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陽光

Jan06

希望這篇有關於那時的陽光的文章,能讓您有所收獲

陽光透過一樓的玻璃窗,灑在擁擠的一排排書架上,外麵是花壇裏一片片深深淺淺的綠,裏麵是一本本或新或舊的書籍,可以看見一束束光線裏細小上下飛舞的塵埃,現在是清涼幹爽的秋日,或是微寒明亮的初冬,可是陽光還是一樣的溫暖,這裏人來人往,很擁擠。擁擠的書架,擁擠的人流,擁擠的溫暖陽光,這就是我最迷戀的圖書館,永遠是正午,或者是午後,零六年或零七年,那時的我在鄭州師專,現在的鄭州師範學院。

每一天每一天,吃過午飯後,舍不得午睡,獨自跑到這裏,裏麵很擁擠,隻是在一號樓的一樓,新圖書館未建,隻是個臨時的圖書館,裏麵像教室一樣,有走廊有間隔,左右分開,裏麵的書也是分門別類,書架很高,每排中間隻有很窄的間隔,兩個人的話需要側著身過,每天下午都會有排版書的小車子經過,因為裏麵小,會覺得很沸騰,再加上光線的明明滅滅,反而又覺得很溫馨,心裏有種暗暗地竊喜與甜蜜。

最喜歡去的是圖書館盡頭的最後幾間,右手邊倒數第二間是現當代文學,也是在那裏認識了大學時代最喜歡的台灣作家席慕容,看她的第一本書還是在正午時分,在要還書的小車子上,那裏的書是人們最常借的書,所以總是會圍很多人,名字是《生命的滋味》,一本散文集,永遠記得當時翻看時的心情,那是電石火光般的遇見,也是第一次體會到相見恨晚的滋味,她的文字,她的心,她的生命,都很美好,之後便有意去尋找她的書,《槭樹下的家》,《高原的歌聲》等等,還有她的詩,最喜歡的是她的《一棵開花的樹》,不過比起來,還是更喜歡她的散文,能夠從中更好地了解她及她的生活。後來也在這裏讀了畢淑敏,葉細細,但還是感覺感情很淡,最鍾愛的還是席慕容,當時有一門網頁製作的課程,老師要求做一個專題的網站作為期末作業,受她的寫的花事的影響,就以花事作為專題,裏麵引用了她的很多文字和詩句,還有各種花朵圖片,當時做起來也是全心投入,滿心喜歡。

右手邊的倒數第一間也是喜歡的地方,那裏都是外國書籍,也是在那裏認識了村上春樹和川端康成,看村上的第一本書是《挪威的森林》,感覺很清新很純真,主人公是個很真城的男生,隻是當時讀起來不敢讓別人看到,內心有一點點的羞愧。讀川端康成的《雪國》和《伊豆的舞女》印象並不深刻,感覺有冰涼清爽的味道。

經常去的還有左手邊的倒數第一間,那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是自上大學以來才接觸到的書籍,心理學,總算知道自己竟對心理學是那樣地迷戀,在那裏看一本書,有時不覺已過大半個下午,剛開始看很淺顯的書,後來在席慕容的書裏看到弗洛姆,便特意找他的《愛的藝術》讀,後來也看弗洛伊德和叔本華,叔本華的書畢竟太深,到現在也並不太懂。最經常做的事還是喜歡拿一些有關性格意誌分析的書,分析自己的性格優缺點,以及應該怎樣糾正和努力,像歌裏麵唱道的,不確定自己的形狀,總是和世界碰撞,而當時,太希望了解自己,完滿自己。

有時,走出圖書館,已是四處漆黑,或者抬頭一看,上方是一枚清亮的月和旁邊一枚孤星,有種沉浸在水裏的感受,覺得有些寂寞,卻也很心安自得,內心是沉甸甸地充實。

晚飯,經常是看完書後獨自去吃,在學校最後麵的那個餐廳,回來的路上,兩旁是隻有兩三年大的法國梧桐,結有毛絨絨地圓球,七點左右路旁所有的燈會打開,橘黃色的燈光,在眼睛裏很是溫暖,一個個的光圈一束束的光線讓自己有種自足,途經天鵝湖,裏麵的水波因有燈光的照射反射出細細碎碎的光,很明亮,看到路旁有落葉被風吹起打個圈又落下,也不覺得寥落,因為心中有思念的牽掛的人,所以四周的一切都散發著溫暖的味道。

那是很久以前了吧,還是像在昨天,溫暖的陽光,溫暖的圖書館。寫下這些文字,是在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再一次的溫習,是總結,也希望是對新的生活的開啟,心會告訴自己該去的方向。

這篇關於那時的陽光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陽光 圖書館 溫暖 擁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