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英雄楊根思的英雄事跡

Jan04
這是一篇有關於戰鬥英雄楊根思的英雄事跡的文章,由收集整理

  長矛繳槍

  1922年,楊根思生於江蘇泰興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亡,為了能活下來,12歲的楊根思隨哥哥來到上海做織地毯的童工。

  1939年9月的一天,楊根思拖著沉重的毛線車路過一段繁華路段時,報童的叫賣聲傳入耳畔:“快看頭號新聞,新四軍火燒虹橋飛機場!”

  新四軍,這3個字眼第一次在楊根思心中紮了根。

  1944年,楊根思終於參加了新四軍,成為了老一團一營3連3排9班的一名新戰士,開始了南征北戰的生活。

  剛參加新四軍的楊根思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就有一件事不稱心,那就是參軍快一個月了,隻領到一根長矛。楊根思想要一杆槍,排長告訴他:想要槍,就要苦練殺敵本領,用手中的長矛去繳獲敵人的槍!

  機會終於來了。

  1945年2月22日晚,攻打沙溝鎮的命令傳來,各營戰士紛紛登船,按預定方案進發。沙溝鎮,是方圓20餘裏沙溝湖中央的湖心島,也是淮安、寶應、鹽城、興化間的一個要鎮。自從敵偽盤踞後,在鎮四周築起一道長堤,堤上碉堡林立,鎮內地堡成群,碉堡裏的敵人能用火力封鎖住附近湖麵。偽軍22師劉湘圖的一個團駐守於此,憑借湖蕩天塹和堅固工事固守頑抗,成為插在我蘇北根據地的一根“釘子”。

  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守敵裏有劉湘圖賴以起家的老本——“鋼盔連”,憑借精良裝備一直打到大天亮。最終扛不住新四軍淩厲攻勢的偽軍,紛紛逃竄。

  楊根思盯上一個拿槍的偽軍,緊追不放。“繳槍不殺!”

  那個偽軍回頭一看,隻見一個拿長矛的新四軍追他,不由壯了壯膽:“你要我的槍,老子要你的命。”偽軍的槍裏早沒了子彈,隻敢虛張聲勢地威脅楊根思。矛頭對著槍尖,楊根思的腳步隨著對方的腳步移動,兩人轉著圈子,都在尋找機會。楊根思把矛頭向左虛晃一下,大吼一聲:“殺!”卻迅即向右刺去。“當”的一聲,偽軍兩臂一拐,用槍托擋開了刺到肋邊的長矛,驚出一身虛汗。

  漫天硝煙中,殺聲四起。突然間,楊根思猛地挑開槍刺,高喊一聲:“班長,你從後麵上!”偽軍一聽背後還有人,不由得心裏一驚,剛要回頭,楊根思鋒利的矛頭已刺進了他的心窩。第一杆槍就這樣到手了。

  楊根思兒時的夥伴張瑞成老人曾經感歎道,“我就知道楊根思能成為英雄,因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1]

  手榴彈建功

  1945年5月,國民黨軍第三戰區副司令上官雲相指揮約10個師的兵力,向我天目山地區大舉進攻。6月上旬,國民黨軍已占領我新登、臨安兩城,並兵分3路向我孝豐城進逼。敵人一線兵力就有28個團。同時,日寇集結2個師團兵力於杭州、吳興等地伺機擊我側後。而浙西僅有我軍10餘個團,兵力相差懸殊。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決定:避敵鋒芒,誘敵深入。我軍不斷後撤,敵方急於求成,以致分兵冒進,為我軍各個殲滅製造了機會。

  夜晚,老一團頂著細雨從孝豐城出發,走在全團最前麵的,正是一營3連3排9班。他們要從敵人中間穿插25裏,像把尖刀直插桃花山。

  一雙雙穿著草鞋的腳,在石子鋪成的小路上飛奔。不一會兒功夫,就看到前方村莊閃著火星,敵人的哨兵在抽煙。

  “把哨兵摸掉!”班長低聲命令。戰士們匍匐向橋頭爬去。敵人有所察覺,大聲喊著:“哪一個?”

