信念”“忠貞”
  陸秀夫壯烈殉國
  元兵南進,南宋文武官員擁著11歲的端宗皇帝退到廣州海麵。不久,端宗受驚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學士陸秀夫挺身而出:“古人隻有一旅一戍,還能中興,現在百官都在,兵有數萬,如果天不絕宋,豈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堅持下,宋軍繼續與元軍作戰。逃亡朝廷最後以崖山作根據地,在糧食斷絕多日之後,元兵發起猛攻,終於打進崖山。為了不做俘虜,陸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進海裏,壯烈殉國。
  分析:陸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國的舉動,原因隻有一個:忠貞愛國。
  話題:“氣節”“忠貞”
  劉胡蘭“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劉胡蘭,一位10歲參加抗日兒童團、14歲參加共產黨的小姑娘。解放戰爭時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裏,為掩護同誌轉移而被捕。她堅貞不屈,神情鎮定,從容地臥倒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犧牲,年僅15歲。毛澤東親自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分析: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詞,但有誰敢說劉胡蘭弱小?因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軀裏也裝著無限大的勇氣。
  話題:“生命的價值”“追求”
  為自己定長遠目標
  董建華1937出生於上海,10多歲時移居香港。因不會講廣東話,同學們又聽不懂他的上海話,常常被取笑。董建華人小誌氣大,主動與同學們交談,一字一句地學習廣東話,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消除了語言障礙。17歲時又到英國讀書,父親寄給他的錢僅夠學費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還得去打工,如到餐廳服務、去煤氣公司鏟煤等。董建華在回憶學生時代這段經曆時說:“不會說廣東話要學,不會說英語要去英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這種挑戰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鍛煉。我喜歡為自己定下一個長遠的目標。定下目標,我便會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我從小就培養出這樣的個性。達到一個好的目標,是人生的樂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在羨慕別人的機遇與成就時,不妨先學習董建華,為自己定一個長遠的人生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
  話題:“成功之路”“目標與實踐”
  魯迅為國棄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誌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後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
  話題:“理想和現實”“選擇”
  80美元環遊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裏斯托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隻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準備後,他就在口袋裏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為什麽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伯特的經曆印證了一句俗語:“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隻要下定決心,堅持到底,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
  話題:“成功的魔杖”“夢想與堅持”“信念”
  我竭盡全力
  一天,戴爾?泰勒牧師向教會學校的一個班宣布:誰要是能背出《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他們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那是許多孩子做夢都想去的地方。但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有相當大的難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歲的學生竟然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誦了下來,沒出一點差錯。泰勒牧師驚訝地張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誠的信徒能背誦的也很少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牧師在驚歎他有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背下這麽長的文字的呢?”這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爾?蓋茨。
  分析:人們在做事之前,往往總是強調困難的因素,而不願動手,其實,這隻不過是為自己的惰性找一個借口。大多數時候,不成功僅僅是因為努力得還不夠罷了。
  話題:“立誌與成功”“人生的奮鬥”
  項羽欲學萬人敵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項羽,生於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裏請老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隻能對付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終於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分析:成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項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話題:“人生設計”“努力的過程與結果”
  左思立誌,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隻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麵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誌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誌,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裏、籬笆旁、廁所裏到處放著紙、筆,隻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複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隻得甘拜下風。
  分析:認準行動目標,不為外人所動,堅持就是勝利,挺住就是一切。
  話題:“磨礪與成功”“如何對待別人的嘲笑”
  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造福而獻身的神。他出於對人類的同情,為使人類免遭毀滅,把天火偷來送給人類,並把科學、藝術和醫藥等知識傳授給人類,使人類從此能夠戰勝危難,並變得文明起來。他因此而惹怒了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鐵鐐把他銬鎖起來,釘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讓神鷹每天啄食他的肝髒。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對奉命來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說:“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你奴隸般的命運;我寧肯被縛在崖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仆。”馬克思推崇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獻身的精神,稱他為“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分析:對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來說,任何加諸肉體的痛苦都無法戰勝靈魂對自由的追求。
  話題:“對自由的追求”“對信念的堅持”“理想與犧牲”
  “這是我的權力”
  老家陳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間,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的決議草案時,陳少敏堅決不舉手。會後,康生惡狠狠地質問她為什麽不舉手,她義正辭嚴地回答:“這是我的權利!”後來她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縣,受盡折磨。她堅定地說:“不要犯軟骨病,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群眾、對國家、對黨負責到底。”
  分析: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堅持了做人的尊嚴,堅持的真理,也就是維護了個人和民族的尊嚴。
  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汙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孫中山的崇高信仰
  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麽?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衝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別人後麵!”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著,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
  中國人為什麽不能幹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麽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麽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分析: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顆愛國心,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話題:“成功的因素”“愛國心”
  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嚐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意大利士兵負傷,便冒著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背著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
  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拚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幹,終於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當當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敗的,隻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幸,最終也能有所收獲。
  話題:“成功的曲折”“永不言敗”
  “堅持真理,永不放棄”
  張誌新原是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文藝處的幹部,在“文化大”中,她逐漸認識到有人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於是憤而嚴肅地說:“現在毛主席身邊那幾個人可靠嗎?”“林彪可信賴嗎?”“江青不是什麽‘文藝旗手’,而是破壞祖國文化藝術的罪魁禍首!”
