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嬸發家記

Jan05

王二嬸發家記,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王二嬸發家記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新城鎮是閩東的一個山區小鎮。鎮子雖說不大,卻也是商賈雲集,富商輩出的地方。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正因為新城鎮特殊的山區氣候極其適合食用菌的種植,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帶動下,鎮裏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幾年,新城鎮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型食用菌交易市場。當地的農民通過種植食用菌和搞食用菌的批發生意,大多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

這些年,你隻要到鎮裏問一問,鎮東頭那幢最大最豪華的房子是誰家的?本地人都會說,那當然是王二嬸家的了。你問,鎮裏最富有的人是誰?誰?那當然是王二嬸了。那王二嬸這一個女流之輩是靠什麽發的呢?人們都會說,這還用問?靠做食用菌批發生意發了唄。

說起王二嬸的發家史,還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這王二嬸,可是從小在鎮裏長大的,高中畢業後被招進了縣裏的一家國有企業當工人。當時,鎮裏的人可羨慕她了,可是十年後,企業由於經營不善很快就倒閉了。企業倒閉後,丈夫又外出打工了,王二嬸就回到了新城鎮。看著鎮裏紅火的食用菌種植產業,王二嬸也心動了,她用盡了積蓄也幹起了食用菌種植業。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王二嬸由於種植技術不過關,到了收成季節,眼看著別人都在喜滋滋地點鈔票,王二嬸卻一臉的愁相。由於他種植的食用菌成色不好,賣不了好價錢,辛辛苦苦了大半年到頭來卻還要賠本,為此,王二嬸覺得很苦惱。

正當王二嬸苦惱時,她的一個本地的朋友阿芳找上門來了,這阿芳可是鎮裏有名的女老板。阿芳說:“二嬸呀,看你這樣子肯定賺不了什麽錢,還不如學我,去搞食用菌的收購和批發生意,少說一年賺他個三、五萬應該不成問題。”王二嬸覺得有道理,說幹就幹,她找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在農貿市場開起了一家批發店,專營紅菇和白木耳的批發生意。

頭幾個月,王二嬸的生意還過得去,居然每個月都能賺兩千塊左右,把王二嬸樂得合不攏嘴。可接下來的兩個月,王二嬸卻樂不起來了。為什麽呢?因為店裏的生意一落千丈,而隔壁批發店的李三生意卻紅火地很,再問問其它幾個搞批發店的朋友,他們的生意也很紅火,一個月也至少賺個三、五千塊。王二嬸和他們一比心裏當然就不平衡了。最令王二嬸納悶的是:大家的進貨渠道都一樣,為什麽他們店裏的貨成色都那麽好呢?這貨的成色好了生意當然就好了。而自己花高價進的貨在成色上都要比他們略遜一籌呢?王二嬸百思不得其解。

幾天後,王二嬸就找阿芳請教去了。一陣家常閑聊後,王二嬸就道出了心裏的謎團,阿芳聽後哈哈大笑,附著王二嬸的耳朵說:“實話告訴你吧,他們那些貨都有經過加工處理過的,那些紅菇被染色過的,所以顏色特別鮮豔。那白木耳也是用硫磺熏過的,所以顏色顯得特別白。我也經常用這種方法,這樣錢來得才快。這是這段時間最流行的‘技術’。”王二嬸聽完後才恍然大悟,心想:這不是明擺著在蒙騙客戶嗎?如果不這樣幹,那店裏就沒生意,那可要賠本的呀,王二嬸想到那些借來的錢,咬咬牙就下定了決心。

很快王二嬸就從阿芳那裏學到了這個“技術”。這下子王二嬸的貨成色也特別的好,這貨的成色好了,競爭力就體現出來了,自從王二嬸掌握這門技術後,她就搶了隔壁店李三的不少生意。

有一天,一大早農貿市場就來了一個衣裝破舊,操北方口音的大高個。他先來到李三的店,看了看李三的貨覺得成色不錯,一問批發價要15塊錢一斤,他的頭就搖得像波浪鼓似的。李三看他也不像做生意的,於是就說:“你到附近的店走走看。”高大個一聽,轉身就走了出來逛到了王二嬸的店裏,他看到王二嬸的貨成色也不比李三的差,於是就和王二嬸談起了價錢。這王二嬸能說會道,人又熱情,結果他們以14塊錢一斤的價格成交了。更讓李三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一開口就向王二嬸要500斤白木耳,叫王二嬸這兩天準備好貨,過兩天就過來拿,他付完一些定金後就離開了。這一切都被李三看在了眼裏,他想:王二嬸這不是明擺著跟我過不去嗎?居然以壓低價格來搶我的生意。李三氣得牛眼直瞪。

