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中的名人小故事

Jan04

   1982年4月,張大中憑借自己加工落地燈所賺到的幾百元,大膽地開了一家“張記電器加工鋪”,專門生產音響放大器,生意火得很。平時他得在單位上班,周日才能趕來管理。生意做大了,明顯就招架不住了。兩邊跑,兩邊都不討好,勉強支撐了半年。年底,他向單位領導遞交了辭職信。他在信中說:“由於這份工作不符合本人理想,我決定辭職,請供銷社領導予以批準。”在當時,這可是天大的事,人家削尖腦袋還進不了國營單位,他居然如此輕易地辭職。供銷社的領導、他的嶽父嶽母,都極力勸阻他別丟掉這個“鐵飯碗”,否則會後悔一輩子的。
   但他堅持:“那種生活,你坐在那裏,一眼就能看到自己50歲後的樣子,掐指一算就能算出自己一輩子的工資,簡直讓人絕望。如果不出來,那才會後悔一輩子呢。”不顧眾人反對,他為自己畫上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句號。
   後來,張大中的鋪子業務拓寬了,進入了音箱製造、安裝等領域。再後來,鋪子改成了“金鍾音響廠”,直到現在生意仍然紅火,用張大中的話說,“每年能賺輛奧迪的錢”。
   在北京,從事製造業不如從事商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考察,張大中得出一個結論:“北京是一個消費型的城市,製造業的利潤太低,資金周轉周期太長,做電器原配件銷售賺錢更容易。”於是,他將自己的生意,翻開了新的一頁,將主要精力轉到電子原配件的銷售上。
   靈鏡胡同8號,是張大中的“生意經”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地方。1986年,張大中在這裏開設了第一家電器原配件門店。雖然隻有十幾平方米,但生意非常紅火,一年不到,他就積攢了四五萬元。
   正當生意跑火的時候,全民卡拉OK熱帶動了電子原配件、音響等一些電器生意。但是,偌大一個北京城,沒有一家音響賣場大到能夠把所有的品牌、零配件集中到一起,都是十幾平方米、幾十平方米的小店。張大中決定搞一把大的,生產方麵可以停一停;銷售方麵,則必須大張旗鼓。
   1993年,張大中的大手筆———玉泉路的“大中音響城”開張了。半年之後,這個大音響城在京城老百姓中間就有了名氣。大家都知道,玉泉路有個最大的音響城,裏麵的音響一應俱全,選擇餘地大。
   隨著時代的變化,張大中的店裏,家電品種越來越多,品牌越來越強。他在北京城裏,到處複製玉泉路店的模式,漸漸地,做成了北京市場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成了名副其實的“北京電器大王”。
   2002年,張大中將自己的店麵開在中央電視塔旁。這個位於玉淵潭公園西門對麵的中塔店,是三環上惟一一個有大麵積停車場的家電賣場。開業後,連續幾年的銷售額都在10億元以上,2007年高達20億元。這是大中電器所有門店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一家。
   誰都沒有想到,接下來,張大中又想給自己如日中天的大中電器,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他要賣掉自己一手創造的電器帝國。
   在張大中看來,家電連鎖企業已經進入了整合期,區域性家電連鎖店的前景堪憂,“不能等到企業經營得狼狽了才賣。”他決定退出了,但必須風風光光。2007年10月,在和國美談判時,張大中對黃光裕說:“你必須比蘇寧高8個億,否則我寧願30億元跟蘇寧談,也不跟你談。”最終,張大中把2億元固定資產的大中電器以36億元的價格,賣給了國美。這一年,張大中向國家交納5.6億元稅金,成為國內一次性繳納個人所得稅最多的納稅人。
   為自己的生意畫上句號,張大中也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如今,張大中坐在北京西郊的青清商廈3樓辦公室裏,他新創立了大中投資公司,正式進軍資本市場。
   轉身,蘊藏著新的轉機。
   人生很漫長,懂得適時給自己畫上一個句號,開拓新的疆土,就可以續寫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篇章。

(責任編輯:admin) 這篇關於張大中的名人小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故事 名人 大中 自己 電器 生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