  不容分說,楊根思甩出一顆手榴彈,“嘭”地一聲,前麵一團火光。楊根思順勢衝向敵人崗哨後麵的一排房子。裏麵的敵人丟出一排手榴彈,楊根思機警地撲了過去,連扣扳機,打死了幾個敵人。戰友們衝了上來,剩下的敵人隻能投降。

  一陣尖銳刺耳的槍聲從側翼傳來,兩條火舌封鎖了穿插的道路。村子西南的一間大房子裏,2挺重機槍正拚命向3連噴火,戰士們趴在地上無法前進。

  楊根思爬到班長身邊說:“給我2顆手榴彈!”在輕機槍的掩護下,楊根思第一個向大房子撲去。

  營長來了,焦急地問:“為什麽不行動?”班長手一指,營長看到一個黑影正在向敵人火力點運動。

  營長問:“那是誰?”“楊根思!”

  班長的話音剛落,轟轟2聲巨響後,敵人的重機槍“啞”了。

  部隊占領了村莊,向桃花山下猛插。6月24日,我軍以殲敵2萬多人的輝煌戰果宣告勝利。

  楊根思也第一次立了功,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建奇功的動力。在一次次戰鬥磨礪中,楊根思把投擲手榴彈練得爐火純青,用戰友們的話“簡直神了”。

  最神奇的一次,是在1946年攻打泰安的戰鬥中,他用18顆手榴彈攻下了全城的製高點--天主堂。

  當時,楊根思所在班受命攻打天主堂。當他們衝到教堂前的一排民房時,卻砸不開門,敵人從房頂不斷地往下投手榴彈。危急時刻,楊根思衝到離屋簷五六米遠的開闊地,迎著敵人子彈,兩手左右開弓,向房頂連續扔手榴彈。不料,敵人瘋狂傾瀉的子彈也擊中了楊根思的臉,一時間血肉模糊,班長不顧楊根思的反對,連眼睛都一塊兒給他包紮上了。

  不可思議的是,在班長的指揮下,蒙著眼睛的楊根思還扔出去2顆手榴彈,居然都精確命中了目標。

  這場戰鬥後,楊根思首次獲得“戰鬥英雄”稱號。[2]

  三送拉雷

  此後,楊根思迷上了炸藥。

  1946年1月,部隊到達軍事重鎮兗州,團裏要選人去兄弟部隊學習爆破,楊根思第一個報了名。到兄弟部隊學習後,楊根思才解開了心頭的謎團。原來炸藥既不像手榴彈裏的粉末,也不像子彈裏的顆粒,而是一塊一塊的,有的像長條年糕,有的像肥皂。有的4兩重,有的半斤重。炸藥包是要靠爆破手送上去的。

  學習中,楊根思結識了有名爆破英雄林茂成。林茂成是爆破教員,楊根思非常敬佩他,學起來也格外用心。聽了教員的講解後,楊根思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全部心思都放在爆破技術上。

  訓練班結束後,楊根思回到連裏,很快就成了爆破好手。

  1946年10月,魯南大地,戰雲籠罩。嶧縣、棗莊、郭裏集相繼被敵人占領,戰士們心如炙痛,求戰情緒高漲。

  10月13日下午,楊根思所在班受領了突擊任務。入夜後,部隊在秋雨中向郭裏集敵前沿陣地進發。楊根思肩上扛著一個頭上圓滾滾、尾巴上插著木柄、重24斤的鐵家夥--拉雷,這可是個新鮮玩意兒,楊根思也是第一次用。

  本想趁著夜幕搞偷襲,不料被前沿敵人發現了,隻能強攻了!趁著敵人火力被壓下去的一瞬間,楊根思抱著拉雷衝到碉堡下,手指套上拉火環猛力一拉,隨即跑回來趴在地上,期待著山崩地裂般的巨響。戰士們做好了衝鋒的準備,可是,幾分鍾過去了,拉雷沒有“反應”。除了密集的槍聲,聽不到爆炸聲。通信員上來傳達了連長的命令:迅速爆破!

