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

Jan05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親賢臣遠小人,才能廣納郭攸之、向寵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讓奸邪得勢,造成內外異法,賞罰不明。

由近及遠,思路開闊。表文為了說明親賢遠佞的利弊,以先漢的“興隆”和“傾頹”的曆史事實,作為前車之鑒,並以先帝歎息痛恨桓帝、靈帝昏庸誤國為告誡,促使後主親信賢臣,並以“漢室興隆,可計日而待”為鼓勵,由近及遠,借古鑒今,成敗並舉,顯得衢路交通,經緯成文。

臣諸葛亮上表進言: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地區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但是,宮廷裏的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的忠誠有誌的將士,舍身忘死的作戰,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誌士們的勇氣,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無道理的話,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宮裏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標準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麵公允明察,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誌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讚,說他能幹,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裏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評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時代,沒有不哀歎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費,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隻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賤,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從而答應為先帝驅遣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歎,隻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鼓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奸邪勢力,複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董允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並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遠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如今正當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麽話。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之際,上書勸誡後主劉禪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後諸葛亮逝。後主以亮之遺命先後任用蔣琬、費禕為大將軍,總理國事,以侍中董允尚書令。董允秉心公正,漢主甚嚴憚之。宦官黃皓,便僻佞慧,漢主愛之。董允上則正色規勸後主,下則時常責問黃皓。黃皓畏之,不敢為非。後蔣琬、費禕、董允相繼而歿。後主遂寵信黃皓,沉溺於酒色,黃皓得以幹預朝政,操弄權柄,薑維獨木難支,深懷恐懼,不敢入都,避禍遝中屯田。司馬昭趁機起兵伐之,終滅蜀國。史者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

這篇關於諸葛亮出師表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名言
相關的標簽:人生格言 人生感悟 勵誌名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