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嬸的創業故事:進京賣茶葉蛋,年創收40W

Feb20

   張桂芝,今年52歲,本是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古恰鎮農民。2009年,兒子大學畢業在北京發展,在一家公司當上了經理。2010年,兒子把她接到了北京。
    張桂芝是個勞碌命,讓她享清福,比蹲監獄還難受。總吵著要回老家種地。
    有個親戚在廊坊開了個養雞場,每天都往北京送雞蛋。親戚跟張桂芝說,她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賣茶蛋。論做茶蛋,她也是個行家。當年,張桂芝做的茶蛋,在村裏都出名。她家的鍋蓋一掀,整個屯子都有香味。
    張桂芝一琢磨,在家裏幹呆,不如出門賺點兒外快。她每天一大早就起來,煮一大鍋茶蛋,用自行車馱到兒子小區門口的報亭跟前。並用紙殼做了廣告牌,上麵寫著:“茶蛋,一塊錢一個。”

奔馳男也愛吃茶蛋

    張桂芝的茶蛋比別人的香,買過的人都成了回頭客
    兩年多來,有個老板成了她的“鐵杆粉絲”。這個老板非常神秘,每天來都開一輛長長的奔馳,西裝筆挺,皮鞋鋥亮。每次來,他一句話不說,買完就走。更奇怪的是,別人買茶蛋,往塑料袋一裝,他卻把茶蛋裝到肯德基的盒子裏。
    張桂芝覺得挺納悶,有一次就問他:“為啥用那玩意裝?”
    這回,老板才開口。他說,他是公司經理,他手下沒人吃這玩意,人家的早餐都挺有檔次。他愛吃茶蛋,又不好意思往外拿,隻好找個洋盒子掩人耳目。
    有一次露餡了。老板手下有個員工在這個小區住。老板剛把茶蛋裝到盒子裏,就撞見那個手下了。老板反應挺快,說他來做個“市場調查”。張桂芝在旁邊聽了,差點兒沒笑出聲來。
    那次以後,老板改路子了。每天來買茶蛋比以前提前了10多分鍾,還戴上了墨鏡。嫌每次掏零錢麻煩,他就在張桂芝這兒存了500元錢,花完了再續。
    還有個小夥子,經常來買茶蛋孝敬未來的丈母娘。女朋友的老媽,就愛吃這口。當初,丈母娘對這個小夥子還不太滿意。為了討好丈母娘,小夥子成了茶蛋攤的常客。有一次過節,小夥子去丈母娘家串門,買了20個茶蛋,外加幾包點心。出來之後,小夥子臉上樂開了花,跟張桂芝說,都是她的茶蛋起了作用,未來的丈母娘現在可喜歡他了,已經同意女兒和他交往了。

大明星也來買茶蛋

    張桂芝沒想到,電視上的大明星也有來買茶蛋的。
    一次,有個男的在她那兒買了10個茶蛋。她感覺這人挺眼熟,但是想不起在哪兒見過。還沒等她想明白,一旁賣報的老頭湊過來跟男子握手,說就愛看他演的電視劇。男子客氣了幾句上車走了。張桂芝問老頭:“這個人是誰呀?”一句話把老頭說愣了,指著張桂芝說:“張國立你都不認識,你看不看電視啊?”
    聽了這話,張桂芝這個後悔呀:早知道是大明星,哪能要人家錢呢?
    張桂芝的買賣開張半年多,來買茶蛋的人越來越多,一天三四百個茶蛋都不夠賣。
    掙了錢,本錢就不能差人家的。本錢大了,價自然也上來了,漲到了一塊五。
    漲價後,開始有人講價了。別人講價,張桂芝能理解,沒想到,大明星也講價。
    一天,張桂芝剛擺好攤,有個女的就過來了:“你的茶蛋咋這麽貴呀?”張桂芝一瞅,這人不是宋丹丹嗎?愣了半天,她才說了句話:“你們明星也吃茶蛋啊?”
    宋丹丹邊拿蛋邊笑:“明星不也是人,不也得吃飯嗎?”張桂芝說啥也不要錢,宋丹丹把錢扔下就走了。
    張桂芝說,在北京這兩年,明星她是沒少見,她就感覺,這些人下了電視,跟普通人也沒啥兩樣。
開“分店”收外國徒弟
    如今,張桂芝的茶蛋生意越幹越大。到去年4月份,張桂芝已經開了兩家“分店”,加上“總店”,共三個攤,一天至少能賣出去一千多個茶蛋。每個月的毛收入,都在4萬塊錢以上。

