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裏的農村味

Jan08

都市裏的農村味,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都市裏的農村味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都市裏的農村味

表哥的二女兒弄璋之喜,擺了百日宴,請去喝喜酒。

正值驚蟄的第二天,春雨連綿地下著,很冷。我們來到表哥指定的地點——蘇蘆農貿市場,放眼望去,飯店不少,卻不知在那一家。於是,打著雨傘在樹下急忙地給表哥撥電話。表哥笑著說,就在市場門口等候幾分鍾吧,大女婿小車過去接你們。

真弄不懂表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就這麽幾步路,告訴一聲飯店名稱就OK了,還耍什麽排場?

大女婿的小車來了,他笑眯眯地為我們打開車門,一臉的神秘。我們坐好了,汽車卻往對麵的馬路駛去,轉了幾個彎,而後沿著一個魚塘邊的泥濘路,艱難行駛幾分鍾,穿過了一個木材加工基地,往裏再拐兩個彎,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個滿是鋼筋磚混結構樓房的村莊。

沿著一排牆根走去,再拐一個彎,眼前的景象卻讓我著實吃驚了一下:一方平地撐起了連成片的遮陽傘,傘下的幾十桌宴席連成排,客人都已入席,蔚為壯觀。盡管雨水順著傘的邊沿不時滴落在人們的肩背上,但沒有誰在意這個“惡劣環境”而為這些雨滴煩惱,卻是隨遇而安,隨緣而喜,杯盞交錯,談笑風生,亂哄哄地好不熱鬧。哎呀,此情此景多麽地像我們農村老家的婚慶習俗的景象啊!在南寧這樣的大都市裏居然能擁有這樣的平民之樂的豁達氣象,真是一種造化,一種緣分!我們立即入席,融入了這快樂的人流中去!

這裏的話題很隨意,也很自由。但是談的大都是身邊瑣事,古今趣事。沒有國家大事那麽嚴肅的話題,也沒有政治學習中那麽一本正經的話語。想到什麽說什麽,想說什麽說什麽,說到哪裏算哪裏,沒有人在意你的修辭,沒有人注意你的對錯。哪怕是弄出了關公戰秦瓊之類的笑話,也沒有人奚落你沒有水平,盡管是哄堂大笑,大家也還是善意的。高興就好,絕沒有某些知識分子那樣的看重麵子,可能因此而恨你一輩子。

喝到一定時候,猜拳打碼是免不了的,往往這才是酒宴的OK。這種時候男人是最要麵子的,無論是贏是輸,都要戰鬥到底;哪怕爛醉如泥,嘴裏還強:“我沒醉,有馬放過來!”如果哪家女人在激戰之時來勸老公不要喝了,喝多了會影響健康,等等,必定會引起老公的惱怒,也許會因此遭了老公的拳頭,而又得不到鄉鄰的同情的。

我的鄰桌是一些三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正在猜拳,喊碼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手指的比劃快如閃電,數字變化層出不窮。贏的贏來興高采烈,輸的輸得壯懷激烈!隻見輸者仰天“一口燜”後,嘴角一抹,手指又伸了出來,大有“東風吹戰鼓擂,世界上究竟誰怕誰”的英雄氣概!此時此刻,站在旁邊觀戰的女人們並沒有去勸阻自家的男人,而是歡笑著為他們鼓勁,試看誰家的男人寶刀不老,雄風永在……

年輕人的酒桌之戰,也令一旁觀戰的我心頭癢癢的,久違了的場麵竟令我躍躍欲試。我禮貌地坐了下去,伸出手掌表示也來幾碼。這個舉動可樂壞了年輕人,坐在我旁邊的首先應戰,把手掌擺在我的麵前。他猜的是廣碼,我講的是桂柳話,這碼怎麽猜?最後形成共識:同聲喊碼,各自語言表述,觀戰的兄弟姊妹做裁判。於是,開始響碼。幾個回合下來,我輕鬆地贏了第一碼。四碼一局,幾度膠著狀態,我沉著應對,穩中求快,果斷出擊,竟然贏了三碼。這個成績本來不算什麽,隻因為是老少鬥,大家都為我喝彩,說是老當益壯,想當年一定是個拳場好手,到如今還不減當年勇咧。這樣一來,麻煩也就大了,同桌的年輕人都要和我來一碼,美其名曰“向老前輩致敬,學習學習”。盛情難卻,隻好硬著頭皮迎戰了。一圈打下來,共計十六碼,我隻輸了三碼。此時,真的轟動了,一桌的年輕人站起來,豎起大拇指對著表哥及其子女們說:“你家的表叔真行啊!”