  “我再去拿一顆拉雷來!”不一會兒,楊根思扛著從別的班拿來的拉雷回到了陣地上。可這次送上去的拉雷,還是沒有爆炸。原來,連綿的秋雨讓拉雷受了潮。楊根思急得直咬牙,又從營部領回了第三顆拉雷。

  夜色下,一個黑影正在敵人陣地前摸索,那正是楊根思。當楊根思放好第三顆拉雷準備拉弦的一瞬間,產生了一個念頭:前2個拉雷引線受潮,如果把他們和第三顆拉雷放在一起,準能一起爆炸!他把第三顆拉雷放在最下麵,前兩個放在上麵,擺成個倒“品”字形。他猛地一拉弦線,導火索冒著煙,發出吱吱的響聲。

  楊根思興奮地跑下來:“上刺刀,準備衝!”

  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敵人的碉堡被炸掉了一半,楊根思和戰友們衝進濃煙中。

  戰鬥結束後,在全團授獎大會上,團首長宣讀了“嘉獎令”:授予楊根思“爆破大王”的光榮稱號。[3]

  俘敵一個排

  1947年1月,魯南戰役勝利在望。此時的楊根思,已成為9班的副班長。

  攻擊齊村的命令傳來。齊村是臨(沂)棗(莊)線上的重鎮,位於棗莊以西約3公裏,由東西2個土圍子組成。守敵為整編第51師113旅旅部率337團2個營外加一個輜重營和一個山炮連。這股敵人剛改裝不久,彈藥充足,以戰壕、圍牆、碉堡、暗堡等層層工事構成縱深防禦陣地。在已經被我軍包圍5天的情況下,敵旅長李玉堂仍企圖依附工事據守待緩。

  營長向突擊排的爆破手下達了任務,“第一爆破組組長!”

 

  楊根思烈士“有!”楊根思向前跨了一大步。

  “好啊,爆破大王!”營長拍著楊根思的肩膀,“有沒有困難?”

  “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攻擊敵旅部的戰鬥將在夜晚發起。夜幕降臨前,楊根思仔細觀察了地形和敵火力點。

  十字街口有一座圓形的大碉堡,旁邊有3個小暗堡,交叉火力封鎖住一片開闊地。圓形大碉堡東北麵還有一座四方形的大碉堡。

  楊根思領受了爆破圓形大碉堡的任務,帶著副手等待著出擊的命令。

  楊根思和副手各抱一個炸藥包,利用汽車、大炮做掩護,跑到一堵斷牆下。正要翻過斷牆把炸藥包送上去,不料驚動了敵人,火力頓時集中打了過來。楊根思稍一抬頭,隻覺得耳邊火辣辣地疼,一顆子彈擦破了他的耳朵。

  眼看敵人火力越來越猛,楊根思心急如焚。

  楊根思和助手不得不回到戰壕裏,遇到了副團長。

  “怎麽回事?還不爆破?”副團長問。“楊根思請求批準犧牲!”“批準犧牲?為什麽?”“為了完成戰鬥任務!”

  “不行!可以考慮另一種打法!”副團長命令:“馬上把那座四方碉堡炸掉!”

  楊根思一口氣抱著炸藥跑到四方碉堡前,支好炸藥包正要拉弦,聽到碉堡裏敵人正在吵嚷。

  “投降還有條活路。人家優待俘虜。早投降早活命,等死不如投降。”

  楊根思一聽敵人在吵嚷著要投降,當機立斷,一把抓起炸藥包,縱身一躍跳入交通壕,飛起一腳踢開碉堡門,如神兵天降,大喝一聲:“繳槍不殺,誰敢頑抗,統統報銷!”說著,將炸藥包往左臂彎裏一夾,右手抓住弦線,做出拉弦的姿勢。碉堡裏有一個排的敵人,看到從天而降的楊根思都嚇傻了。

  楊根思倒退一步,厲聲說:“一個一個跑出來,把槍放在碉堡門前!”

  這時,突擊排的戰士們也上來了,把俘虜們押了下去。激烈的槍聲、爆炸聲震蕩夜空,喊殺聲從四麵八方響起,齊村守敵被我全殲!

  天亮後,戰士們押著敵113旅旅長李玉堂來到團部。李玉堂慨歎道:“貴軍的大炮實在是厲害啊!”

  副團長笑笑說:“哪是什麽大炮,是炸藥!”

