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我們需要什麽樣的精英教育

Jan04

  “21世紀什麽最貴?”相信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人才”。雖然有點打趣的意味,但毫無疑問的是,精英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精英教育正成為時下最熱點的詞匯之一。從一些大學把高爾夫球列為學生的選修課,到家長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禮儀培訓班,這些舉動無一不在勾勒著人們想象中的精英生活。但創造了精英的生活,我們就真的能擁有大批精英嗎?似乎很少有人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難想象,開辦了高爾夫球選修課的校方,是希望通過高爾夫來提高學生的修養,其潛台詞是掌握了高爾夫這項技能,學生便擁有了順利躋身名流顯貴之列的優勢。但這樣的精英培養邏輯似乎太過膚淺,如果隻從表麵風度與生活方式上去理解“精英”,精英教育也就成了對物質時尚與潮流的追捧,大學似乎大有成為美容機構或禮儀學校的趨勢。其實,精英培養不是一些事關精英的技能培養,譬如會打高爾夫,精英意識首先是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科學素質,其次才是個性氣質修養,我們的大學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

  創辦於1701 年的美國耶魯大學三百年來培養了大批影響美國乃至世界曆史進程的風雲人物,甚至被譽為“總統的搖籃”。耶魯校長訪問中國時接受記者采訪,在被問及應如何培養精英人物時,他並沒有過多地談及耶魯的硬件設施在培養精英學生過程中的意義,而是談到了學生社團。他指出,耶魯的學生有自己組織的 250個社團,由於每年都有學生畢業,這250個社團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換領導班子。耶魯大學有 1萬多名學生。這樣算來,20% 的耶魯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某個社團的主席,他覺得學生在自己的社團中會培養各種有用的能力。事實上,這些社團實際上就是培養領導才能的一個實驗室,與人合作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說服動員能力等許多重要能力都是在這些社團活動中得以培養。

  耶魯校長的談話對我們一些動輒就談政府投入不足,注重用巨資引進先進的國外硬件設備的校長來說,無疑更具有啟迪意義。由此看來,學生最高貴的修養並不一定需要過高的教學成本,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語言、團隊合作的精神、組織能力等等,這都可以通過課堂與生活教育而獲取。

  也許筆者有些突發奇想,如果計劃興建高爾夫球場的學校將這片地的用途讓全校師生來策劃設計,讓他們來決定這片地的用途,我相信肯定會是另外一種情景,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們對學校建設的參與精神,土地對他們來說不僅意味著可以充分利用,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聯係,而且會極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惜校長將這樣的機會給了高爾夫。

  精英教育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是受儒家文化和皇權統治限製的,學而優則仕,民間精英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進入上層社會,一躍變為達官顯貴,這種鯉魚跳龍門式的成功模式不免為社會上的準精英們提供了一些享有特權的機會。憧憬著自己以後的飛黃騰達,準精英們也不免對自己另眼相看。告誡自己要在各方麵做好準備,生活上要比普通人多享受一些,吃過的多,見過的廣,以免有朝一日躋身豪門的時候,因為不懂規矩,暴露出自己的真實出身。同時準精英也要與自己眼裏的普通人“劃清界限”,處處顯示自己的特殊。可惜的是,這種思維模式曆經千年,在今天仍沒有發生什麽變化。出於“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想法,許多家境一般的家長把自己畢生積攢的財產都用在供孩子上貴族學校上,結果許多孩子得上了“公主病”,成了徹頭徹尾的小貴族。

  真正的精英家庭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呢?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將自己的財產都捐獻出去的行為給了我們一些啟發。與國內的情況相反,“富也不能富孩子”是許多精英家庭的教育理念。記得有一位教育學研究者曾經寫道,在美國很多精英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去,因為貴族學校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特權意識,還有一 這篇關於吳祚來:我們需要什麽樣的精英教育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吳祚 祚來 來: :我 我們 們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