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條讓你相見恨晚的人生勵誌硬道理

Aug20

  前幾天寫了一篇《八條讓你相見恨晚的硬道理》,很多讀者朋友們表示意猶未盡,既然答應大家喜歡的話就再聊聊,那就再聊聊。今天仍然奉送八條,老規矩:話不多說,幹貨奉上。

  1、身體決定腦子

  我們通常接受的觀念是大腦指揮身體,今天要提醒大家,

  很多時候,是身體的狀況決定你的頭腦與情緒。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生活中那些脾氣差,情緒起伏不定的人,往往健康狀況都不太好,或者說,他們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而那些比較愛運動,新陳代謝狀況很nice的人,往往活潑開朗,心裏反倒沒那麽多破事兒。

  縱向比較也是這樣,

  比如:你在一個氧氣充足,生態宜人的環境下與戀人吵嘴,跟你在屋子裏憋了一整天,皮膚幹燥頭發分叉的情況下與戀人吵嘴,過程與結局都大相徑庭。

  前種狀態下你嘻嘻哈哈不當個事兒,後者狀態下你可能狂躁不堪甚至會動分手的念頭。

  明白了這個道理可以為我們起碼帶來兩點幫助:

  第一、試著多方麵理解他人,很多時候不是對方針對你或是人品差什麽的,而是僅僅因為他的健康狀況不佳,提不起興致(參見女生來大姨媽時的感受)。

  第二:要求自己多運動多或處於舒適環境下,這樣不僅對你的身體有好處,更能大大提升你的溝通狀態,讓女生都成為氧氣美女,男生都成為元氣少年。

  額外贈送:保持睡眠充足絕對有好處,據韓大爺私人調查研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負麵情緒都是因沒睡飽引起。

  2、試著在行進中解決問題

  做好萬全準備再出手,這可以說是廣大學生青年們的“職業病”。

  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往往都是“全能型”“謹慎派”。

  考試的時候家長會告訴你一萬遍“小心審題”!上課時老師會嗬斥我們十萬遍“想好了再答”!

  長此以往,導致我們今後在決定做任何事之前都養成了兩個不好的習慣,

  第一:瘋狂地做計劃,但每個計劃實施起來都心好累,虎頭蛇尾。

  第二:永遠處於不停的準備工作當中,“等把四級過了再考慮就業吧,唉,還是先考個研吧”,

  然而我們從不考慮這些準備工作對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否有實際效用。

  我們美其名曰是在塑造更好的自己,然而目標的實現並不需要你360度無死角的突擊,隻需要你簡單粗暴地上手去做就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怎麽學會的騎自行車嗎?

  越是眼睛不敢往前看,腳不敢用力蹬,你就越容易側翻,隻有不停地踩腳踏板,在行進中保持動態平衡,才能實現穩定。

  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出路不是分析問題,而恰恰就是:去解決問題。

  

  

  

  3、很多擔心的事基本都不會發生

  不得不承認,我們人類,尤其是中國人,會下意識地高估壞事情發生的或然率。

  而且,即便壞事情的發生是個小概率事件,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就是那小概率中的一部分。

  比如某專業的就業率是百分之八十,那該專業的學生會下意識地感到就業難,失業風險大,因為自己就很有可能是那百分之二十中的一員,從而焦慮不堪。

  再比如,你的大姨媽推遲了四五天沒有來,雖然你與男友親熱時已經采取了安全措施,但你仍會憂心忡忡,因為畢竟壞事“有可能發生”。

  這種看似謹慎的態度雖然有助於我們防患於未然,但也會成為我們精神上的拖累,我們傾向於悲觀地看待一切事情,凡事都做最壞的打算,但總是擔心明天的結果是,你會過不好無數個今天。

  4、多搞“線下”社交

  無論你是在校園中的青蔥少年,還是剛剛步入職場的初生牛犢,都麵臨著一個不得不跨越的門檻:小群體社交。

  我們會與幾個好友之間建立小群體,會與剛剛認識的部門同事組建小群體,這個群體有可能是微信群,也有可能是一場臨時的party。

  如果你想在這一個個的小群體中如魚得水,分分鍾變身社交小達人的話,請注意:少做“線上”紅人,多搞線下社交。

  也就是說,我們要盡量避免讓自己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不要在一群人中凸顯出你一個,不要搞一對多的撒米式傳播,而應當與這個群裏的每個人或大多數人搞好個人關係,既有效,還不累,又不得罪人。

