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20年專業下海 堅持10年終有所成

Jan07
有一個自己的生意可以自己當老板,是這些年來新移民越來越多的選擇。和十多年前的出國留學生相比,現在的新移民已經不再滿足於讀完書出來找工作,給人打工,或是長年累月靠勞動力掙錢的生存方式了,不少的人決定在這裏重新創業,或向親戚朋友借錢買下一個生意,或朋友兩三個人合力買樓收房租……總之,天道酬勤,付出了總會有收獲的。明顯的,這幾年在蒙特利爾創業已經是個熱潮。在這股熱流中,買便利店是許多初涉商海的移民的首要選擇,原因之一就是風險小,對於先練練膽、探探路的創業者來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經營得法也是一條不錯的致富之路。
  
於是,稍稍留意,處於家門口的街角的小便利店(DEPANNEUR),或是上班上學時每天路過地鐵裏的雜貨店,裏麵忙碌著的很多是一個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據粗略估計,大蒙特利爾市的幾千家大大小小的便利店,現在也有近千家是中國人當家了,僅在蒙特利爾便利店登記的就有200多家。

  可是,這個生意究竟是個什麽樣的?賺錢嗎?風險大嗎?辛苦嗎?帶著一大串的問題,我陸續采訪了蒙特利爾便利店協會的幾個老店主,從他們的酸甜苦辣中我看到了一代創業人的艱辛曆程。

  眼前這位年近50歲的馬先生幹這行也有近10年時間了。朋友介紹過,他原來的專業是物理,而且已經做到博士學位。但40歲那年,他決定放棄專業經

  商,開起便利店,是什麽樣的原因讓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經營得怎麽樣?我的好奇心一下被激發起來,於是幾次相約後,我有機會在他那家不大的便利店後門采訪了他。

  放棄20年專業下海

  農村出身的馬先生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留學生的身份出國的。像許多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的留學生一樣,他在蒙特利爾一所著名大學物理係一口氣讀了4年博士,又做了兩年博士後,在家鄉人的眼裏,他是窮窩裏飛出的金鳳凰,一下子飛到了國外,還讀完了最高的學曆,真是前途遠大。

  可身在異國的他卻看到了另一番殘酷的現實:由於他的物理專業不是熱門,年齡偏大,找工作並不容易。1995年初,在博士後工作即將結束時,他發出的上百封工作簡曆都沒有什麽回應。如果繼續走學術這條路,他惟一的選擇就是接著做博士後,給教授在實驗室打工,一年兩三萬元,做一個高級打工仔。

  這時,馬先生痛苦而清醒地認識到,當年齡和專業在就業市場上都不占優勢時,他再這樣走下去實際上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他狠下決心,放棄20年的專業,找一個可以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行業———經商!

  之所以開店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看到希望,在這之前,已經有幾十個大陸移民來蒙城開店,其中有些人相當成功。這都使他相信一家小店至少可以養活一家人了。

  借貸合夥買店

  知道馬先生創業史的人都說他是有膽識的,為了買下第一家店,他不惜借高利貸。我向馬先生問起這事時,他連連糾正,不應該說是借高利貸,隻是利息比銀行稍高些罷了。至今他還是從內心感謝
  
那個借錢的朋友,一個民間借貸機構,正是因為有了這第一筆非常寶貴的資金才幫助他在經商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說起10年前第一次買店,馬先生印象很深。那時決定開店後,馬先生就和另一個也有這一想法的朋友開始找店了。一家家的看店、蹲店,他們看上的店越來越大。最後,兩人同時看中的是一家當時要價6萬多元,存貨還有5萬多元的中型雜貨店。但兩個窮學生當時加在一起的全部積蓄還沒有4萬元,隻有借錢。

  從銀行借款明顯行不通,因為借貸人初涉商界,沒有經驗,再加上對於小生意,銀行認為風險太大,即使收回拍賣也不可能像房地產那樣很快收回貸款,所以幾乎不像做小生意的人貸款。馬先生他們隻能從民間想辦法了。先是和朋友借,每人找幾個朋友湊了幾萬,後來又和前店主談,希望能分期付款,但也隻同意了一部分,還有3萬元的缺口。看著他們買店心誠,賣店的經紀人告訴他們,有一個民間機構在放貸,可以去試試。

