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教育涵意-多元智能課題組

Feb19

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教育涵意-多元智能課題組,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教育涵意-多元智能課題組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以智愚來品鑒人類能力的觀念自古有之,采用科學方法評定智力高低的曆史,迄今也有一百多年,1905年比奈(AlfredBinet)與西蒙(TheodoreSimon)受法國政府之委托而編製出的比西量表(Binet-SimonScale),是為世界上的第一個智力測驗,其目的在預測可能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
  隨後,智力測驗被世界各國廣泛地使用,智商(IQ)也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度量人們智能高下之重要標準。
  雖然,這種傳統的智力測驗滿足了人們行事上的便利(例如,國人常用以作為能力分班,以及資優班與預官考試之選才標準),但也由於理論與測量方法的偏失而潛在地製造出更嚴重的問題。傳統的智力測驗通常僅將智力的範圍局限在語文與邏輯方麵,並假定個體特質能被單一的、標準的、可量化的數據所描述。
  如此的「IQ式思維」(IQ-stylethinking)(Gardner,1993a,頁69)不僅使得人們近乎被「洗腦」(brain-washed)(Gardner,1993a,頁14)地忽略智能的多元發展,造成許多具有其它方麵之天賦與才能的學生受到了貶抑與忽視,同時也合理化了製式(uniform)的教育方式,采用單一的課程、教法,以及「標準化」測驗來對待所有學生,而輕忽了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

這篇關於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教育涵意-多元智能課題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多元 智能 理論 及其 教育 涵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