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

Jan05

教育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這篇關於教育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的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教育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就我的親身體會而言,一講學習就抬出“學習態度”來,著實不是什麽好主意。一方麵,老師們、家長們普遍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熟悉得很,沒什麽玄虛可弄;另一方麵,莘莘學子普遍對此嗤之以鼻,隻是在寫反思的時候拿來湊些字數罷了。然而,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這四個字一次次地從師長口中竄進我們的左耳再竄出我們的右耳,一次次地寫在反思中,上交,下發,再扔進抽屜裏,這本身就是其重要性的明證,也是我覺得不得不說上幾句的原因。

我原本與不少同學一樣,覺得態度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題目做得多了,也就成了一種態度。的確,題目不會由於你持有什麽態度而變得更簡單一些或更難一點。但是,就像宗教信仰一樣,態度不能改變世界本身,卻能改變它在人眼中的影像,從而改變相應的行為,進而改變最終的結果。有個小故事,可能不少人都聽過:一個人碰到三個工匠在蓋一幢房子,他問第一個工人:“你在幹嘛?”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回答:“砌磚,你沒看見嗎?”他又問第二個工人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是:“造房子,我靠這謀生。”與前兩個工人不同,麵對同樣的問題,最後的那個工人驕傲地說:“我在建造全市最宏偉的建築。”之後當然是根據故事編寫者的意思,第三名工人工作出色,很快被提拔,等他多年後成了老板,而另兩人還在愁眉苦臉地砌磚。與之類似,同樣是做題,有人做得快樂而且高效,有人則是拖遝還常犯錯,不能否認態度在其中的作用。

糾正態度的方法有不少,寫檢查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種。現在的高中生在每場稍大規模的考試之後,大多還麵臨這麽一項作業,平心而論,寫這樣的檢查,大家都是一邊焦慮地數著字數一邊想著如何把一堆廢話打包上交了事,正麵的意義實在少得可憐。並且普遍的邏輯是:考得好的態度自然毫無問題,考得差的扣一頂“態度不端正”的帽子也無從辯駁。這樣的成見使得老師、家長常常不能獲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的迷茫困惑也無處表達。

我認為,要形成一個積極且有強大推動力的態度,最根本的辦法是要積極而明確地理解自己所投身的事情的意義。遺憾的是,大多數情況下,除了一套有關工作、錢途的說辭,學生並沒有得到更好的理由來支撐學習——這個成人眼中他們理所當然應該做好的事情。(勵誌一生 )前程作為學習的理由自然不錯,但總從同一個角度來敲打,效果難免漸漸減弱,況且這樣還容易加深學生對學習本身意義的懷疑。

說了這麽多,歸結起來,就是態度很重要,但要真正改變態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隻能從我淺薄的經曆,抽取出一兩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向學生證明這一學科能帶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如果了解到眼下的學習是為了掌握一門內容精深或是用途廣泛的知識而作的必要準備,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會認真對待這一學科的。我記得從初中開始數學書上一直都有“統計”這一章,但年級上升後其中的內容卻沒有增添多少,以至於很長時間內,我都認為“統計”就是一門畫畫正字加四則運算,學起來也很不耐煩。直到看到滿紙符號的大學《統計》教材時,我才知道這是一門必須認真對待的學問。所以,當你認為學習某些科目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時候,就應該思考從這門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後兩點更為重要),可能會為自己將來的職業或生活打下基礎,而不應該任憑“一點用也沒有”這樣的思想在潛意識裏阻撓你的進步。

二是盡可能把各學科中本身存在的美挖掘出來,呈現在學生麵前。我的高中數學老師每次解決掉一道好題,就像酒鬼喝了一小杯美酒一般,總要咂摸一會。那種陶醉其間的情景,帶給我們的感化,遠遠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

記得原先老師教導我們的時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讀書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老師,是為了你自己。”這句話,能真正被學生理解接受的時候,態度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俞敏洪:對待生命的態度] [培養主動學習十個訣竅]

這篇關於教育學生如何端正學習態度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勵誌教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