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細雨不須歸

Jan08
  今個兒打一早就下起了雨,我照例拿上傘到雨中散步。雨不大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蒙蒙細雨。下雨,本來不是什麽稀罕事,隻是我喜歡這細雨。對這蒙蒙煙雨我總是懷有一種不舍的情感,究其原因可能和我二十年前在重慶的生活經曆有關。那時我在重慶讀書,重慶的天氣很特別,一年四季總是霧蒙蒙的,豔陽高照的日子不多,許多時候蒙蒙細雨就像是從霧氣中幻化出來的一樣,不期而至。雨總是緩緩的不急不躁地飄灑,人們也總是在這細雨中不緊不慢按部就班地該做些什麽就做些什麽。“斜風細雨不須歸”,久而久之,我也和當地人一樣,穿一雙塑料涼鞋,打一柄花傘,從容地走在青色的石板路上,任憑腳下踏出一路水花。再後來就有點喜歡在這細雨中慢步。

  雨中的景致是與平日裏大不同的,遠處的景物像籠上了一層細紗,於是有了煙樹、煙村,近處的花草樹木卻異常鮮亮,青翠欲滴。雨珠敲打著萬物發出簌簌的聲響,枝葉在雨珠的敲打下有節奏地舞動,這是一場大自然的音樂盛會,樂音清新悅耳,舞姿優雅迷人。雨中的世界在文人墨客眼裏總是有一種詩意的美,李義山有一首小詩《細雨》就曾用溫婉多情的詩句來描摹這細雨,“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不知道是什麽觸發了詩人的靈感,才有了“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這麽美妙的詩句,我一直很喜歡這首詩,尤其是這後兩句。其實我更喜歡的是詩人那浪漫的情懷。

  置身於無邊絲雨之中,我常常會浮想聯翩。也許,這隻是正直華年時才會有的心境,很難為外人道也。一次朋友來訪正好逢雨,突然想起《莊子·齊物論》中的那句“女(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於是拉著朋友去感受天籟,剛好校園裏有幾株芭蕉樹,朋友說既然你想感受天籟,我們去聽“雨打芭蕉”怎麽樣。臨了朋友開玩笑說:“你們校園裏有荷塘否?秋雨時節別忘了叫上我。”我知道朋友指的是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他哪裏知道,如果真的有殘荷,我是不會錯過的。

  不知怎的雨中的往事都浮現在眼前。記得有一次,因事而煩惱的我,在雨中獨自慢步,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佛圖關。那天的雨稍稍有點急,一路上特別靜,除了雨聲就是自己踩在石板路上的腳步聲,我的心情也在這雨中逐漸變得平靜。山路上彌漫著植被的清香,空氣清新而又甜潤。佛圖關的山崖下空無一人,隻有那些石桌、石凳靜靜地佇立著,一道雨簾從山崖上垂掛下來。我坐在石凳上,靜靜地看著細雨飄灑。不知道過了多久雨停了,我的煩惱也被雨水衝刷得無影無蹤。

  我的心收回到眼前,回到我漫步的這個園子。原本翠綠的鬆柏更加濃鬱,顏色淺一些的合歡樹在雨水的滋潤下也鮮豔了許多,湖邊的那些柳看起來更加婆娑。又一片月季花瓣應聲而下,明晨這一片月季肯定是綠肥紅瘦。我緩步走在棧橋上,棧橋邊的那些荷正在奮力地拔高,雨珠沿著荷葉的邊緣滾動,高高擎起的葉子中攢起一汪碧水,晶瑩剔透,水多得葉子承受不住時,便向一側傾倒,然後再重新攢起。細雨滴在湖麵上,畫出一個一個的圓圈,由遠及近,由近及遠。

  初稿寫於2009年6月修改於2009年10月 這篇關於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情感散文
相關的標簽:斜風細雨不須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