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瓔和越戰紀念碑的故事

Jan04

  關於越南戰爭,美國人一直爭議不斷,一部分人認為美國是在幫助越南人,另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無權幹預其他國家的事務。所以戰後許多年都在為此爭論不休。這樣,參與越戰或戰死在戰場上的人的親屬,便感到受到了冷落。有人提出修一座紀念碑,以抹平人們心中的傷痕。1982年,美國國會同意越戰老兵的要求,決定建一座越戰陣亡者紀念碑,在全國範圍內征集設計方案。
  21歲的華裔女大學生林瓔設計的方案在1441件應征作品中被選中。她當時還是耶魯大學建築係四年級學生。她設計的方案是:黑色的,像兩麵鏡子一樣的花崗岩牆體,像打開的書向兩麵延伸。兩牆相交處從下麵到地平麵,約有3米高,底線逐漸向兩端升起,直到與地麵相交。牆麵上刻滿陣亡者的名字。林瓔說:“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麵黑得發光的牆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曆史的書。”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廣泛爭議。那麽多身價不菲的建築大師的作品都被淘汰了,一個尚未大學畢業的女孩子的作品,怎麽會好?有人說:它像澳洲土著民用的回飛鏢,而回飛鏢意味著災難必將重演。有人說:這是地麵上的一個黑洞,是麻煩的象征。有人說:紀念碑應該拔地而起,雄偉壯觀,而不應陷入地下。
  接下來,批評逐步升級到人身攻擊。什麽“丟臉的破牆”、“令人羞辱的陰溝”、“黑色傷疤”等等。有人嘲諷林瓔,你可真幸運,隻在紙上畫一道黑線,就拿了冠軍。最後,人身攻擊又升格為政治攻擊。說什麽:“怎麽能讓一個亞洲人設計在亞洲發生的戰爭的紀念碑,那對我們美國人豈不是太諷刺了嗎?”一個美國大富翁看到紀念碑是一位亞洲人設計的,大怒。他自己掏錢給那些氣憤的越戰老兵買機票,鼓勵他們去華盛頓抗議。他還糾集了一批人提出由政府撥款,請一位白人雕塑家,再設計一個包括三個美國軍人和一麵美國國旗的雕塑,建在林瓔紀念碑的正前方。鬧到最後,連美國內政部長沃特也出來幹預,他說:如果不能和反對者達成妥協,就取消建紀念碑的計劃。
  林瓔堅持自己的主張。她尖銳地指出:那些附加的東西對於原作無異於一種造成缺陷的入侵行為。她不同意野蠻地將兩種風格的紀念碑放在一起的做法。她說:“這項設計的主體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隻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死亡的現實之後,才能走出它們的陰影,從而超越它們。我的確希望人們為之哭泣,並從此主宰著自己回歸光明。”
  形勢越來越嚴峻。幸運的是美國建築界與藝術界是厚道的,主張學術公正。他們為了平息爭論,決定再度審閱一次全部1441件大賽作品。全體評委再次表決,大家仍然一致認為林瓔的作品確實是最好的。可是,他們為了調和強烈的反對聲音,也是為了讓這樣一個天才的、傑出的作品能夠問世,最後同意了在紀念碑附近再建一個“三個戰士銅塑”以及一麵美國國旗。1982年10月,紀念碑建成,碑麵上鐫刻著58132名美軍越戰陣亡者的名字。
  竣工的日子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人們在紀念碑上尋找著自己在越戰中死去的朋友或親人的名字,獻上鮮花和禮品,寄托哀思。但是,在典禮上居然沒有任何人提到林瓔的名字!在典禮的節目單上,也隻印著另一個人設計的“三個戰士銅塑”。
  爭論的熱潮尚未完全平靜,林瓔已離開了熱潮的中心——華盛頓,開始了繼續求學之路。這種寵辱不驚、踏實努力的品格讓人一下子就想到她的家庭。她的父親是陶瓷專家,美國俄亥俄州美術學院院長,母親是俄亥俄州英語文學教授。姑父是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姑母就是林徽因。家庭的影響,親屬的熏陶,個人所受的教育,成就了林瓔。幾年後,她獲得了耶魯大學碩士學位,接下來又獲得了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正直的美國人沒有忘記林瓔的貢獻,在紀念碑落成後的幾年,大量的榮譽和獎勵接踵而至,1984年她獲得了美國建築方麵的權威獎項——美國建築學院設計獎,隨後又獲得了總統設計獎。她被美國雜誌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位美國人”之一。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瓔的紀念碑已經成為最具觀賞性的場所之一。當人們在紀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親人的名字時,他們在懷念和憂傷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價和死亡的原因。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就應該具有這樣的力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隻有堅守自己的心靈,他的作品才能感動世人,超越時代。

(責任編輯:admin) 這篇關於林瓔和越戰紀念碑的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故事 紀念 林瓔 設計 一個 作品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