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

Jan04

“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由整理,希望有關於“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的文章,“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能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簡介: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從昨天上午一直下到今早,絲毫沒有要停歇的意思。到處濕淋淋的,雨中夾著霧,灰蒙蒙的一

《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正文開始>>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從昨天上午一直下到今早,絲毫沒有要停歇的意思。到處濕淋淋的,雨中夾著霧,灰蒙蒙的一片,可這並沒有阻礙行人匆匆的腳步,我撐著傘來到校門口。

“不進!你不給我買我就不進去。”一個看起來七八歲的小男孩一邊大聲喊叫一邊在雨中捶胸頓足。

“樂樂,要上課了,快進去吧!聽話啊,媽媽今天一下班就去給你買。”媽媽彎下身子給他撐著傘,自己的肩頭後背早已淋濕了一大片。

“不聽!不聽!我現在就要。”小男孩又跳到雨中歇斯底裏地吼著。

“商店還沒開門呀,媽媽到哪裏去給你買呀?” 媽媽一手拉著孩子一手把傘又撐了過來。

“不管!我立刻要!馬上要!” 小男孩掙脫了媽媽的手,又回到了雨中。

這時,校園裏響起了早讀課的音樂。隻見那個小男孩撲過來,狠狠地推了媽媽一把,調頭衝進校園。猝不及防的媽媽腳下一滑摔在了校門口的石板路上,手中的雨傘彈到了馬路上。我一時怔住了,大腦一片空白。待我回過神來,看到的是無助的媽媽提著雨傘步履蹣跚的背影……

此後,這可憐媽媽的背影便時常在我的腦海浮現,一次又一次令我陷入深思:我們的“孝親”教育究竟出了什麽問題?

孝敬雙親,在人類文明史上也廣為流傳著。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麽時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是啊,是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哺育我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我們最多的便是父母。羊尚有跪乳之恩,鴉且有反哺之義。更何況人呢?孝是做人之本,孝乃天經地義。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會關心他人,會關愛社會嗎?

近三十年來,中國隨著獨生子女數的日益增加,社會家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普遍愛幼有餘而尊老不足,嗬護、疼愛出一批批“小皇帝”、“小公主”。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稍有不順意便撒嬌耍潑,興風作雨,個個都是“家中小霸王”!致使出現“孝子,孝子,孝敬兒子”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卻“尋常”的現象。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團湖北武漢武昌區委針對中小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5%的人經常與父母頂撞、發脾氣;70%左右的學生從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在平時教學工作中,也常常有一些家長和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裏不聽話,愛頂嘴,詢問為什麽他們為孩子付出了這麽多孩子卻不聽他們的話,與他們過不去呢?我想這與我們沒有重視“孝親”的教育有著必然的聯係。

“孝親”教育大多靠長輩們耳提麵命的訓誡和行為感化而來。可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已缺失了對孩子“孝親”的教育,他們對學習成績要求較高,對孩子孝敬父母方麵要求較少,一好頂百好,家務不讓粘,體育活動不讓上,社會活動不讓參與,有不良思想傾向不予及時糾正。結果使得這些孩子虛榮心日盛,性情日驕,個性日傲,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形成了極端的“以我為中心”的品行,根本不知道去關心、體貼他人,甚至是疼他愛他的父母。如今,我們的德育教育也鮮有“孝親”等針對性內容,即便有也是講大道理的多,對身邊的、傳統的美德教育比較淡漠,也很少挖掘。再有,社會大氣候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媒體上每天都有打罵親人、弑父弑母之類事件呈現,即是最好的例證。

中小學時期是孩子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 “孝親”教育,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一道難題。“孝親”教育不單單是靠灌輸,而是要操作,要體驗,在即時“體驗”中產生道德認識,進而演變為道德情感,最後變成道德行為。那麽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品格我們該做些什麽呢?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晨會和班會課,講述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來教育學生,象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張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陳情報祖母等傳說和故事;還有一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種“媽媽樹”,讓孩子寄托一片愛母之情,以祈媽媽早日康複,陳毅敬母為生病母親洗尿褲之事,老舍的“母親給我的是生命教育”;還可以講講同齡人小學生張靜賢孝敬父母,獲北京市崇文區十佳少先隊員的事跡。用從古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樣來教育學生。

二、換位去體驗為人父母的艱難。

過去有這樣一幅對聯:“革命方知北京近,養兒才曉父母恩”是很有哲理的。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親自體驗,發人深省。現在的小學生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知生活的艱難。因此,可以利用“換位法”讓學生親自去體會一下當父母的艱難。如:開展“今天我當家”、“假如我是爸爸、(媽媽)”等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換位體驗,受到深刻教育。

三、觀察、訪問、記錄父母的艱辛。

父母工作,孩子不可能親自直接實踐,可以讓學生通過眼觀耳聞去觀察,去間接實踐。可以開展 “訪問我身邊的人”,“我跟爸爸、媽媽一起上班、上街、做家務等”。比如到醫院去看當護士的媽媽給病人打針發藥,到公共汽車上看當司機的爸爸開車,到建築工地看當工程師的爸爸一天的工作......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父母的優秀品質,在心靈上受到啟迪和教育,感受、想象父母的艱辛與偉大,從而激發他們的情感,教育他們要孝敬父母。

四、對比出差距,從中品真情。

通過對比,更能發人深省,更能教育人。可以開展“我和爸爸媽媽比童年”、“一家三代比照片”、“我和爸爸媽比孝心”等活動。通過對比,同學們可以比出長輩過去生活的困苦,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長輩艱苦樸素的精神,自己嬌生貫養的不良習氣;長輩的仁慈與高尚,自己的糊塗與無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從中他們能比出差距,明確方向,提高認識,更加理解人間真情。

五、藝術的感染與教育。

許多事物,一旦插上藝術的翅膀,讓人再去實踐,將增強感染力,從而使人們提高了認識,調動了情感,增強了意誌,指導了行動。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班會課、主題班隊會組織學生開展“把孝心獻給父母”、 “祝爸爸媽媽生日快樂”、“尊重父母、聽從教導”、“向爸爸、媽媽敬禮”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歌曲、舞蹈、故事、小品、相聲、話劇、知識問答、三句半等多種形式,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從而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達到育人的目的。

六、定規章,樹榜樣。

老師可以號召全體同學討論製定班級“孝親守則”,評選“孝親小模範”。例如:一、聽從父母的話,接受勸告。不任性、不頂嘴,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見,有事與父母商量,做錯了事主動向父母認錯,取得諒解。父母暴怒,要躲避,過後再解釋。二、對父母有禮貌。上學或放學,出門或回家時,都要告訴父母一聲,以免父母掛念。父母下班回家,要迎上前去,主動接過東西。三、體貼父母。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打水、掃地、撿碗、放桌子,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歡心。父母生病,要悉心照顧,端水送藥。吃東西時,要先想著父母和長輩,不吃獨食。四、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亂花零錢,不吃零食。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東西。不要難為父母。買東西要事先征得父母同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尋找榜樣,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活動。

另外,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要給孩子創造“孝親敬老”的機會,提供“孝親敬老”的樣板,聯手打造這一關乎我們民族未來整體素質的“孝心工程”。

這篇關於關於珍惜青春的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珍惜 青春 故事 珍惜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