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7家創業公司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決策

Feb21
在過去的這些年中,我曾經在不同的17家軟件創業公司中就職。其中我擔任過三家的技術執行官(CTO),當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經營的一家。但是大多數的公司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或者進入到下一輪融資或者是天使融資中去,極少數的公司能夠步入正軌獲得更為深遠的發展。

  雖然經曆了這些創業公司的起起伏伏對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事情往往有利有弊,另外一點好處就是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不同公司的高層,深入了解不同公司的發展方式和經營模式。現在,我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我決定在下文中寫下我觀察到的一係列現象——如何經營;如何決策;如何創新等等,尤其是決策,希望能夠對創業者有所指導。

  最後一刻才做決定

  不要誤解,我這裏說的最後一刻並不是在讚揚你那令人頭痛的拖延症,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辦事拖拖拉拉的人。比如公司要進行一個產品展銷,而你在最後一個小時內才上交方案。這不僅會毀壞你的形象,還會影響公司業務發展的進度。我所說的最後一刻做決定的意思是希望能夠決策能夠考慮的足夠周全,能夠在最後一刻才拍下決定的板子,而不是早早的決定卻應付不了後期的變數。

  換而言之,這也是創業公司成功的一大秘訣——靈活性。如果決策做的過早,往往會發生以下這些狀況,比如發現很多方麵沒有考慮周全;員工開始根據既定現實製定自有方案;一旦方案中有瑕疵很難調整等等。

  永遠不要做掌舵人

  這裏說的掌舵人指的就是總決策者,聽起來總決策者似乎有著總握大局的感覺,但是實際上總決策者決策的執行力是最弱的。他/她做的決定,不管是建設性的意見還是一個新的價格策略,往往會被分成一係列的小決策,雖然大方向還在,但是執行力已經蕩然無存了。但是這不代表分支沒有分支的好處,小的決策往往更易操作,也更易超漏補缺。

  任何時候,你的公司都是由產品、顧客和市場決策構成的,而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當然你自己的做出的決定永遠比不上集思廣益得來的建議好,所以不要想著“獨裁”,你隻不過是員工們的提款機罷了。

  學會決策分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分享。分享不僅在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塑造方麵很重要,在決策的製定上也很重要,如果你發現你是閉門造車的時候或者隻是由一小部分的人討論決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失去了最大的優勢,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的員工不僅沒有積極性,你的團隊也會疲軟無力,沒有任何的表現欲。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我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公司所有的人齊聚一堂,大到公司的領導層,小到員工底層的基層人員。我們以聊天的方式開始,大家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得失。注意,這裏所說的聊天不是海闊天空的胡謅,也不是過於死板的工作匯報。大家隻是很輕鬆的聚在一起,互相分享,

  不管是上述的那一點,在最終定下決策之前,變數總是存在的。隻要沒到最後一刻,一切都還可以更改,而這其中的學問也是因時而變,也許並不適用於每一個公司每一個人,但是多學習一點總是沒有錯的,對於我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這篇關於我從17家創業公司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決策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1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