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要學會適時放棄

Apr23
 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出生在卑爾根的一個殷實家庭,其父克列斯蒂·耶伯生是當地的一個小船主,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裕。他開始在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後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曾到奧斯陸、漢堡和紐約做過商業經紀人。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耶伯生從小就接受實業思想的熏陶。因此,早在青年時期他就表現出做生意的才能。1967年8月,他父親在旅遊途中因出車禍而喪生,31歲的耶伯生繼承了父親的產業,開始管理一家船業公司。從此他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耶伯生公司已從原來隻有7條船的小公司,變成了擁有120多萬噸的90條船的大型船隊,並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廠和其他項目中擁有大量投資。目前,他到底有多少財產,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我唯一能說清的是,接受保險的財產大約是57億克朗。”他的船運公司曾獲得“挪威1977年最佳企業”稱號,這在挪威航運界是獨一無二的。 耶伯生父親在世時曾嚐試經營油船,在他接管一年後就果斷決定賣掉油船,放棄運油行業。他的理由是:當時的船運公司沒有實力,命運操縱在石油大亨們的手中,如果把本錢的大部分壓在兩三條大油船上實在沒有把握。耶伯生退出運油業後,迅速將資金投在散裝貨物的運輸業上,並與工業部門簽訂了長期的運輸合同。 事實證明,耶伯生的分析判斷是極其正確的。油船脫手後,雖然他沒有領受1973年石油運輸短暫興旺的好處,但是當石油運輸的投資家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連遭厄運打擊時,他卻穩如泰山,絲毫無損。 他以長期合同為基礎,逐漸增置了6000~60000噸的散裝船,為大企業運輸鋼鐵產品和其他散裝原料,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耶伯生主張,發展挪威的航運業,必須麵向世界,走向世界市場,如果把眼光僅僅停留在國內的航運業,將會自我消亡。他的信念是:必須堅決走出去,放棄過去,哪裏有可利用的資本和待運的貨物,就到哪裏去。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關鍵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在投資創富上的見地幾乎和耶伯生如出一轍。李嘉誠投資地產,能攻能守,對攻守時機判斷準確,已為業內公認。且看他在1982年股市地產陷入低潮之前,怎樣評估形勢,做出暫退的部署。 1982~1984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對中國香港地區造成嚴重的衝擊,工業衰退,股市暴跌,地產也一落千丈。結果,令投資地產者蒙受巨額的損失。 與此相反,李嘉誠的長江公司則采取穩健政策,暫時放棄,結果安然渡過這次經濟危機。這得靠李嘉誠對形勢的判斷,獨具慧眼,預見到地產業麵臨世界經濟衰退和長期利息高漲的壓力,1982年將會大幅度向下調整,並據此做出暫退的部署。 《李嘉誠成功之道》一書這樣寫道:“他一旦發覺形勢不妙,就從1980年開始,一方麵盡量減少,甚至停止直接購入地皮;另一方麵加速物業發展,盡快出售。”目的是令“各個公司的負債日益減少,現金充足,以應付任何意外的風波”。李嘉誠的財商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感悟】 在商業上,適時的放棄,也是企業營運的重要手段。放棄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保留實力,在形勢不明朗時忍耐一會兒,不急進;在經濟蕭條時,放棄一部分業務,保證能渡過難關,到經濟複蘇時,再擴大投資。 這篇關於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要學會適時放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9年04月23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