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和北大校訓

Feb20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為京師大學堂。    1898年6月,光緒皇帝草擬了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用,觀其會通”的辦學方針。    京師大學堂一開始就是維新、興學圖強的產物,也是戊戌變法僅存的成果。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全麵興起的標誌。    辛亥革命後,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嚴複出任第一任校長,提出了“兼收並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的辦學方針。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允許和鼓勵不同學派發展的辦學思想。蔡元培的這一改革,促進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有人說,“囊括大典,網羅眾生,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可算得上是北大精神。    蔡元培上任後,延聘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李大釗為圖書館主任,魯迅、胡適等一大批國內一流學者先後來北大任教,毛澤東也曾在北大圖書館任職。蔡元培任校長的時期,是北大曆史上非常輝煌的時期,也是當時中國進步運動和革命運動的一個中心。當時的北京大學不僅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偉大的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可以說在中國近代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像北京大學這校對曆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為中國的革命和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蕭超然說:蔡先生是繼孔子後最偉大的教育家。    梁漱溟說:蔡先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學問,不在事功,而隻在開出一種製度,釀一大潮流,影響全國,收果於後世。    杜威說:拿世界各國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在某一學科有成績,有卓越貢獻也不乏其人,但能以一個校長身份,領導一個大學,進而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作用,唯有蔡元培。    因此,提起北京大學,人們總會想起蔡元培。有人說蔡元培主政北大的時期是蔡元培時代,北大的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也就產生於這一時期。    “愛國”包含著“為民”,“進步”包含著“改革”,“民主”包含著“閎放”,“科學”包含著“求真”。概括在一起就為:“愛國為民,閎放求真,民主科學,改革進步”。北大的百年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史,一部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富強奮鬥的曆史。愛國為民的精神不但體現在曆次愛國運動中,而且體現在培育人才和對科學高峰的攀登之中。“閎放求真”的“閎放”是指宏大、開放的意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都可概括在“閎放”之中。然而“閎放”不是目的,目的是發展學術,探求真理,造福社會。因此,“閎放”要和“求真”聯係在一起。為了追求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真理,北大人前赴後繼,勇於探索和攀登,甚至不惜流血犧牲。“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時期北大師生高舉的兩麵旗幟,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民主辦學曆來是北大的傳統。民主還要與科學密切聯係。探索中的科學精神,治學中的科學態度,學校管理中的科學作風等等都包含在“科學”之中。魯迅生生曾說:“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北大是永不停息的,總是站在時代的潮頭,朝著國家和民族希望的方向前進,北大不滿足現狀,最少保守思想,總是追求卓越,反對平庸,有所開拓,有所進取,這才成就了今日的北大。    不過後來,北大的校訓最終沒確定!沒有校訓好像是最好的校訓! 這篇關於蔡元培和北大校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大學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