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小故事

Jan04

  曾國藩曾寫過一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表達了剛柔、方圓兼濟,正是這種性格使他遊刃於天地之間。
  據說,當年曾國藩平定太平軍後,進京麵聖,北京萬人攢動,皆想一睹這位蓋世功臣的風采,許多精通相術之人更是不會錯過給這位湘軍統帥相麵的機會。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國藩竟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糟老頭!令相術之人費解的是曾國藩本應是奸臣短命之相,為何會有這等榮耀的命運?
  的確,在曾國藩的身上,虛名與實利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這一輩子實在沒有白過,吃喝玩樂占了,叱吒風雲占了,行權用勢占了,建功立業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壽終正寢占了。總而言之,功名利祿四字全占了,可謂占盡了令人羨慕的一切好處。
  曾國藩在攻打太平軍的12年曆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他數次戰敗,兩次投水自殺,還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軍襲擊而數日懸刀在手,準備一旦失敗,即行自殺。他雖然忠心耿耿,還是屢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漢之後,捷報傳到北京,鹹豐帝大為高興,讚揚了曾國藩幾句,但鹹豐身邊的近臣說:“如此一個白麵書生,竟能一呼百應,並不一定是國家之福。”鹹豐聽了,默然不語。
  曾國藩也知會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喪之機,帶著兩個弟弟(也是湘軍重要將領)回家,辭去一切軍事職務。過了近一年,太平軍進攻盛產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請他出山,並封他兵部尚書頭銜,有了軍政實權。不久,慈禧太後專權,認為滿人無能,就重用漢人,為曾國藩掌握大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曆史契機。
  曾國藩急流勇退的方式進一步獲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權,在進攻太平軍勝利以後,他仍然小心翼翼。由於曾國藩的湘軍搶劫吞沒了很多太平軍的財物,使得“金銀如海、百貨充盈”的天京人財兩空,朝野官員議論紛紛,左宗棠等人還上書彈劾。曾國藩既不想退出財物,也不能退出財物,在進京之後,因怕權大壓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權力;因怕湘軍太多引起疑忌而裁減了4萬湘軍;因怕清廷懷疑南京的防務而建造旗兵營房,請旗兵駐防南京,並發全餉;並且還蓋貢院,提拔江南士人。
  這幾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稱譽,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麽,反而顯示了他的恭謹態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賞予太子太保之銜,賞雙眼花翎,賜為一等侯爵,子孫相襲,代代不絕。至此,曾國藩榮寵一時。
  曾國藩性格中的“方圓”,也可理解為“剛柔”。“剛”讓他四次抗旨,以保湘軍。曾國藩剛練水勇時,水陸兩軍約有萬餘人,這時若和太平天國的百萬之師相抗衡,無異是以卵擊石。因此曾國藩為保護他的起家資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剛”是曾國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的剛硬下去,恐怕是確如相術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後便會命喪黃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雖然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對一位勤奮讀書的人來說,書裏的真知灼見的確能令他時時驚醒,事事警惕,隻要他持之以恒,性格無疑是可以改變的,理想性格無疑也可以錘煉而得。
  曾國藩剛柔、方圓兼濟的個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經過讀書實踐錘煉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而所讀不僅為有字之書,更為社會人生的無字之書。

(責任編輯:admin) 這篇關於曾國藩的小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故事 曾國藩 湘軍 性格 可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