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不散,一任這初春的回憶,依依嫋嫋複青青,柳勾春風無限

Jan06

小蛤蟆大發表日誌:依依嫋嫋複青青,柳勾春風無限情。。。

小序
所居之處,有園名喚桃李苑,園內花木百餘種,依春秋之季,次第開放。園中一湖,無名,我為之未名湖,湖內有魚千餘條,顏色各異,上植睡蓮萬千,每至盛夏,荷蓋如擎,魚戲蓮葉間,情趣無限。湖上有橋,橋曰飛虹。九曲步攆,直通一亭謂之湖心亭。湖岸犬牙差互,沿岸垂柳環圍,春至,青青楊柳隨風而拂,婀娜多姿,顧盼生風。掘湖之土,堆於西南不遠處,高數丈,上置太行之石,陪以百餘叢木,名之晝錦峰,登而觀之,全園盡收眼底。近日遊園,感依依楊柳之柔美卻少賞柳之人,念悠悠楊柳之深遠卻少賦文之人,故下筆成篇,以追思之。

抬眼窗外,桃李苑內,未名湖畔,楊柳已青青。
你,宛如在水一方的佳人逾越千年而來,悠遊地向我招搖了。心旌,猛憶起我們那固有的春天的邀約,下樓、入園、過溪、踏上飛虹橋,隔水與你相望。
湖水墨青地靜,倏地貼出一朵碎聲的小旋渦,定眼望去,竟是那調皮的魚兒咬住了垂下湖麵的柳枝,終於,我的詩情,我的柳意竟然纏纏綿綿地難以招架了。那古意盎盎的詩行和著陳年舊事,也都濕漉漉、情迷離地讓人難以招架了!
湖光相映,溫婉典雅的無名氏踏著盈盈碎步從遠隋而來:“楊柳青青著地垂,揚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有時間流轉的曼妙,又有隱忍為大的曲折,一曲訴問,心肺悠然,情致頓生!

於是,橋頭,渡口,河岸,水濱,長亭,就成了搖煙曳水的楊柳世界,隋之後,唐詩人接踵而來,在那一行行一傘傘的柳陰之下,詠唱著不可計數的動人別離。
於是,詩仙飄逸而來,“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笛聲暗送,散入春風,無東無西,無南無北。怎不勾起久居他鄉之客鄉思無限!您詩興未盡,謫仙之筆一抖,又一歎怨:“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不直寫眾生離別之苦,也不言折柳,而是寄情春風,春風尚“知”別苦而“不遣”柳條回青,那送者行者又情何以堪?如此深婉之構思,奇警的語言,真使人感歎“詩仙”這頂桂冠,不是誰都可以戴得的。

閃念之餘,不覺喟然。依依的楊柳絕不會辜負造物主賦予的固有的溫柔,於是,又有了那柔柔的一筆:“揚子江邊送玉郎,柳絲牽挽柳條長。柳絲挽得吾郎住,再向江頭種兩行。”“柳絲”即“情思”,這位芳名不傳的女詩人正是由此落想,愈無理而愈妙。
中唐“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韓翃,所傳曲子詞僅《章台柳·寄柳氏》一首。柳氏,失名,因家住長安章台街,人稱“章台柳”。柳氏乃韓翃之姬妾,後因長安淪陷,韓翃他去,韓、柳遂天各一方,然兩情未斷,朝暮相憶,發而為詞,則語帶雙關,纏綿悱惻,婉轉動人。“章台柳,章台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而據說柳氏後有和詞,這又添一段佳話。

柳在詩行裏飄拂著;詩在柳梢間跳躍著。灞橋之柳,拂不去煙塵係不住愁,遮得住眼淚牽不住手。佇立飛虹橋上,手拂柳枝芽瓣,望一眼湖中往來穿梭的金魚,一切,都好像當麵發生,沉思著,交匯著,耳際,猶如飄來一曲秦腔,我醉了……
柳枝雖小,但卻凝聚著民族的心理情結和審美體驗,不然,一枝當煙舞風的輕盈楊柳,怎麽會從遠古一直折到如今?
隻是如今,柳已變的極為普通,僅僅是夕陽下新娘般的賞心悅目,折柳也已隻是單薄的意象。離別的車站再難覓柳的蹤影,唯有硬硬的水泥台麵,擁擠的人群,來往兜售的小販,甚至離別,也變得那麽從容。

柳折了千年,終歸縈不住執手相送的裙帶,係不住客走他鄉的行舟,一如文學裏的寫景描物從來都是為人鋪襯,你,也隻能做一個充滿了情誼的青色載體,況且,那長條的岸柳也無法承載眾人一哄而折的矯情。你隻能讓人空留回憶,徒然地枉自追念。灞橋柳成行,章台柳依舊。在這繁忙而荒蕪的社會裏,我真不知這青青的柳還能不能緊緊牽住我們那漸行漸遠的古典情懷?

拾級而上,晝錦峰頂正餘輝漫灑,回首望,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桃花飛紅,楊柳正依依,一闕塞鴻秋脫口而出: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裏鋪,七裏鋪,十裏鋪。
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
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

曲終,人不散,一任這初春的回憶,蕩漾在水光瀲灩的湖麵,千回百轉。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於墨軒 這篇關於曲終,人不散,一任這初春的回憶,依依嫋嫋複青青,柳勾春風無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曲終 不散 一任 初春 回憶 依依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