    到年底一算總賬,賣了40多萬。淨賺多少錢,張桂芝沒好意思說,隻跟記者透了一句話:“跟兒子的收入差不多。”
    不光掙了錢,張桂芝還“掙”了個外國徒弟。兒子有個朋友,是個英國小夥子。這小夥子,也愛吃她做的茶蛋,沒事兒就來吃幾個。他也不白吃,每次吃完,都站在攤子旁邊幫著吆喝。但他的中國話說得不地道,說“茶蛋”就跟“操蛋”一個音。
    不過這也不要緊,他往那兒一站,格外吸引顧客。老外賣茶蛋,大夥都覺得新鮮,看完熱鬧,當然順手買一些茶蛋帶走。
    沒事兒的時候,這英國小夥子還跟張桂芝學了幾招,打算回國時給家裏人露一手,煮幾個茶蛋讓他們嚐嚐。
時評看點:張桂芝是東北農村婦女,有一手做茶葉蛋的好功夫,在北京,她一年能賣出40萬元。
  過去有一句順口溜,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確,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一段時間裏,www.lizhidaren.com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的收入,曾遠遠低於體力勞動者,於是出現了這種“腦體倒掛”的情況。有人算過,在1985年,一個茶葉蛋的成本為0.15元,市場售價為0.40元,一天隻要賣出100個茶葉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造導彈的科學家,月薪最多不過400元(據2009年9月27日《中國青年報》)。
  曾幾何時,提起個體戶,人們想到的是創業能手,改革先鋒,然而在社會轉型中,賣茶葉蛋也就風光一時。如今,腦體倒掛現象早已消失,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大,已成不爭的事實。學者孫立平曾提出一個概念——“長不大的個體戶”,而調查顯示,不僅長不大,我國個體戶數量一度銳減,這些小本經營者的一個共同感受是,以前隨便做點生意都賺錢,現在卻是稍不努力就賠錢。目前個體戶中,能做大做強的很少,大多是為養家糊口起早貪黑。
  事實上,盡管城市發展了,個體戶的生存空間卻在變小,城市中的經營性房屋租金越來越高,做點小生意也得“打點關係”,當流動攤販又會遇到城管取締驅逐,更缺乏相應的社會保障……如此種種,誠如國家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副處長張道陽所言,都讓個體戶成為相對被剝奪的群體。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不景氣的大氣候下,張桂芝進京賣茶葉蛋,竟然也能年入40萬。隻是成本多少、淨賺多少錢,張桂芝沒透露,但她的三個攤一天能賣一千多個茶葉蛋,應該也算是茶葉蛋行業中的大鱷了。看來,市場經濟競爭經濟,行行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間,隻要經營得當,賣茶葉蛋同樣能取得成功。
  勵誌達人說,不管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無論以什麽樣的方式來創造財富,無論貢獻多大,隻要是有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是令人稱道的。關注個體戶的冷暖,感歎進京賣茶葉蛋的成功,其實正是期盼每一種勞動所得,都能得到社會的鼓勵,期待弱勢群體也能擁有良好的生存發展權利,擁有一個寬鬆發展、自由施展的空間。
本文來源:人民網

這篇關於東北大嬸的創業故事:進京賣茶葉蛋,年創收40W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