  一起駭人聽聞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無論是在看守所裏還是在監獄中,張誌新從未低頭,從不認“罪”。她知道這樣做會遭到更大的災難,她說:“如果痛苦換來的是認識真理,堅持真理,我應該自覺地欣然承受,那時,也隻有那時,痛苦才能轉化為幸福!”“你們(指四人幫)不認錯,將會受到曆史的懲罰。”“堅持真理,永不放棄!”
  分析:為了心中的真理和信念,多少人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沒有抽絲破繭的過程,哪裏能有蝴蝶的翩翩起舞呢!
  話題:“痛苦與幸福”“追求”“真理的衛士”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曆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麵。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嶽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嶽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嶽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嶽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複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後嶽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嶽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嶽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麵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曆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恒”
  嚴複的擔憂
  1912年嚴複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複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複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複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複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隻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隻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於右任的臨終詩
  ******元老於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雲:“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分析:祖國的統一和強盛是華夏兒女永恒的願望。於右任的臨終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人的心,還在於他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話題:“故鄉情”“月是故鄉明”“殷殷愛國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灣托管”和“台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衝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幹擾,擺脫******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希望留在台灣的******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
  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鬥的人們。
  話題:“心中的豐碑”“祖國的呼喚”
  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髒帶回去。
  肖邦的心髒,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願”“愛國——永恒的話題”
  華羅庚立誌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人生價值”
第二篇個性稟賦
  居裏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後來的居裏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誌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準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著頑強的意誌克製住自己。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
  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曆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分析:居裏夫人的失戀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從挫折與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她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話題:“挫折與成功”“意誌的力量”“轉折”
  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饑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隻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誌,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麵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為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左拉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話題:“貧窮是一筆財富”“堅持不懈”“苦難出人才”
  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隻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誌者來說是一筆財富。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
  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
  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麵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杆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隻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紮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艱難困難,玉汝於成!傑克?倫敦的經曆隻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
  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重振旗鼓創輝煌
  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超級巨星,他那譽滿汽車行業的推銷術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百億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嫉賢的老板開除了。老板把他趕到一個倉庫中的小房間,還美其名曰是給艾柯卡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辦公室。在奇恥大辱麵前,艾柯卡沒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後,艾柯卡接受擔任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一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萊斯勒公司喜獲新生。僅1984年一年,他就為公司賺取了24億美元的利潤,比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潤之和還要多!頑強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輝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順境中獲得成功,固然是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顯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沒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過一推銷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話題:“英雄”“金子總會閃光”“磨礪與成功”
  身陷囹圄誌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隻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麵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終成才,一方麵要有堅強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麵,也有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藝術的執著。
  話題:“永不放棄”“信念與毅力”
  海倫?凱勒——
  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分析: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髒病發作後四肢癱瘓,隻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隻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拚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跡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
  分析:“博迪眨眼寫作”的事跡讓我們想到史蒂芬?霍金,身體上的極度殘缺卻絲毫不能阻止他們在文學及科學研究上的昂首闊步。
  話題:“毅力”“完美與殘缺”“奇跡的誕生”
  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裏生 這篇關於信念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隨筆
相關的標簽:信念 作文網 作文 作文培訓 作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