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移民 40歲創業十年甘苦

Jan04

在我采訪創業的係列稿中,至今很少碰上創業超過5年的移民。但這次采訪便利店店主們時,我發現我的采訪對象們都有至少5年以上的經營曆史了。可以看得出,便利店這行的確是很多中國人在海外經商時的第一個選擇。

眼前這位年近50歲的馬先生幹這行也有近10年時間了。朋友介紹過,他原來的專業是物理,而且已經做到博士學位。但40歲那年,他決定放棄專業經商,開起了便利店……是什麽樣的原因讓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經營的怎麽樣?……我的好奇心一下被激發起來,於是幾次相約後,我有機會在他那家不大的便利店後門采訪了他。

放棄20年專業下海

農村孩子出身的馬先生最早是80年代末以留學生的身份出國的。像許多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留學生一樣,他在蒙特利爾一所著名大學物理係裏一口氣讀了4年博士,又做了2年博士後,並在此期間轉成了移民。在家鄉人的眼裏,他是窮窩窩裏飛出的金鳳凰,一下飛到了國外,還讀完了最高的學曆,真是前途遠大。

可身在異國的他卻看到了另一番殘酷的現實:由於他的物理專業不是熱門,年齡偏大,找工作並不容易。1995年初,在博士後工作即將結束時,他發出的上百封工作簡曆都沒有什麽回應。如果繼續走學術這條路,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接著做博士後,給教授在實驗室打工,一年兩三萬元,做一個高級打工仔。

這時,馬先生痛苦而清醒地認識到,當年齡和專業在就業市場上都不占優勢時,他再這樣走下去實際上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他狠下決心,放棄20年的專業,找一個可以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行業——經商!

如今,當我再追問起他是不是後悔時?他平靜而坦白地告訴我,做了20多年的專業,而且是自己的喜歡的,當時的放棄實在是無奈的選擇。再加上中國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他當時也是有壓力的。當年同學有的就表示,就算在什麽情況下也決不會開店做生意。但對於他來說,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深知生活艱難,他在現實麵前是理智的。他平淡地說,“作為一個移民,在新的土地上重新開始,那就隻能哪裏有路就往哪裏走了,哪能就隻在一條樹上吊著?中國不是還有一句話叫做‘行行出狀元’麽?”

於是,一個曾經是物理專業的“狀元”在他40歲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開店。

之所以開店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看到了希望。在這之前,已經有幾十個大陸移民來蒙城開店,其中有些人相當成功。這都使他相信一家小店至少可以養活一家人了。

借貸合夥買店

知道馬先生創業史的人都說他是有膽識的。為了買下第一家店,他不惜借高利貸。我向馬先生問起這事時,他連連糾正,不應該說是借高利貸,隻是利息比銀行稍高些罷了。至今他從內心還是感謝那個願意借錢的朋友,一個民間借貸機構,正是因為有了這第一筆非常寶貴的資金才幫助他在經商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說起10年第一次買店,馬先生印象很深。那時決定開店後,馬先生就和另一個也有這一想法的朋友開始找店了。一家家的看店、蹲點,他們看上的店越來越大。最後,兩人同時看中的是一家當時要價6萬元多,存貨還有5萬多的中型雜貨店。

但兩個窮學生當時加在一起的全部積蓄還沒有4萬元,隻有借錢。

從銀行借款明顯行不通的,因為借貸人初涉商界,沒有經驗,再加上對於小生意,銀行認為風險太大,即使收回拍賣也不可能像房地產那樣很快收回貸款,所以幾乎不像做小生意的人貸款。馬先生他們隻能從民間想辦法了。先是和朋友借,每人找幾個朋友湊了幾萬,後來又和前店主談,希望能分期付款,但也隻同意了一部分,還有3萬元的缺口。看著他們買店心誠,賣店的經紀告訴他們,有一個民間機構在放貸,可以去試試。[Page]

他們立刻和這家放貸機構聯係上,看到他們想買的店和兩名經營者,放貸人還挺滿意的,但提出的條件――18%年利率和5%的手續費。雖然利率高些,但有人肯出資,求之不得,馬先生他們還是馬上接受了。

就這樣,在銀行戶頭裏幾乎為零的條件下,這家小店換了新主人開店了。

剛開始的34個月,馬先生的記憶中隻有一個“累”字。買店的當天,老店主晚上11點關門,新店主開始點貨,一直到淩晨二、三點。第二天又是一大早6點開店門,接著馬先生和合夥人一起去做公證,辦理交接手續。路上,他們開車都是迷迷糊糊的。頭一周,隻有不到2000元進貨周轉。但這還不是最難的,由於從來沒有做過店,對貨物一點也不熟,又沒有掃描機,就是最簡單的計價收款都是一個難題。好在有老店主帶一周,兩個太太很快就熟悉了。但到底生意會是什麽樣的誰心裏也沒有數。直到三四個月下來,看到小店經營是穩定的,收入和預計的相差不大,馬先生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一場官司結束合作

