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的月亮

Jan08

心裏的月亮,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心裏的月亮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心裏的月亮

一直以來,都想給自己找個娛樂的方式。空閑的時候,娛樂自己;寂寞的時候,享受孤獨。月朗星稀的時刻,這種願望愈為強烈。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是唱歌、跳舞、看小說。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裏,文藝活動在各個角落都開展得紅紅火火。逢年過節,學校都會舉行各種文藝匯演,涉及各班級、各年段、各學校。從記事時起,就經常被老師抽去排練節目,也因此覺得很快樂。每到排練時間,便要提前下課,在其他同學羨慕的眼光中走出教室,真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排練前或休息時,每個人的兜裏都能變出毽子、橡皮筋、小沙包或跳方格的小石塊。演出結束的時候,學校食堂會給大小演員們送來一大桶的麵和一大碗紅燒肉,每人一碗麵、一大片肥肥的紅燒肉。通常,我隻吃幾口或者沒吃就得匆匆離去,因為來接我的媽媽總在門口等候,所以常常為那塊紅紅的肥肉感到遺憾。一次,同在一所學校的弟弟,偶然讓老師啟用扮演了一顆“螺絲釘”,因為他實在難舍對紅燒肉執著的熱愛,托他的福,才讓我了無遺憾。

那時,筒子樓裏的鄰居們常常會湊在一起聊天,打發下班以後的時間。孩子們成了娛樂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才藝的小孩子會被大人們叫來表演,演得好的、不好的都能受到誇獎,家長們也覺得很有麵子。這種生活一直到了家家有電視機、搬進套房的時候,但舞蹈、唱歌也成了那一代許多孩子的業餘愛好。

受媽媽的影響,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與小說為伴。媽媽有個朋友是圖書館的管理員,因此借閱十分方便。每逢圖書館有新書,她總會第一個通知媽媽。一本新書到手,便急不可待、囫圇吞棗似一睹為快。小學二年級暑假的一天,我在家裏的床底下發現了掉了書皮、發黃的《紅樓夢》、《聊齋誌異》、《林海雪原》、《暴風驟雨》,那些當時被批為“毒草”的小說,打開了另一個與當時的文化不同的世界,更讓我對小說心醉神迷,以致於到了後來臨近高考的時候,還常常在課本下另外藏著一本書。

除了唱歌、跳舞、看小說外,爸爸說,女孩子要懂得些琴棋詩畫。於是,去學了揚琴。媽媽說,女紅是女兒家的必修課。於是,學了刺繡、縫紉、編織。此後,便以為自己擁有這麽些喜愛的玩意兒,便可擁有多彩的生活,但是,並非如此。

首先荒廢的是揚琴,在換了一所學校之後。後來,還是放不下對樂器的喜好,又學了古箏,終因肩頸的痼疾,再度放棄。刺繡、縫紉、編織這些女紅,在現代人的眼裏都是些累人的活,更難趕上時尚的趟。在手工編織再度風行的時候,辦公室的美眉們一時興致,紛紛向我學鉤絨線帽。一日,她們不約而同地戴起了自織的絨帽。一同下班時,電梯裏一男同事笑道:怎麽一人扣了一個花盆在頭上。

而舞蹈、唱歌更是得看時間、看條件、看心情。曾經一度下班後便匆匆忙忙往與舞蹈有點關聯的健美操館、瑜伽館裏奔,但還是因為時間、精力的緣故,一段時間的熱度過後,再也提不起勁來。聽音樂,算是比較便捷的事的,但似乎能引起共鳴的音樂大多是空靈、幽遠、憂傷的,讓人有回憶的感覺,能安撫心緒,鮮讓人樂。唯一能夠長久的,隻有讀書。但隨著年長,越發覺得,讀書能讓人心靈沉靜,卻也無法讓人娛樂。何況,音樂和書都還有來源的因素。

那天,家人各管各的,唯我百無聊賴。隨手打開電腦,看到朋友發來的郵件,邀我共開QQ空間。機械般地按步操作,開了空間,寫了一點無聊的話。此後,便開始了碼文字的遊戲。許多年前,現已去世的作家表哥曾叫我也寫點東西,並不惜代我捉刀寫了一點小東西刊發在他主編的那個文學雜誌上,以此激勵我寫文章。那愛整事的堂妹,也見天吵吵想看我寫的東西。但總覺得,長期以來以文字為生的我,再用文字來娛樂自己,未免太過單調,總想尋些別樣的生活,讓自己更豐富一些。

開了空間以後,為了不讓那個空間空著,不得不試著堆點東西上去。寫著寫著,竟發現碼文字於我這不太喜歡動彈的人而言,其實是一種最合適的消遣。不需要多少條件,不需要太多精力,隻要有點想法,有點空閑。心情好能寫,心情不好也能寫。信手寫來,心,也隨之豐滿了起來。

原來,喜歡的未必是適合的,不喜歡的未必不適合。原來,自己以為熟悉的,其實離自己很遠;自己以為遙遠的,其實就在身邊。也許身在其中,人們往往為表象所迷惑。所謂水清月明,沉靜之後,方能看清心裏的那輪月亮。

興趣如此,人,亦然。

這篇關於心裏的月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月亮 心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