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希望永遠永恒?

Jan07

  人們每天看到,日出日落,常常發出慨歎,一天又過去了。日落,到了黎明,還會重新升起。人死了,卻不能複生,難道生命真的這樣脆弱嗎?人的生命,可以永恒嗎?

  永恒是什麽?永恒就是不滅,永遠存在,世界上什麽事物是永恒的呢?廖若星辰,萬物都在變化之中、運動之中,物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你說人可以永恒,聽起來,真是無聊、荒唐、可笑,有思想的人,甚至會說這是一種悲哀,或者瘋狂。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幾乎沒有一樣是常住不滅的,星辰日月,宇宙裏的所有天體,最終都要毀滅,那麽宇宙是不是永恒的呢?宇宙也不是,宇宙也在運動,也在變化,人的認識隻能到宇宙這個層次,宇宙之外是什麽?不知道,宇宙的將來會如何?也不知道。從宇宙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來研究推導一下,宇宙會有多長壽命?宇宙是什麽?因為這和人的生活、人的運動、變化、思維、生命有著及其密切的關係。

  就人的知識範圍來講,宇宙幾乎是永恒的,盡管它也有變化,但是從人的生命時空來觀察,宇宙是永恒的,因為它太久遠,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過去和未來。那麽宇宙究竟是什麽呢?很簡單,宇宙就是物質。物質在運動、撞擊、膨脹、收縮、爆炸、不斷改變基本粒子組合。這是些非常粗暴、細微、壯觀、絢麗的運動的過程。生命就是在這些運動中產生的,人也是同樣。

  講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萬物都有它自身的性質、規律,人也一樣,宇宙也一樣。天地,日月星辰,都是在宇宙的運動中誕生,而人,又是在天地的孕育變化中誕生。那麽人要想獲得永恒,就要遵守天地宇宙的規律、性質,人心就要有宇宙之心。

  人唯獨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人的生死由來,起源於無明,因為不知道天地宇宙的規律,換言之,也就是生命的真諦。隻是根據自己,對五欲六塵的想象和貪婪,思想行為,去生活勞作,所以導致,疾病、衰老、死亡、輪回。

  人活在世上,能思萬事萬物,但卻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隻知道人死了,人的全部意識也就都消失了,這真是人類的一種悲哀。人有一世生命,隻能說是凡夫俗子的看法。其實我們自己本心,本來所具有的大道和法性,微妙不可思儀,隻是被無明(不懂宇宙人生的真相)、妄行、對物質的貪婪所蒙蔽,如果能離開一切妄念妄行,心不為外境所轉,就可走入不生不滅的境界,既永恒的世界。

  人的真心,是宇宙的初始,純淨自然,就像明鏡,能照見萬物,而它裏麵並無一物。又如天空,高遠蔚藍,遠離各種事相,卻並不妨礙月如彎鉤,陽光普照,雲飄霧聚,細雨霏霏。這是說真如本性之處,沒有一點塵土。宇宙的特性也是如此,清淨自然,具足萬法。這就是佛所證得的無上真理,也是眾生所迷失的常住真心。儒、釋、道三教聖人,根據這一道理垂跡各方,引導眾生。於是孔子演說“誠明”的道理,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法則。釋迦牟尼佛,演說法界本性和常住真心,講說,出凡入聖的大道,立不生不滅的宗旨。老子著書《道德經》,陳述長生不老的辦法。雖然深淺大小不同,但都是以我們自心本有的理性來演說。使一切眾生,消除本來就沒有的幻妄境界,恢複本有的天真,永離生死輪回。

  其實,人的真如本性,也就是靈魂或叫精神,是不滅的,而肉體有生有死。現代科學將解剖,並不能從肉體中找出一個精神來,也沒有“我”的存在,所以人死了,精神也就消失了,“我”也就沒有了,通常世人都是這樣認為。

  既然精神可以不滅,那麽人死後,這個精神究竟到哪裏去了呢?肉體能否不滅呢?人的精神也是一種物質,道教稱為陰性物質,肉眼看不見,不占有空間,不受時空的製約。佛教稱為中陰身,同樣不可視,不受物體的阻礙。既然不可視,就很難說清楚,這也就是生死之迷的神秘之處,但是它是存在的。

  就人的生命而言,活著;精神和肉體合二而一,死亡;兩者一分為二,精神(靈魂)重新尋找載體,也就是投胎轉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開始輪回。而肉體,火化變成灰燼,或者腐爛變成泥土塵埃,而最終它並沒有消失,無非變成另一重形態的物質而存在著罷了。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說到究竟處,物質是不滅的,標準答案是“物質和能量不滅”。這是世俗之人所認識的最普遍的一層道理,也就是對生命認識的初級階段。

  那麽人們一定要問,生命的高級真理又是什麽呢?人怎樣才能長生不死呢?人可以永恒嗎?這個問題是人類對生命認識的永恒主題。誰能平說?為人之道,乃覺悟世間真理最重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人類永恒的征途。

這篇關於生命,希望永遠永恒?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傷感日誌
相關的標簽: 生命 希望永遠永恒? 日誌 日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