  他們立刻和這家放貸機構聯係上,看到他們想買的店和兩名經營者,放貸人還挺滿意的,但提出的條件———18%年利率和5%的手續費。雖然利率高些,但有人肯出資,求之不得,馬先生他們還是馬上接受了。就這樣,在銀行戶頭裏幾乎為零的條件下,這家小店換了新主人開店了。

  一場官司結束合作

  熟悉了小店裏裏外外,他們的經營是漸漸走上了正路了。倒是和朋友的合作和小店日益穩定的情況相反,半年後由於兩人的經曆和經營理念不同,出現了一些問題。

  和絕大多數中國合夥人做生意一樣,馬先生和朋友的合作也從來沒有落到過紙上,隻是“君子之約”的口頭協定。

  原來兩家人講好,同樣的資金,同樣的人手投入,所以這個生意贏利了也是兩家等比分配。但究竟什麽才是“一樣”呢?錢上好說,有個數目,人手上就不一樣了,雖然每家都是兩個人,也大致分配上下班的時間。但現實生活可就不像想像中這樣容易了。比如說一家有孩子,而且還小,要花時間,另一家就是小夫妻倆,輕輕鬆鬆,自然可以多投入,可有時小兩口吵架拌嘴,厲[FS:PAGE]害時要死要活的,有時一方堵氣,連到時的班也不來接了,倒把另一家人累得夠嗆,還得在一邊做思想工作。生意和生活都混成一團,時間一長,自然大家都累壞了。

  接店幾個月後,在和供貨商發生了一些摩擦後,他們不得不回頭來仔細研究協議,才發現供貨商給的優惠政策,比如說免費做櫃台等,都在第一個店主經營中享受完了,現在留給他們的都是一些苛刻的條件。但馬先生建議既然已經接下店了,就按照協議執行,要不就有可能被罰。合作人不以為然,認為不會有事。由於兩家都是“對等投入”,決策上自然也是分庭抗禮,誰也不能說服誰。

  就這樣近一年下來,小店進貨沒有達到世界創業實驗室(elab.icxo.com)協議上的要求。這家供貨商發來一紙訴狀,聲稱已將他們告上法庭,一定要賠。這一下朋友有點慌了,倒是馬先生堅持既然被告上法庭了,這個官司就要打。於是找到律師,開庭時講明自己買店時對協議了解不清,代理人沒有盡到全麵解釋協議的責任,堅持要求解除這一協議。根據程序,這個案子得拖上一年以上。供貨商見此情形,有點疲軟,提出要求和解,終於小店以3000多元結束這個強加在身上的協議。

  官司結束後,馬先生對這樣的合作實在有點心灰意冷。他堅持或是抽出自己的股份,或是買下對方的股份,或是賣了店一人分一半,總之再也不想合作了。最後那位朋友買下他們的所有股份。

  10年生意貴在堅持

  第一次生意結束後,雖然對合作有些失望但馬先生仍然覺得買店做生意是一條走得通的路,至少這樣是可以靠自己的勤勞經營積累財富的。

  於是,沒過多久,他自己再次買了現在這家店,這一做就是9年多。由於有了第一次做店的經曆,沒有合作者的牽製,第二店極順利,一段時間後還擺脫了夫妻開店的形式,雇人幫忙,將精力和時間投到了其他一些生意中,他們一家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改善了。

  想想這些年,馬先生感慨地說,別看開個小小的店好像不是什麽大生意,但真正長久做下來的實在不易。有個朋友最早和他同時開的店。沒幹兩年,看到計算機好找工作,便賣了店去讀計算機,結果書沒讀出來,這個行業就不行了,他隻好畢業後再買店做生意了。這樣幾年一耽誤下來,真是可惜。所以給想開便利店的朋友第一個忠告就是———貴在堅持。

這篇關於放棄20年專業下海 堅持10年終有所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放棄20年專業下海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