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區域協作,推進小康進程

Jan05
  加強區域協作,推進小康進程

  西嶴鄉、溪下鄉和界坑鄉均處@@縣的西部,彼此緊密相連,以界坑為中心,到西嶴鄉僅六公裏,到溪下鄉為八公裏,其中二個村村落相互穿插。三鄉地域麵積廣闊,共有238。3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麵積的近10%,占26個欠發達鄉鎮總麵積的五分之一,三鄉共有行政村34個、自然村135個,人口為5923戶23350人,其中外出人員12750人,外出地點大致相同,留餘在家的農民所從事的種養業也基本相同。三鄉由於行政地域的關係,一直來都是各自為政,各抓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有所相互輻射,但都是非常有限的,無形之中,造成了發展規模小、重複事情多、資金使用效率低等問題,對各自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同的製約影響。對此,我們三鄉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平時的工作中,開始了初步的合作。通過這次省扶貧辦與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培訓班的學習,特別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的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認為三鄉應該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強三鄉區域合作,充分互補當地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形成區域特色、減少重複投資、促進協調發展,推進奔小康進程。我們的主要做法和下步思路是:

  一、以中介組織為紐帶,互補特色優勢,推進產業化進程。在長期扶貧和各自的發展中,三鄉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優勢農業。如溪下鄉:山場廣闊,110平方公裏,宜林地15萬畝,平均海拔810米,逐步形成了以中藥材和山羊為主的產業:現有存欄山羊4000多頭,貝母、天麻、丹參、厚樸等藥材1000畝,建立了藥材的帶頭專業大戶,有了較健全的購銷體係;界坑鄉的稻田養魚基地全縣有名,現有標準的稻田養魚基地2100畝,建立了界坑鄉特色田魚加工廠,日加工魚幹能力達到了800斤,並且建立了魚苗培育基地一個,可提供魚苗400萬尾;西嶴鄉:高山蔬菜發展蓬勃,現有青椒成型基地1500畝,建立了蔬菜合作社一個,購銷隊伍7支,科技依托單位二個即溫州市蔬菜所和省農科院。在發展中,各合作社在提供種子種苗、科技服務,產品收購等方麵正逐步在發揮作用,讓我們三鄉的農民互為受益,如,溪下鄉、界坑鄉的青椒可以通過西嶴鄉的合作社賣到溫州市場,西嶴鄉溪下鄉的田魚通過界坑鄉的加工廠進行銷售和加工,藥材依托就由溪下鄉負責。在合作中,讓農民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更多的致富機會。同時,在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中,如果僅僅隻有本鄉的農業耕地麵積,還是遠遠不夠的,如田魚加工:每天需要鮮魚4000多斤,按畝產100斤計算也要40-50畝,僅憑當地鄉二千畝的麵積肯定是不夠的,現西嶴、溪下二鄉的5000多畝稻田養魚麵積正融入了界坑這個基地,總的麵積就達到了近7000畝,這樣就可以有一個較穩定的自有基地。而其他方麵的,如界坑的3000多隻山羊、300多畝藥材,西嶴鄉1000多隻山羊,280畝的藥材正融入溪下鄉,而其它兩鄉的近800畝高山蔬菜正向西嶴靠攏。農業開發正在走向特色互補、產業互補。 這篇關於加強區域協作,推進小康進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會議發言
相關的標簽:小康 進程 推進 協作 區域 加強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