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擔的心靈

Jan08

  如果房子燒毀了,燒掉的不隻是你那個小地方,還包括大家的房子。一個人住在哪裏無關緊要——富裕世界或貧窮國家都一樣——房子就是燒掉了。這不是理論,不是觀念,不是專家提出的言論。如今存在著叛變、種族衝突、赤貧、人口爆炸等問題。已經沒什麽極限可供跨越了—— 無論是登陸月球或找尋歡愉。有組織的宗教和它們的教義、信仰、教條、神職人員,都已經完全失敗,不再有意義了。戰爭存在,但政治人物想要帶來的和平卻根本就不是和平。

  你看見這一切了嗎?不是把它當做一種理論,也不是把它當做某種提出來要你接受或拒絕的東西,而是把它當做某種你不可能逃避的東西,不可能依賴修道院,也不可能依靠某種過去的傳統觀念。難題擺在那裏等你問答,這是你的責任。你必須采取行動,你必須做些完全不一樣的事。還有,如果可能的話,找找看是不是有什麽觀看整個存在現象的新行為、新方式。

  你不可能用陳舊的心靈觀看這些問題,過著被約製的、國家主義的、個人主義的生活。“個人”這個字意味著一個不可被分裂的生存者。可是個人在其自身內部卻是分裂的、破碎的,處在矛盾衝突當中。你是什麽,社會就是什麽,並且世界也就是那樣。因此,世界就是你,並不是在你之外的某物。當你觀察到世界如此混亂,這都是貪戀權力的政治人物或神職人員製造出來的——他們用拉丁文或梵文、希臘文或英文,咕噥出幾句話——你便不再信仰或相信任何事、任何人。你愈觀察外在事物的情況,愈善於觀察自己的內在,就會愈不相信任何事,對自己愈沒信心。

  因此,問題在於,是不是有可能拋掉所有的條件反射行為?也就是說,這個危機是特殊的,你必須有全新的理智、全新的心胸,心靈裏要有全新的特質、全新的蓬勃生氣,無邪純真,而“純真”這個詞的意思是不會被傷害。這不是象征,也不是觀念,而是真正要發現你的心靈是不是能夠不受任何事件,任何心理負擔、壓力與影響的傷害,這才算是完全自由。如果有任何形式的抗拒,那就不是純真。這樣的心靈在看待危機的時候,必須能夠像是第一次看見,用一顆新鮮的心、年輕的心,但卻不是叛逆的心。學生的叛逆是抗議既有的模式與已建立起來的秩序,但這樣的叛逆並沒有回答人類的問題,人類的問題比學生的叛逆廣大多了。

別成為“是”的奴隸

  背負重重枷鎖的心靈有可能突破嗎?這樣它才能擁有更大的深度,這樣的特質並不是訓練、宣傳的結果,並不是習得知識的產物。負載著悲傷的心,因為所有人生的問題——衝突、迷惑、苦難、野心、競爭——而沉重的心,有可能知道愛人是什麽意思嗎?沒有羨慕、沒有嫉妒的愛,它不是知識分子口中的愛,也不是隻有歡愉的愛。這樣的心靈可以自由觀察、自由觀看嗎?這樣的心靈可以邏輯地、理智地、客觀地推論而不變成輿論、結論的奴隸嗎?這樣的心靈可以無懼嗎?這樣的心能夠知道愛是什麽意思嗎?依據社會的標準,你們都非常有道德,但實際上,你們都非常不道德——別笑。這是事實。你可能野心勃勃、貪婪、嫉妒、貪得無厭、滿心仇恨、憤怒,人們卻認為這非常有道德。但是如果你重性欲,就被認為不正常,於是你把這樣的事藏在心底。你有著行為和觀念的模式,比如什麽事情你應該去做,托缽僧應該如何地守規矩,必須不結婚,必須過獨身的生活等等,但這些都是一派胡言。

  那麽,要怎麽麵對這個課題呢?首先必須了解,你們都是言詞的奴隸,“是”這個字已經規限了你的心靈。你的整個心靈狀態是建立在“是”這個動詞上的:“我過去是”,“我現在是”,“我將來是”。“過去的我”設定、形成了“現在的我”,“現在的我”則控製著未來。所有的宗教都是以這一點為基礎的。你們所有的概念發展都根據“是”這個字。用這個字的時候,不隻是把它當做動詞,而且有特別的意義,你會無可避免地肯定像“現在的我”這樣的生命——“我是上帝”,“我是不朽的”,“我是印度教徒或基督徒”。一旦你生活在這樣的觀念之中,或者在目前、即將或者過去曾經是什麽的感覺之內,你就是那個字的奴隸。

克裏希那穆提

  危機就在現在。危機永遠不會在未來,也不會在過去:它就存在於現在,在心靈真正存活的現在,心靈被“是”這個字條規限了,沒能力麵對問題了。隻要你陷溺在那個字及其意義裏,就有時間存在,但你以為時間會解決問題。你了解這一切的意思嗎?不是字麵上的了解,而是從心底、理智上、從生命中了解,因為這件事意義非凡,極具價值和重要性。因為一旦你擺脫了那個字和那個宇背後的意義,包括設定現在和形成未來的過去、曾經,那麽你對現在的反應就是立即的。

