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在筆端傳遞

Jan06

讓愛在筆端傳遞,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讓愛在筆端傳遞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家書抵萬金”,這句話裏飽含著親情,寄托著思念和希望。
??然而,現代社會中電話、網絡的普及,書信似乎麵臨成為“文物”的危險。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以後,開始兩、三年中還經常寫信,給家人給同學。後來隨著工作的忙碌,自己小家庭的“包圍”,逐漸拉遠了和同學的情感距離,淡化了對父母的依戀,書信就慢慢被電話、短信所代替。
??偶然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武漢科技大學新校區學工團委辦公室10月給全校4700多名新生布置了一道“親情作業”:每月給家裏寫一封家書。
??這個倡議源於學校學工團委辦公室主任接到的一個陌生家長的電話:“孩子上學半個學期了,怎麽連一封信也沒有?是不是在學校出了什麽事?”這個電話讓人能夠想象得出:父母為遠方求學的孩子每天牽腸掛肚,日夜盼望收到孩子的一封信,哪怕隻言片語,隻要得到孩子的一點消息,隻要知道孩子平安,他們就會放心就會滿足。真是“兒行千裏母擔憂”啊。
??這項“作業”卻“難倒”很多大學生。他們中很多人和家裏的主要聯係方式是電話、短信或電子郵件、網絡視頻,覺得沒必要寫信。也有一些大學生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對父母沒有什麽依戀,親情出現缺失。可是他們不知道,父母視兒女的信為珍寶。第一次接到孩子書信的爸爸、媽媽們,有的把孩子的信放在枕邊,每天晚上都要看一遍。他們也會把孩子的信珍藏保存起來,留下孩子成長的見證和美好的回憶。
??當然親情的傳遞是雙向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僅體現在給孩子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也需要通過心靈的交流,在精神上給他們溫暖和力量。這種親情的溫暖和力量融入到字裏行間,滲透進每字每句,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可貴的,在心靈上有了依靠,在精神上成為向上的極大動力。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從小父母離異,父母都不願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男孩跟年邁的奶奶生活。奶奶無力對他管教,男孩經常逃學,結交了一些壞朋友。奶奶去世後,他成為一個流浪兒,逐漸迷失了善惡觀念,參與盜竊等犯罪,16歲時被勞動教養。一位管教人員為了感化、教育他,想讓他父母來幫助他。但沒有找到男孩的父母,管教冒充他的母親每個星期給他寫一封信。一封封充滿愛的溫暖和關懷的信,慢慢融化了一顆冷漠的心,對親情的渴望、對愛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使孩子迷失了方向的心靈重新找到方向,看到光明,找回了失去的溫暖感覺。就這樣一封封滿含深情的信挽救了一個迷途的孩子。
??在我嗬護、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肢體的親近、語言的表達這些方式,讓女兒時時感受著濃濃親情,文字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女兒放假的時候,我因為上班時間早,我走的時候往往她還在夢裏甜甜的笑,就寫下一張字條放在她的枕邊:寶貝,媽媽上班了。你起來自己梳洗、熱奶、吃飯,然後安排好寫作業和玩的時間。媽媽相信你會做得很好,媽媽愛你。類似這樣的字條經常在女兒醒來一睜眼就能看到。等我下班回到家,女兒像蝴蝶一樣飛過來,抱著我親個沒完,還會望著我的眼睛快樂的告訴我:“媽媽,我真幸福!”每當這樣的時刻,幸福也會漾起在我的心頭。
??女兒也會把她的愛用文字形式定格,然後呈現給我們。比如給爸爸、媽媽做一張賀年卡,寫下她心裏的祝願。最感動是上一次她奶奶過生日。那天全家人在酒店為老人祝壽,當大家都做好,準備切蛋糕的時候,女兒站起來對奶奶說:“奶奶,我送你一件禮物。”然後拿出她偷偷親手做的賀卡送給奶奶。奶奶眼裏閃著激動的淚花,叔叔、姑姑們稱讚她,我心裏更是為女兒高興和自豪,她懂得把愛表達出來,也贏得更多的愛,在愛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去書寫她的美麗人生。
??雖然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可以取代書信的部分功用,但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書信不應消亡,它傳承著文化,它讓流淌於筆端的愛定格成文字,傳遞著濃濃的親情。
『作者:雨辰路上』 這篇關於讓愛在筆端傳遞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經典散文
相關的標簽:愛在 筆端 傳遞 愛在 筆端 傳遞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