喜酒與好話同時下肚,我竟有幾分飄飄然起來。雖然沒有醉翁亭的“太守醉”之豪邁愜意的“山水之樂”,但也“得之心而寓之酒”,沾沾自喜。時下社會不是在熱議“幸福感”與“幸福指數”嗎?我想,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最高的。“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活在當下,至關重要,自由身心,快樂就好,現實的感受才是真實的。盡管時光隧道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多年了,但很多的傳統文化情結卻沒有因此消失,而且勢力還很強勁,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

幸福感來自心理感受,是與錢多錢少、或窮或富不成正比的。我的表哥一家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如果一定要找出家庭中有什麽可圈可點的輝煌人物吧,他的父親(我的四姑父)可能是最值得驕傲的。因為他曾經是南寧萬國飯店的廚師,以現在評聘職稱的標準看,也許是當然的“特級”。然而,表哥兄弟姊妹幾個中卻沒有一人接父親的班的,可能是文革期間的肉類供應匱乏吧,烹調這行已經沒有奔頭,他們都去當建築工、搬運工等苦力去了,好在也是國營單位,覺得很滿足。可是好景不長,改革開放不久卻陸續下崗了,隻能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多虧還有一棟有天有地有門麵的當街祖屋,如今老了可以靠其租金安度晚年。到了他們子女這一代也是打工一族,屬於低薪階層。但是他們的家教特好,兄弟姊妹團結互助,孝敬父母。前兩年表嫂有病需要大手術,姐弟幾個硬是籌措了幾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而最使我羨慕不已的還是他們星期六的回家聚餐。自從大女兒出嫁以後,他們就立下了一條規矩:無論多麽忙碌,每星期六晚上兄弟姊妹必須回家與父母共進晚餐,吃團圓飯。一到聚餐時候,女兒女婿就如約帶著孩子回家,幾年下來,雷打不動。每當談到這個事,表哥表嫂就很開心,臉上寫滿了幸福。家風如此,不是容易做到的。

也許有人會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而我認為這並非小事。“百事孝為先”,享受與子女聚餐的天倫之樂,並不是普通百姓才有的願望,而眾人矚目的偉人也不能脫俗。據報道,晚年的很喜歡和子女及孫兒輩在一起吃飯,全家四世同堂,十多人到齊了他才動筷子。如果看到少了幾個人,他就會詢問:“哎呀!今天怎麽冷冷清清的呢?到哪裏去啦?”一直到有明確答複為止。不管什麽時候,隻要和子女及孫兒孫女在一起,就會陶醉在童真的情趣之中……由此可見,家庭中的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及和睦相處是自古及今的人們所追求的歡樂境界。老長輩們所向往的含飴弄孫、兒孫繞膝的心境,顯然是最陽光、最愉快的。

行文至此,本來應該打住了的,我卻突然想到過去單位的一個同事來。他的外家很顯赫,泰山大人曾經是一個省部級高官。十多年前老婆到海外發展去了,不久孩子也隨母親去讀書。孩子倒是很有孝心的,開始那兩年經常有越洋電話問候老爸。老爸很高興,早晨起來就把“兒子又來電話了”的喜訊告訴我這個鄰居。有一次他高興地說:“兒子半夜來電話了,他已經免試進入了哈佛,叫我放心,養好身體,他學成一定會來的。老爸老了,會和我在一起的……”孩子進了當今世界的頂尖大學,他激動得眼裏閃爍著淚花!可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他的兒子的消息,更沒有看到他的老婆的蹤影。最近,聽說他中風了,令我很吃驚!他退休才一年多呀,平時見他很精神很開朗,身子骨總是原來的老樣子,還經常去逛書市,愛看《“四人幫”覆滅記》等文革書籍及偉人傳記,怎麽就……真是“後頸窩的毛,摸得著看不見”,禍福難料啊!因為一個癱瘓的人在這裏生活不方便,族上的人把他接回鄉下老家去了。

如今,每當我看到辦公大樓前的兩棵棕櫚樹時,自然地想到了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棕櫚樹隻是一人多高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在樹下吃飯了。冬去春來,一年四季,總見他一個人在吃食堂;即使是春節,也還是見到他,很少聽說他要到什麽地方去過年。如今,棕櫚樹長得一個人都抱不過來了,他卻回去了,回到老家養老去了!

人啊,不管在外幾十年如何地風光或者不風光;或許幾十年飛黃騰達很少光顧鄉裏,在你的心目中有沒有家鄉的山光水色、人情世故,這並不重要。家鄉總是記得你,留有你的一席之地,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會敞開胸懷接納你,不嫌棄……

也許,這就是我們的農村情結,我們所喜歡的農村味!

這篇關於都市裏的農村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 農村 市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