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

Jan05

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遇到“人”的難題不能躲,學會與人打交道;廣泛“拜師”,在與人交往當中隨時隨地學習;看一些哲學書……Richard Li

按照王誌東的說法,有些技術人員就是為研發而生,而有些技術人員天生就是管理者,隻不過是從技術的門進去而已-他最佩服的比爾蓋茨就是如此。至於自己,10年前他堅定地認為是前者。但現在,他越來越認為是後者。

王誌東最初揚名是因為寫出了Richwin和中文之星,他被看成中國第二代程序員的象征。1992年他與人合作創辦新天地,向管理邁出了第一步。

雖然當初不情願地認為"當總經理是被人推到水裏的",懷著有朝一日還要回來做技術的夢想,但是現實中他卻在管理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了:從新天地到四通利方總經理到網總裁再到現在的點擊科技總經理,王誌東已經在充分享受著一個管理者的樂趣。甚至點擊科技做的軟件就是管理軟件,到今年上半年,其終端產品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套。

從技術人員轉變為管理人員,一開始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麽?

遇到問題喜歡躲。技術人員並不是碰到什麽問題都躲,碰到技術難題他會迎難而上。但是碰到人的難題就會有畏難情緒。

技術人員總是希望能找個好的環境,好的老板。如果這兩點不能滿足,常常有失落感-這個老板不行,我就跳槽,其實就是一種逃避。這是典型的技術人員心態,一碰到人的問題就不想多花心思和精力,覺得沒有價值。但是當理想狀態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存在時,隻有自己去創造這個環境,要創造就意味著你碰到任何問題都要自己麵對,想出對策,這是一個世界觀的變化。

最初在新天地,1993年公司出現了矛盾,我當年比較意氣用事,主動提出不幹了。我寫了辭職信,把軟件打包好,交給他們,我沒提任何條件,我的意思是,什麽都歸你,我走人,我隻要保持我的自由就行。但是,事後依然被新天地糾纏了很長時間。新天地的經曆告訴我遇到事情不能躲。

轉型的過程中是不是經曆很多痛苦?

從1993年到1997年是我轉型管理的過渡期,之前我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之後我完全成了一個管理者。1993年底四通利方成立,我擔任總經理。1997年四通利方公司的改組和結構調整告一段落,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寫下了最後一行商業代碼。後來在做的完全是管理工作。

這個轉變過程一開始我是抵觸的。我不願放棄這個手藝-比如你是一個舞劍的高手,結果要你把劍掛起來去做別的事。轉到另外的領域,萬一不能成,再回來,也是很冒險的。後來我就采取所謂的"甜檸檬心理"-不得不吃的時候,檸檬也是甜的。當我不得不接受管理職責的時候,我就隻好樂意接受並品味其中的快樂。一品味發現其實也不錯。就和你第一次喝咖啡,咖啡是苦的、第一次喝啤酒,也是苦的一樣。其實你喝多了,就會品味到其中的香醇。

您采取了哪些方法向管理者轉變?

首先,我覺得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就是拜師。所謂"拜師"指的是"一字之師",就是要廣泛地拜師。比如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可以請他吃飯,然後趁機把使你最難受的一些東西講出來,向他谘詢。甚至有時候就可以找本公司的員工:"來!給我講講,平衡計分卡是怎麽回事?"關鍵是你得放下架子。這樣要比我自己翻書效率高很多。

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這種方法的有效,比如一次我在和人民大學的一位管理專家吃飯時,他提到了"敏捷組織"這個概念,這使我腦子一亮。回來以後我一查,發現這個概念正好和我們的產品很切合。我很喜歡參加一些企業家的聚會活動,在這些場合,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開闊思維。

第二,就是要不斷地體會和總結。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邊幹邊學。比如風險投資,當時我在四通利方時拜師都沒法拜,國內沒有懂這個的人。但我當時隱隱約約知道一些概念,我就自己創造機會,用了兩年多時間終於成功融資。當時我也找了很多專家,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些專家懂國外的不懂國內,懂國內的不懂國外。還有的懂產業不懂資本,懂資本又不懂產業。我要把他們所有的信息都匯總過來,再加上自己的經驗一起做判斷。

第三,我覺得很重要的,也值得向那些準備向管理轉型的技術人員推薦的是讀一些哲學書。我現在越來越感覺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自己看過一些哲學書,進行過一些哲學思考有關。有一個觀點對我影響非常大,就是同構理論。同構理論認為任何體係都存在一種對應關係。你可以用做電路的腦袋去做軟件,也可以用做軟件的腦袋做管理。 《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 這篇關於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王誌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