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詩,往事如花

Jan06

希望這篇有關於歲月如詩,往事如花的文章,能讓您有所收獲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環境在不斷的改變著,人類也在隨著不斷的改變著自己。我們在世上的短短的時間裏也經曆著不同的改變,雖然我們短暫的生命隻是象塵埃一樣,但我們也是這個時代曆史的見證者。

小時候天天傻傻的,感覺自己隨著風就長大了,長大了發現,不光我們自己長大了,我們的環境也改變了。

我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南城,但是上學卻是在東城。大學在海澱。感覺好象從小就離家很遠上學。

那就說一說我從小到大的周圍的改變吧,那些逝去的,也是我懷念的,我時時的懷念,其實隻是懷念當時的我自己。

記得上初中時,我在米市大街那上學,現在好象這個名字聽的很少了,不知道會不會被規劃掉了。記得那時候北京還沒有大麵積的進行建設,沒有到處的高樓和擁擠的人群,我的學校在老的中央美院附近,旁邊還有台灣飯店等北京新興的酒店。那時候好象家裏都不是很富裕,同學們也很單純,中午帶飯,偶爾沒有帶飯時就去東安市場買它那很有名的肉包子,包子好象是東來順的,因為在東安市場的西門那有東來順。每天排著長長的隊,好多人拿著布袋子去那買包子。如果大家看到自己前邊站著拿布袋子的人,就會很不滿意。因為這意味著有可能他會把出籠的包子一兜就拿走,後邊還要等第二籠。包子好象是5毛一個吧,不太記得了,因為記憶已經很久遠了,肉餡做的出奇的好吃。男生女生最開心的是,中午沒有飯帶或食堂沒飯了,去買那的包子吃。那時候市場裏還有好多賣話梅和果脯的,算是北京比較大的一個商場,東西也比較全吧。我們喜歡在裏邊鑽來鑽去的,看有什麽新鮮的東西過眼癮。而且從東安市場可以穿出去,直接到王府井大樓。

後來長大了,記不清是張恨水或梁實秋寫的關於東安市場,在他的那個年代,東安市場就是一個大市場,頂上搭著棚的那種,冬天很冷。後來改為東風市場,我想應該是文革的產物吧,後來又改回了東安市場。

如今東安市場改為了新東安,現在好象改為叫AMP了,但是盡管它現在變得時尚了不少,盡管它現在已經是幾層的高樓,裏邊的格局也不同了,變得更國際化了,但是我還是懷念我兒時的那個隻有一層平房的大市場。

初中的時候,古老的東單菜市場在北京是很有名的,裏麵總是有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最豐富品種最多的菜,我好友的父親總是騎車40多分鍾去那裏買菜,買完後又騎40多分鍾回家。那時候北京的冬天裏總是充滿著雪花膏的味道,讓人覺的那種味道的冬天是既寒冷又溫暖的。每每憶起那種味道,我就會和昏黃溫暖的燈連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麽。後來東單菜市場變成了現在的東方新天地。

在東單菜市場旁邊有一家賣冰激淋球的甜品店,據說已經很古老了,在大華電影院對麵。好象那時覺的那個東西很貴,但是多少錢呢,已經不記得了。好象是一杯冰的巧克力味的水,上邊放兩個球形的冰激淋,那個是很稀罕的東西,我想北京城裏應該很少有吧。因為那時很小,而且交通沒有現在便利,我想北京城我也沒走多少地兒。

後來東單拆了,兒時的夥伴也不知道去了哪裏,那個年代沒有手機,伴隨著大麵積的拆遷不知道大家散向了何處,我很懷念,我懷念的夥伴們。

這些記憶隨著淡淡的槐花香漸行漸遠,已經塵封在了心裏那片柔軟的地方。時間改變了,空間改變了,但是心底的溫柔依舊,那是不曾改變的。

後來上了高中,跑到了北新橋附近。離家越來越遠,每天在路上就要花好久。記得那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公交汽車拋錨了,下去一堆車上的乘客去推車,還有司機在下邊架軌的景象。想想,還讓人忍俊不住。現在地鐵,汽車四通八達,北京城也越來越大了,汽車質量也好了,不會再把乘客扔路上了,但是心卻沒有以前溫暖了。

高中時候,在學校車站那兒下了車,有一間古老的清真館,那個館裏賣的都是老北京的小吃,雖然不太愛吃那些東西,但是那時賣早點的少,可選擇性也比較小,所以常和好友一起在車站等,然後一起去吃早餐。一兩塊錢就搞定。每每我們看到別人喝麵茶總是感覺喝的真香,於是有一次我們兩人也叫了麵茶,學著大人放上些鹽,一嚐那叫一個難吃。之後再也沒有吃過麵茶了。清真館對麵是北新橋的菜市場,水果常常擺在外邊,我和好友經常窮的買一個桔子,然後兩個人分著吃,賣桔子的售貨員每每問,就要一個嗎。是呀,那時候好小好不好意思,嘴又饞。

這篇關於歲月如詩,往事如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往事 歲月 改變 市場 好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