  戰後評功,楊根思被評為華東一級戰鬥英雄。[4]

  防凍有高招

  十一月,朝鮮東北部的崇山峻嶺上已蓋起了幾尺厚的積雪,而瘋狂的敵機不停地在低空盤旋,為了不讓敵機發覺,楊根思所在的部隊隻得在山溝中宿營。戰士們搜集一些枯枝鋪在雪地上,用樹杆撐起油布,就在裏麵睡覺。外麵的狂風刮得油布呼呼響,大塊的積雪抖落在被子上,戰士們凍得直咬牙。

  連長楊根思來到各班檢查,發現南方小戰士吳福“沒有經驗”,被凍得雙腳腫起來、耳朵裂開了口子。楊根思趕忙同指導員研究防凍的辦法。下午,他帶領全連戰士跑步,之後,又動員大家用雪“擦臉”、“擦手”,直到臉上發出紅光,冒著熱氣。接下來,楊根思又發動戰士們,舉行山地進攻訓練,這樣,既鍛煉了隊伍的作戰能力,又增強了戰士門抗風寒的體力。

  七班戰士林達元,過去給地主當長工時,十冬臘月被凍得腳開口子,有人告訴他防凍的方法:把玉米殼撕成條條,用手使勁搓柔,然後用它來裹腳,就象新棉鞋一樣地暖和。林達元把這個方法帶到了部隊,楊根思發現後,連忙把它推廣到全連。從而,大大減少了戰士的痛苦。

  “等靠近了再打”

  

密集的炮彈、和凝固汽油彈落在小高嶺上,爆炸聲響成一片。

 

  1950年11月29日,美軍王牌師——陸戰1師向1071高地發起猛攻,企圖衝出我軍的包圍圈。

  50米、30米……敵人越爬越近。“打!”隨著連長楊根思的一聲怒吼,我軍輕重武器一起開火,敵人一批批倒下。

  一陣密集的狂轟濫炸之後,敵人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衝了過來。

  “等靠近了再打!”楊根思對部下說。

  端著衝鋒槍、半自動步槍的敵人漸漸靠近,個個麵目猙獰。楊根思一個手榴彈甩出去,縱身躍出塹壕,“為了祖國,衝啊”!戰士們猛虎般衝向敵群,霎時間,槍聲、格鬥聲、喊殺聲響成一片。

  扔下一地屍體,美軍倉皇後退。

  “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要和敵人拚到底”

  急於逃命的敵人又成批地湧了上來。楊根思命令8班班長帶領幾名戰士,從山腰主動發起攻擊。

  遭到正、側麵沉重打擊,敵軍不得不立刻呼叫坦克炮火掩護撤退。

  “把坦克炸掉!”爆破手出身的楊根思抱起炸藥包就要衝出去,這時,7班戰士趙有新搶過炸藥包,直撲敵坦克。

  在火力掩護下,趙有新機靈地把炸藥包放在坦克的鏈輪下麵,“轟!”坦克猛地震動了一下,成了一堆廢鐵。

  戰鬥出現了難得的間隙,楊根思便讓部隊就地休整。這時,8班一個戰士運手榴彈上來,並帶來了副營長王國棟寫的紙條。

  “親愛的3連同誌們,你們是鋼鐵的連隊,要堅守陣地,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守住!”楊根思一字一句地念完後,激動地說,“同誌們!這是首長對我們的鼓勵,也是祖國人民對我們的希望。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要和敵人拚到底!”

 

  楊根思烈士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

  敵人的第8次進攻被打退了!

  楊根思查看了一下,隻剩下自己和機槍組了。為了保護武器,他命令重機槍排長和負傷的射手帶著打完了子彈的重機槍撤下去,自己一人留在陣地上。

  “轟!轟!轟!”揚起的塵土和濃烈的硝煙氣味再次籠罩著這塊不足100平方米的陣地。垂死掙紮的敵人一群跟著一群撲了上來。

  敵人就要踏上1071高地。突然,楊根思猛地站起向敵人衝去:在他手裏,是一個冒著煙的炸藥包……一聲巨響,他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篇關於戰鬥英雄楊根思的英雄事跡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戰鬥英雄楊根思的英雄事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