第二天,王二嬸把店裏所有的貨都搬回了家,另外又加工了一批貨,忙了一整天終於湊足了500斤貨。她把那些貨放到了院子的儲貨房裏,坐在客廳喝著茶,想像著明天點錢的滋味,心裏樂開了花。這時,李三的老婆來了,她拉著王二嬸去附近村裏看戲,這“人逢喜事精神爽”嘛,王二嬸鎖上門就欣然前往了。

次日,天一亮,王二嬸就把貨弄到了店裏等著大高個來取貨。高大個很快就來取貨了,按常理,高大個當然要先驗貨再給錢了。當高大個打開袋子後,就直呼:“你這是什麽貨呀?怎麽跟那天的樣品不一樣呀?這貨我不要了,你給我退定金!”王二嬸一聽就趕緊跑過去看,這一看她頓時傻了眼。原來,那些貨都是沒有加工過的呀?那白木耳明顯有著淡淡的黃色。這怎麽回事呢?眼看要到手的錢就這樣飛走了,王二嬸苦著臉呆立在了原地。

說來也巧,就在這時,一輛麵包車“嘎”的一聲停在了市場外。車上走出了六、七個戴大蓋帽,穿著製服的人,他們是縣工商局的特殊檢查小組。原來,他們接到客戶的舉報,反映最近市場裏很多食用菌產品都有經過化學加工處理,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他們就早早地趕下來進行突擊大檢查。這一查卻查出了大問題,除了王二嬸的貨沒什麽問題外,其他店的貨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檢查小組的人當場就勒令那些店停業整頓,並對他們進行了罰款,還當場表揚了王二嬸。高大個也目睹了這一切。他握著王二嬸的手說:“王老板,真沒想到你是這麽誠信的人,這些貨我全要了。下次我還找你做生意!”王二嬸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躲過了這一劫,而且還做成了一筆大生意。

第二天,縣工商局就送來個金光閃閃的牌子,上麵寫著:誠信經營示範店。從那以後,王二嬸似乎明白了什麽。她再也不用那套技術了,而是做起了貨真價實的買賣。王二嬸的事在客戶中傳開後,客戶們都說:“要批貨找王二嬸保證沒錯,她的貨,貨真價實讓人覺得放心。”短短的兩年時間,王二嬸的客戶遍及全國各地,她的收購點也遍及附近的三鎮八鄉,農民們都說:“王二嬸很講信用,從來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從不欠我們的貨款。”這生意做大了,貨源也跟上了,在當地又有了極好的口碑,王二嬸的生意真是紅火到了極點,基本上是日進鬥金。

一天,王二嬸發現李三好幾天都沒來開店了。她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李三幾天前給外地的一個客戶運了一大批貨,貨的質量出現了問題,對方拿了貨拒不付貨款。眼下正是食用菌的收購季節,這貨款拿不回來,哪有錢去向農民收購呀,李三一氣之下就病倒了。

王二嬸知道這事後,二話不說,帶著5萬塊錢就往醫院跑,她準備把那錢借給李三。當她把錢交到李三手裏,轉身想走的時候,李三突然抓住了王二嬸的手激動地說:“我以前報複過你,我故意讓我老婆拉你去看戲,然後把你準備給那高大個的貨調了包,你知道嗎?”王二嬸聽完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明白一切。她笑著說:“唉,說句心裏話,這件事我應該感激你。正因為你‘善意’的報複才讓我有了今天,讓我明白了‘誠信二字值千金’的道理,這5萬塊就算我對你的報答。記住!以後做生意一定要以誠信為本,我相信你的生意會慢慢好起來的。”

李三一個勁地點著頭,激動地說不出一句話,眼裏卻早已盈滿了淚水。

首發於《三月三.女人故事會》2004年8期

《王二嬸發家記》 這篇關於王二嬸發家記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王二嬸發家記 繽紛校園網 繽紛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