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

Jan05
  建設xxx小康社會

  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

  市委一屆四次全委會議討論通過的全麵建設xxx小康社會是我們市貫徹十六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我認為,建設xxx小康社會,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位置。

  古河東山明水秀、鳥語花香、自然和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即便是在三十四年前的上世紀中葉,人們仍然可以看到鄉村山間泉水叮咚,河水蕩漾,鳥鳴山澗,果壓枝頭,綠染遍野。然而,當我們xxx在由傳統的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和經濟強市的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也付出了沉痛的環境代價,極大地妨礙了我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發展經濟,對我們這個經濟欠發達的中部地區來說,完全是正確的,但片麵理解小康,而忽略前麵“全麵”這個特有的限定詞無疑是不可取的。這裏,僅以剛結束的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結果來說明我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正受到來自環境保護方麵的嚴竣挑戰。

  首先是國土安全問題。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森林草地是我們悅目的風景,現在正承受著水土流失、土壤汙染、草地退化等多方麵的威脅。據統計,全市水土流失麵積達8456平方公頃,占總麵積的59.63%;每年土壤侵蝕總量4110.6萬噸,地表土平均每年損失1.6毫米;農藥施用量為6860噸,施用農藥麵積占全部耕地的77.9%,農藥汙染麵積約為23公頃;草地(與森林一起被稱為地球之肺)麵積呈減少趨勢,1999年草地麵積為20.7公頃,比1986年減少了2000公頃;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麵積1999年為116496公頃,1996年為176666.7公頃,相對減少了60170公頃。由此可知,全市草地、濕地等生態係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下降,因土壤質量和生產力下降導致人民居住環境和生產條件惡化,有效生存空間逐年減少,過去的風景正在淡出人們的視野。

  其次是水安全問題。山西省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在全國排倒數第二,而我市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省最低的。一方麵全市地表水量逐年減少,汾河、涑水河斷流現象逐年嚴重。汾河從1972年開始有了斷流記載,一般每年斷流4~5次,每次斷流時間為4~17天不等。1990年至2000年,每年有4次斷流,但間隔卻長達2個月。涑水河在1956年以前無斷流記錄,1957年斷流2次,共32天,以後斷流天數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來全年斷流。另一方麵,全市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44445.1萬m3,可開采量為122485.3萬m3,實際可采量為80700萬m2,占到67.7%,嚴重超采(超采率達115%)麵積逐年擴大。隨著我市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農業、工業和城鎮用水呈快速上升趨勢,缺水現象日益突出,成為製約經濟發展和群眾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時水又髒,涑水河水質級別劣於五類,汾河水質級別也劣於五類,而地表水一般超過三類的水質對農業和工業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談不上人畜飲用。更為嚴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汙染嚴重。據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監測數據表明,xxx市城區地下水從1991年至2002年間,硝酸鹽10年有7年超標,氟化物12年有11年超標。另據衛生防疫部門調查,全市供給人畜飲用的地下水有84%是不合格的。地下水汙染與濫施農藥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汙染都有一定的關係。由於超采和水汙染擠占了生態平衡所必須的生態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麵下沉,植被破壞,水生生物滅絕。 這篇關於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會議發言
相關的標簽:放在 可持續發展 必須 建設 環境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