熟悉了小店裏裏外外,們的經營是漸漸走上正路了。倒是和朋友的合作,和小店日益穩定的情況相反,半年後由於兩人的經曆和經營理念不同,出現了一些問題。

和絕大多數中國合夥人做生意一樣,馬先生和朋友的合作也從來沒有落到過紙上,隻是“君子之約”的口頭協定。原來兩家人講好,同樣的資金、同樣的人手投入,所以這個生意贏利了也是兩家等比分配。但究竟什麽才是“一樣”呢?錢上好說,有個數目,人手上就不一樣了,雖然每家都是兩個人,也大致分配了上下班的時間。但現實生活可就不像想象中這樣容易了。比如說一家有孩子,而且還小,要花時間,另一家就是小夫妻兩人,輕輕鬆鬆,自然可以多投入。可有時小倆口吵架拌嘴,厲害時要死要活的,有時一方堵氣,連到時的班也不來接了,倒把另一家人累得夠嗆,還得在一邊做思想工作。生意和生活都混成一團,時間一長,自然大家都累壞了。

除了這些小事,最重要的還是經營理念上的不同,以致在需要對生意做出重要決策時,一方固執己見,致使生意損失和合作破裂。終於,一場官司結束了馬先生的第一次合作。

事情的起緣還得從當時買店時說起。前任店主曾和一家大供貨商簽下協議,每年必須從他們那兒進一定量的貨,而且不管價格多少,否則就算違約,要賠錢。這一紙協議不僅對老店主有效,新換了店主也必須遵照執行。買店前,馬先生他們大致知道有這麽回事,接店時這家供貨商的代理人還來到店裏和他們談了這一協議,但是代理人在當時談話中模糊了協議中對店家的約束條件,重點談的是協議對店家的好處。再加馬先生他們沒有什麽經商經驗,當時接店裏裏外外要學得事太多,也就沒有仔細研究條款,簽字同意繼續續約了。

接店幾個月後,在和供貨商發生了一些摩察後,他們不得不回頭來仔細研究協議,才發現供貨商給的優惠政策,比如說免費做櫃台等,都在第一個店主經營時享受完了,現在留給他們的都是一些苛刻的條件。但馬先生建議既然已經接下店了,就盡量照協議執行,要不就有可能被罰。合作人才不以為然,認為不會有事。由於兩家都是“對等投入”,決策上自然也是分庭抗禮,誰也不能說服誰。

就這樣近一年下來,小店進貨沒有達到協議上的要求。這家供貨商發來一紙訴狀,聲稱已將他們告上法庭,一定要賠款。這一下,朋友有點慌了,倒是馬先生堅持既然被告上法庭了,這個官司就要打。於是找到律師,開庭時講明自己買店時對協議了解不清,代理人沒有盡到全麵解釋協議的責任,堅持要求解除這一協議。根據程序,這個案子得拖上一年以上。供貨商見此情形,有點跌軟,提出要求和解,終於小店他們以3000多元結束這個強加在身上的協議。[Page]

官司結束後,馬先生對這樣的合作實在有點心灰意冷。他堅持或是抽出自己的股份,或是買下對方的股份,或是賣了店一人分一半,總之再也不想合作了。最後那位朋友買下他們的所有股份。

10年生意貴在堅持

第一次生意結束後,雖然對合作有些失望,但馬先生仍然覺得買店做生意是一條走得通的路,至少這樣是可以靠自己的勤勞經營積累財富的。

於是,沒過多久,他自己再次買了現在這家在LAVAL的店,這一做就是9年多。他的小店是7JOURS的加盟店。他告訴我,7JOURS是一種鬆散型的便利連鎖店,店主的經營基本上是自主的,對加盟店有一定的標準,要達到一定的營業額。總店會統一和當地的供貨公司,如MOLSON,LABATT等酒和牛奶公司談判,為會員爭取優惠的價格和回扣。

由於有了第一次做店的經曆,沒有了合作者的牽止,第二店極順利,一段時間後還擺脫了夫妻型開店的方式,雇人幫人,將精力和時間投到了其它一些生意中,他們一家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改善了。

想想這些年,馬先生感慨地說,別看開個小小的店好象不是什麽大生意,但真正長久做下來的實在不易。有個朋友最早和他同時開的店,沒幹兩年,看到計算機好找工作,便賣了去讀計算機,結果書沒讀出來,這個行業就不行了,他隻好畢業後再買店做生意了。這樣幾年一耽誤下來,真是可惜。所以給想開便利店的朋友第一個忠告就是——貴在堅持。

此外,盡管馬先生第一次合作不是很愉快,但他還是認為合作是必須的,但不能盲目合作,在合作之前對合作方式,合作對象和合作內容等仔細考慮清楚。他本人目前又在嚐試在另外領域和別人合作,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現在的合作好多了。他建議中國人還是應該克服窩裏鬥的陋習,在海外團結一致,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馬先生關店門的時間了。他最後告訴我,對自己的選擇他一點也不後悔,他說重要的是這輩子做了這些事,不管是讀書還是做生意,自己都是踏踏實實一步步走過來的。現在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這樣的感覺就挺好的。他希望自己的經曆能給後來者一些啟示,祝願更多在蒙城的新移民少走彎路,早日成功。

來源:新浪

這篇關於陸移民 40歲創業十年甘苦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陸移民 40歲創業十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