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誌 培養6大關鍵習慣

Jan05

成功勵誌 培養6大關鍵習慣

生活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真有道理。
人是習慣動物。我們行為的95%都是習慣性的,或者是對一個強烈的外部刺激的反應。隻有5%的選擇是有
意識的、自主的選擇。
為了實現持久的改變,我們應該少依賴前額皮質(prefrontal cortex),多依賴大腦原始的部分,也就是習
慣形成的那部分。
  
  簡單地說就是,越是程式化的、慣例性的行為,做起來需要的精力就越少,自動重複發生的可能性就越
大。
1、不要太多,不要太少。
  
  我們在改變自己的生活時,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我們要求太高,承受不了。想想一下,多少年了,你都沒有運動過,忽然之間,你精神大振,計劃每天慢跑30分鍾,每周跑5天。結果很可能是,你發現那麽大量的運動太痛苦了,沒跑幾天你就放棄了。我們也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努力得不夠。你計劃每周3天,每天午飯時間走路10分鍾,你也堅持了下來。問題是幾周之後,你感覺體重一點也沒減少,你的動力就會減退了。真正能獲得進步的唯一方法是挑戰你現在所處的舒適地帶。找到一個中間地帶——既能有效地推動你,讓你感覺到收獲;也不會太過分,讓你不想再堅持下去。

2.避免誘惑。
  
  假設你坐在一盤芳香的加巧克力顆粒餅幹麵前很長時間。節食的願望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殆盡,因為節食的計劃是建立在有規律地抵製喜歡吃的食物的基礎上的。最後,我們用盡了自己有限的自我控製能力。同樣,當你正在做一項需要你的全部注意力的項目時,你努力控製自己不去回複不斷出現的新郵件,你的控製力也會慢慢減弱。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避免這些誘惑。對於電子郵件,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指定的時間段,關閉所有的郵件,在其他時間集中回複。對於節食的人來說,辦法就是不要讓自己看見你不想讓自己吃的食物,把注意力都放在你打算什麽時候、吃多大分量的食物上。你越不必想你該做什麽,你越可能成功。
  
3.找出阻力所在。
  
  從我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上,我們能獲得舒適感和安全感,即使這些事情從根本上講對我們並無益處。研究人員羅伯特?肯根(RobertKegan)和莉莎·拉黑(LisaLahey)將之稱為“改變的免疫力”。他們發現,即使是最強烈的改變決心,也同樣會被“對抗性的”、同樣強烈的、但是通常我們察覺不到的、拒絕改變的決心抵消掉。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你的對抗性想法顯形。想一個你真心想做出的改變。然後問問你自己,你正在做或者不做的哪些事情削弱你的決心。比如,你在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對抗的決心就是,要及時回複那些郵件。對於任何你想要啟動的改變,關鍵是把與之對抗的決心找出來,然後問問自己:“我怎樣設計這個做法,才能得到我想要的利益,同時又能把它的代價縮小到最低?”
  
4.堅信不疑。
  
  改變是艱難的,是痛苦的。你會經曆無數次失敗。普通人要嚐試6次,才能最終實現一種改變。

5.要高度精確和具體。
  
  設想一個典型的新年決心——“經常運動”。這樣的決心注定實現不了。如果你提前定好運動的日子和時間,以及每次去做哪種運動,你實現決心的幾率就會大很多。比如說,你計劃每周一、周三、周五早上6點做30分鍾鍛煉心血管的運動。如果有你不能控製的力量導致你某天不能做運動,就自動改為周六上午9點做這項運動。研究人員將之稱為“執行意圖”,它能極大地提高你成功的幾率。
  
6.一次隻進行一項新的挑戰。
  
  這些年來,我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習慣,從減肥訓練和跑步,到每天早上不間斷地做90分鍾最重要的事之後再休息,以及周六早上花90分鍾與妻子聊聊上周的生活。每次,我都把開始實行的練習當成我唯一的關注點。即使那樣,有時,也要試上好幾次我才能把這個習慣保持得足夠久,讓它真正成為自動的行為。電腦可以同時運行幾個程序,但是人類在一次隻執行一個程序時,才運行得最好。

這篇關於成功勵誌 培養6大關鍵習慣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成功秘訣
相關的標簽:成功 勵誌 培養 關鍵 習慣 成功 勵誌 培養 關鍵 習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