  如果你真正了解這一點,你的觀點就是發生了極不尋常的路程。這是真正的靜心,是擺脫時間的運動。

  有自覺的心靈要怎麽樣才能覺察到這樣的真理呢?不是理智上的覺察,因為那沒什麽意義。你知道,當危險出現時,你對危險的整個反應是立即的,例如看見巴士朝你的方向猛衝過來,你的反應必定是即時的,但當你說“我會愛人”的時候,那不是愛。請別把這當做理論或觀念加以思考。你不會考慮危險,因為根本沒有時間,隻有行動。一個不再以時間的觀點思考的心靈,它不以“是”的觀點去思考,它的行動是脫離時間的。

  這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可別說你已經了解了。一提到“我是”這兩個字,你的整個文化就建立起來了。一旦你有了“我是”這樣的感覺,你一定處在矛盾中,處在分裂裏,包括“我是”和“你是”、“我們和他們”。一旦分裂產生,在“你是”之類的主張中就破碎了,你不再是個人——也就是說,不再是個單一、完整的單位。你知道“完整”這個詞的意思嗎?完整的意思是健康,也表示聖潔。因此,本身完整不分裂的個人是健康的、聖潔的,這表示他沒有處在衝突裏。

隻有學習

  此刻的你和演講者一樣地努力嗎?還是你隻是聆聽字詞呢?溝通的意思是一起建立、創造,這就是溝通的美。然而,一旦演講者變成權威,而你隻是像學生或門徒一樣地聆聽,溝通就停止了。沒有老師,沒有門徒,隻有學習。你所學習的東西源自過去,根據已經累積的知識行動是一種累積的過程,而學習應該是一種運動,不是一種累積。

  如果你用心了解這一點,你就會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學習的測試和驗證。這種麵對危機的心靈永遠新穎、新鮮、充滿活力。但如果你以“我是”、“過去”這類方式回應它,那麽你的回應將會創造出更多不幸、更多爭執、更多戰爭。

  不以過去的觀點看待過去,不以未來的觀點看待未來,立即回應的心靈有什麽新的特質呢?一旦根據“過去”來回應,那就還是停留在“是”這個字的架構裏。我換個方式解釋好了。我們的行為是根據觀念、知識、傳統。整個科學界的知識,技術界的發展,都是根據經驗、累積、知識。這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擁有新特質、新規模、新方式的心靈,必須在沒有過去、不依據未來的情況下行動——這代表自由。

  這樣的自由行動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在沒有過去的情況下,心靈要怎麽行動呢?過去等於是權勢、教育、種族造成的結果。如果你根據這些條件行動,那你並不是在麵對危機。問題在於:如何擺脫過去、擺脫“是”所蘊含的意義之心靈?

  如果你已經了解這個問題,你就會明白重點在於覺察、觀看、觀察。如果在覺察和行為之間有距離,那個距離就是時間。當你看見可能導致身體受傷的危險時,你的回應是立即的、沒有思考餘地的。在覺察和行為之間是沒有距離、沒有間隔的,回應和行為都是立即反應。

  既然明白“過去”無法解決問題,並且不管在什麽環境下,都沒辦法完全、完整地回應過去這個大難題,看清楚這一點,出現的行為就會是全新的。你了解了嗎?你看見那樣的回應了嗎?還是你隻是理智上看見了?也就是說,隻是口頭上看見了?如果是口頭上看見了,那你隻是看見片斷,因此並不是整個回應。可是如果你真的看見了所處情況的危險,看見了撫養你長大的文化所蘊藏的危險,自由的行為就會立即產生。

完整的心靈

  那麽,這個我們所謂的完整的心靈,這個不像理智、頭腦、野心、多愁善感那樣隻是片斷的心靈,就能看見國家主義的危險,看見所謂宗教的可笑。它看見所有所謂的修道者,都根據“過去”不斷地在重複,根據心中基督、佛陀或者大黑天(Krishna)的意象不斷地重複;它看見如果你根據過去行動,那不隻是增加迷惑,增加苦難,而根本就是墮落。當你看見危險卻不行動的時候,墮落便油然而生。

  如果你看見危險,你會行動;而且隻有觀看、傾聽、學習的心靈,才會永遠快樂。因此,永遠沒有行為,隻有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積極的原則是沒有分裂,因此沒有衝突。學習是處在運動中的行為,而且處在那樣的運動中是自由的。可是,已經有結論、公式、意見、判決、承諾的心靈並不是自由的心靈,當它遇到生存這樣大而複雜的問題時,是沒辦法用完整、完全的態度麵對它的。

  因此,擺在你麵前的就是這麽一件事:房子燒了,而你過去的所有企圖都沒辦法把火撲滅。要撲滅那場火,需要全新的心靈特質,還有一顆完全不同的心,活力十足地運作著。

  愛不是歡愉,愛不是欲望,這是你必須擁有的特質——現在就得擁有,不是等到明天——這個特質你練習不來、培育不來的。要靠練習、培育的東西,是機械化的。

  真理不是你的或我的,它沒有廟宇,沒有教堂,它不存在於意象裏,不存在於符號裏。它就在那裏,等著你去觀看、去認識。它是自由的心靈,可愛、清澈、敏銳的心靈,觀看和行動的心靈。

《經典文章》提醒您:文章摘自《無負擔的心靈》,轉載請注明。 這篇關於無負擔的心靈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負擔 心靈 如果 房子 毀了 燒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