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故事

Jan04

“教育孩子的故事”,由整理,希望有關於“教育孩子的故事”的文章,“教育孩子的故事”能對您有所幫助!

《教育孩子的故事》簡介: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教育孩子的故事》正文開始>>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麽,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其他孩子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在第四十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會超過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初中後,又一次開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結束時都沒聽到。她有些不習慣,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跟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他兒子從學校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字樣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濕了手中的信封。
所以,當父母的不要用全世界人的優點去比自己孩子的缺點,而是要用放大鏡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要鼓勵孩子,讓他進步。

---------------------

英國,西方文明國家。一老奶奶拉著孫子上公交,走到車前孫子率先上了

車,這時老奶奶把孫子叫下車,叫同行的女孩先上自己也上車,爾後告訴孫子‘女士優

先’的道理。我們細細品味一下老奶奶教導孫子的方法,這是否“紳士素質”的培養秘

訣。。。。。。

----------------------

猶太民族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但猶太人民卻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成為世界上賺錢最多的民族。無論在全球金融界、商界還是科學界,他們擁有的財富比重始終獨占鼇頭,這與猶太人獨特的教子方式密切相關。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麵,然後叫小孩去舔書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

傳說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放有書本,他們相信死者在夜深人靜時會走出來看書。盡管這種傳說具有某些迷信意味,但其象征意義卻對現實的人很有教育意義:即生命有結束的時刻,求知卻永無止境。

猶太人從不焚燒書籍,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在人均擁有圖書館、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猶太人(以色列人)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堪為世界之最。猶太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說法,那就是書櫃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進而遭到大眾的唾棄。

每一個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猜開一個謎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麽東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說是錢或者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麽嗎?”當孩子無法回答時,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會伴隨你的一生。”

父母感悟: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語)。猶太人教育孩子重視對知識的追求,實際上是教導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身為父母應向猶太人學習,懂得用書本來武裝自己孩子的頭腦,給他們以豐富的智慧。通過人性與科學的結合,使孩子更能體會到智慧所體現的魅力所在,像猶太人那樣,以獨特的教育方式結合教育理念,使孩子們透過現象更深一層地認識教育的本質。

知識源於書本,知識更活用於書本,教育子女更要從知識中演變成智慧,體現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

因此,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們讀好書的習慣,使他們知道書中賦予他們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

---------------------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對印度有著傑出的貢獻;作為媽媽,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導師。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作為母親,她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發展自我克製的能力。

大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一次手術。麵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慰孩子: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醫生。隨後,甘地夫人來到兒子床邊,平靜地告訴拉吉夫:

第一、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

第二、誰也不能代替他受苦,因此,他必須要有精神上的準備;

第三、哭泣或叫苦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勇敢地忍受了這一切。

父母感悟:

人的一生會經曆許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從吃藥打針開始。

看著孩子滿臉恐懼、渾身發抖、幾近絕望的樣子,聽著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媽媽,媽媽,我怕,我怕,我不想打針。”你會如何對孩子坦誠相告:人生的坎坷會遠不止於打針吃藥?你會如何教育孩子理智坦然地接受痛苦和挫折?

父母沒有必要刻意去讓孩子吃一些不必要的苦。真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懂得如何教給孩子麵對挫折和失望的正確態度,以及應對挫折和失望的正確方法。其實,細心的父母如果善用許多孩子在生活中碰到的小小“挫折”,更貼切地說是這樣那樣的“不順”,就可以很好地讓孩子懂得幸福快樂的人必須具備的健康心態。

人生是一場麵對種種困難的“漫長戰役”。有一種值得喝彩的人生,正是因為你在艱難困苦中依然能夠昂首挺胸、屹立不搖。早一些讓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當挫折到來時,應該麵對,而不是逃避,這樣,孩子便會早一些堅強起來,成熟起來。以後的人生便會少一些悲哀氣氛,多一些壯麗色彩。

他再也沒有對父親撒過謊
在賴特17歲那年的一個早上,父親要賴特開車送他到20英裏之外的一個地方。那時賴特剛學會開車,就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賴特開車把父親送到目的地,約定下午3點再來接他,然後就去看電影了。等最後一部電影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了。賴特遲到了整整兩個小時!
賴特把車開到預先約定的地點時,父親正坐在一個角落裏耐心等待。賴特心裏暗想,父親如果知道自己一直在看電影,一定會非常生氣。
賴特先是向父親道歉,然後撒謊說,他本想早些過來的,但是車子出了一些問題,需要修理,維修站的工人們花了2個小時的時間才修好。
父親聽後看了他一眼,那是賴特永遠不會忘記的眼神。
“賴特,你認為必須對我撒謊嗎?我感到很失望。”父親說。
“哦,你說什麽呀?我說的全是實話。”賴特爭辯道。
父親又一次看了他一眼,“當你沒有按預約時間到達時,我就打電話給維修站,問車子是否出了問題,他們告訴我你沒有去。所以,我知道車子根本沒有問題。”一陣羞愧感頓時襲遍賴特的全身,他無可奈何地承認了看電影的事實。父親專心地聽著,悲傷掠過他的臉龐。“我很生氣,不是生你的氣,而是生我自己的氣。我覺得作為一個父親我很失敗,因為你認為必須對我說謊,我養了一個甚至不能跟父親說真話的兒子。我現在要步行回家,對我這些年來做錯的一些事情好好反省。”
賴特的道歉,以及他後來所有的話都是徒勞的。
父親開始沿著塵土飛揚的道路行走,賴特迅速地跳到車上緊跟著父親,希望父親可以回心轉意停下來。賴特一路上都在懺悔,告訴父親他是多麽難過和抱歉,但是父親根本不予理睬,獨自一人默默地走著、沉默著、思索著,臉上寫滿了痛苦。
整整20英裏的路程,賴特一直跟著父親,時速大約為每小時4英裏。
20英裏的路程裏,看著父親遭受肉體和情感上的雙重折磨,這是賴特生命中最令人難過和痛苦的經曆。然而,它同樣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次教育。自此以後,賴特再也沒有對父親說過謊。
父母感悟:
“子不教,父之過”。很多父母都熟知這句話。但是,恰恰有很多父母忽視了這句話。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首先應該反省自己。
教育孩子如同在岔路眾多的地方駕車,時常反省就像時常回頭看看是否走錯了路,這樣才能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

這篇關於教育孩子的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教育 孩子 故事 教育 孩子 故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