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於丹[於丹故事]

Feb20

《百家講壇》讓於丹一夜成名,短短數月,《於丹論語心得》九次印刷,銷量驚人。隨著她的迅速成名,批評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且越演越烈,大有把她批倒批臭之勢。

  麵對迅速成名,於丹心態淡然。她說:我從沒想過上《百家講壇》後會不會成名,我隻是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風來疏竹,風去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是於丹追求的一種境界。所以她努力做到“君子事來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種淡然和定力來自她內心強大的力量,於丹無疑是自信的。所以,成名對她不過是多一些人知道了她而已,而她自己知道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麵對批評,於丹心胸開放。她說:我謀求的是“和而不同”,對經典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地,關鍵是在構建文化生態的過程中,我們都要做事。在她看來,所有批評她的聲音,不過是和她不同的見地而已,而且批評她的人也是在做事。她說《論語》不是她外在研究的對象,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論語》的核心,當在仁愛。在我看來,於丹把那些批評她的聲音也看成了一種仁愛,因為關注本身就是仁愛。

  麵對挫折,於丹心態沉靜。她說:每臨大事要有靜氣,唯有鎮定,才能看清楚。所以,麵對“十博士”的批評,她沉靜不語,甚至把“揭竿而起”要為她討“公道”的學生們都壓了下來,她說大家都是在學習中,她崇尚的是多元化的思維視角,所以不必太較真。她就這樣以靜製動,不讓外界的紛紜幹擾內心的寧靜。“竹影掃街塵不動,月穿潭水了無痕”,這是於丹心之向往的境界。

  於丹借用一句話:不能決定生命長度的時候,就去決定生命的寬度。這折射了她的人生觀,“一個人活出來的樣子都是自己想的樣子,心裏有沒有光彩能表現在臉上,所謂見心見性,人看這個世界所采取的態度,其實是他心理的一個折射”。

這篇關於淡定的於丹[於丹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