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是被逼出來的!

Dec10

文 | 司馬騰

 

坐在辦公室空無一人,思緒萬千,望著窗外的陽光,疲憊不堪同時又想寫點什麽。

28歲,我頹廢迷茫,好高騖遠,知識淺薄,沒有目標對未來也沒有規劃。

 

整天渾渾噩噩,依靠足球遊戲來麻痹自己。經常站在鏡子前看著墮落憔悴的麵龐自問,徒有壯誌雄心,為何卻活得如此渺小與虛假?

為何在瑣事上浪費那麽多精力,為何不能麵對真實的自我,卻在誠惶誠恐中怯懦的躲避生活。

 

我試圖從目標,意誌、動機、習慣改變自己,從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解析自己不能自律的根源。

 

但是所有的努力都無濟於事,每天不斷“自我損耗”,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病態中。

 


我自認為自己是非常優秀的,將來能成就一番大業。

 

內心對自由與獨立有著一種本能的追尋,有著自我指引式的心理趨向,有著生生不息的生物學傾向,有著改進生活的精神追求。

不被限製地追求自由、展現自我、實現抱負也是我進步的原動力。

但就是缺少體係和方法,為了徹底改變自我,我閱讀完了70幾本時間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書籍,但依然焦慮迷茫,工作效率低下。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意誌消沉,標準一再降低,豪情壯誌被各種幹擾因素挫敗,還給自己找了一大堆借口去坦然接受。

經過兩年的痛苦不堪,我漸漸明白時間管理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會遵循兩個永恒不變的主題:掙紮與進步。

 

前者永遠不會消失,如若消失,後者也會跟著陪葬。告誡自己,騰哥切不可讓追求安逸舒適的本能左右了你未來的命運。


一.逼自己閱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30歲之前我總是為了生存在迎合他人,希望得到更多的人脈資源,觥籌交錯間逐漸迷失自我。

 

當一個人變得足夠成熟明智的時候,就會有所感悟,“自我有價值時,資源自然就會來找你。”

我做了一個決定,從關閉朋友圈開始,最開始的時候非常的不適,以為和全世界失去了“聯係”,關閉了又打開,後來經過“刻意練習”之後才擺脫對朋友圈的依賴。

 

目前我已經關閉朋友圈三年的時間,用以前刷朋友圈的時間係統的輸入輸出,知識和認知層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上了無數節時間管理的課程,越來越深刻地理解到,“人不逼自己,會一直停留在舒適圈”。

 

造成最大約束的不是別人,而是毫無警戒的自己。

 

我們自己那些錯誤的想法和壞習慣剝奪了生命的活力,也毀掉了我們向上的動力。

 

不管何時,隻要你打算限製自己,約束自我行為的時候,會特別的痛苦。

 

隻有在痛苦中才能涅 這篇關於這兩年我是被逼出來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12月1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