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

Jan05
  我市農村義務教育與城區教育相比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均衡狀況,尤其是農村村級小學教育更是堪憂。以xx區為例,2003年初在校小學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學點10個,其中在校學生不足50人的學校就有12所,“一師一校”的教學點6個。分散辦學與教育質量的提高,一師兼多課程與新課程改革,學校布局與辦學條件的改善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學校分散點多、教師配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低、辦學效益不高的狀況成為製約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道難題。

  學校布局不合理,村小點多麵廣,教育經費很難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經費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樣,浪費很大;師資本來就不足,麵對班額嚴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師一校”的教學點,教師力量更是提肘見襟;很多學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現新的危房,給學校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解決這個難題,當然是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但多年來的實踐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於農村邊遠山區生源不足、上學路途較遠,特別是由於撤並學校後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並沒有大的改變,村民們不滿意、不同意,致使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最佳的解決。

  xx區興辦農村小學寄宿製學校的做法,為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創出一條好途徑。

  該區認為隻有在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中創新辦學機製,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才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而興辦農村小學寄宿製學校則是解決學校布局調整後覆蓋麵擴大、學生上學路途較遠、留守學生無人照顧等新情況的有效辦法,是從實際出發為農民辦實事的最佳選擇。為此,該區抓住蛤湖鄉撤並到湖邊鎮、蛤湖中學撤並到湖邊中學的契機,在原蛤湖中學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製蛤湖小學,原蛤湖鄉區域隻辦蛤湖小學一所寄宿製完小,其餘完小改為一、二年級教學點。

  通過一年的辦學實踐,蛤湖小學寄宿製辦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這篇關於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會議發言
相關的標簽:途徑 義務 農村 我市 加快 教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