  而且你會發現,當你與這個群體裏的大多數人都建立了良好的線下私交時,你在該群體中的整體聲望自然就水漲船高。

  5、不存在“迫不得已”一說

  我們經常會聽到那樣的抱怨,甚至很多時候自己也這麽說:“唉,其實我當初是不想考研的,沒辦法,父母之命,迫不得已啊……”

  類似的句式有很多,我們可以把“考研”換成找工作,選男友之類,再把父母之命換成其他的客觀條件,都行得通。

  然而,人生需要被揭穿,很多時候,生活裏沒那麽多“迫不得已”,你能最終能做出什麽樣的選擇,其實都遵從了你的原始意願,也就是本心。

  千萬別低估我們人類,我們在本能上是最樂於取悅自己,讓自己舒服的動物。

  我們所做出的很多“迫不得已”的選擇,其實都在滿足自己心中的某個欲望,隻不過這個欲望埋得很深你沒發現,亦或是你發現了但羞於承認罷了。

  從這個理念出發,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麽很多成功學書籍或是名言警句會告訴你“跟著感覺走,追隨自己的內心”了,因為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麽境況,一開始的選擇,其實都是你自己想要的。

  所以,隨遇而安。

  6、人生基本是靠“說”出來的

  好吧,我承認行動勝過言語,但請你注意,人是最會“哄”自己的動物。

  所以,我這裏的“說”,指的是你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它們雖然是你生活狀態的反應,但往往能反過來影響到你的生活狀態。

  比如,你經常嘮叨著:“唉,好累啊好累啊,好煩啊好煩啊”,大約一個星期左右,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真的會變成又累又煩。

  心理學中的心理暗示與自我催眠理論都能對這一現象做出很好的解釋,在此不過多贅述。

  而且,你對自己的和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描述是怎麽樣的,周圍人對你的看法也就是怎麽樣的。

  比如說,你經常對別人說:“哎呀,我其實吧,是個自卑的人,不怎麽愛出席場合。”注意,你這麽說了,甭管你是隨口一說還是說的準不準,在別人心中一定會留下印象,下次即便趕上你願意出現的場合,大家都不會叫你的。

  所以說,說話一定要謹慎,無論是說給別人聽,還是講給你自己。

  7、人不努力的原因從來隻有兩個

  開門見山,人之所以不努力,原因大體逃不過兩種。

  第一:對於未來的懲罰和收益估計不足,傾向於就眼下的利益進行決策。

  比如,我們會在大學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學習之外的娛樂,這些娛樂都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能夠立即獲得愉悅,並且並不會導致立即的損失。

  遠古的生活告訴我們的真理就是:幾年後的潛在收益跟眼下唾手可得的好處無法相比。

  第二:不敢。沒錯,就是不敢努力。

  還是那句話,人生需要被揭穿,知道為什麽不敢嗎?因為怕努力了都沒做好,自己發現了自己的不行。

  我們見過很多所謂的“頭腦很聰明,要是努力了的話就一定如何如何”的能人,但請注意,他們並非真的“聰明”,一個真正明智的人,更能體會到目標達成的容易性,所以反而更願意去一筆填滿那個圓,而我們時常拖延不去付出,不去奮鬥的難以啟齒的原因就是:我們怕這條路走了又走,用盡吃奶的力氣,好不容易到終點才發現,那塊界碑上寫著:你就是不行。

  所以,別再給自己找借口,不服就去拚一下,夠膽你就來。

  8、這是一個灰色的世界

  你相信嗎?這是一個隻有近義詞,但沒有反義詞的世界。

  我給你舉幾個例子:真誠的反義詞是虛偽嗎?

  不是的。

  你得了癌症,你媽媽不忍心告訴你真相,她沒做到真誠,但談不上虛偽。

  那再問你,開心的反義詞是難過嗎?

  不是的,我們正常人每天能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能達到“開心”的地步就不錯了,而我們也沒有每天都苦大仇深,因為有一種狀態叫“並沒有多開心”,你需要坦然地知道,“不開心”是種常態。

  最後,真實的反義詞是虛假嗎?

  這個說起來就深了,你可以去看一下傳播學中的“擬態環境環境化”理論,也可以看看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甚至可以延伸到一些哲學上的大部頭巨著,你最終會發現,這是一個灰色的世界,並不存在所渲染的那些非黑即白。

  而人的一生,想想也有些可笑,大多都是一時的觀念之爭。

  但你不必絕望,世界從來如此,它不懂得欺騙,隻是我們認識它的深度,有了改變。

  知道了這些,你會不再計較那麽多,不再去刻意地考驗所謂的人性,放下執著,直麵生活。

這篇關於八條讓你相見恨晚的人生勵誌硬道理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8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