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人,是生而為人的責任

Feb20

文 | 《讀者》微信專欄作者 花江

 

最近我工作的寫字樓做服務升級,每天早上都有物業的工作人員站在進樓的刷卡處,對著匆匆忙忙、魚貫而入的白領們鞠躬問候。

 

中國的服務業很少有能做到鞠躬服務的,因此冷不丁來一個鞠躬,一時讓我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來不及回複那句“早上好”便倉惶逃走了。

 

到達辦公室的時候,我的心裏已經被驚訝和愧疚所填滿,雖說物業工作人員是出於工作需要才對我鞠躬問好,那是他的職責所需,我大可以坦然接受,但不對別人的禮貌做出回應,這本身就顯得不那麽禮貌。

 

下班走出電梯,早上的物業小哥已經站在那裏,畢恭畢敬地對著結束一天工作的人們鞠躬送行,他的西裝有些皺,襯衣很幹淨,臉上的神情帶著疲倦。雖然他的態度很認真,但幾乎沒有人對他的存在有反應。一個活生生的人,好似空氣一般。

 

在我經過他的時候,他的身體彎下來,然後我聽到一聲清亮的“您慢走”。

 

我側過臉去看著他,然後朝他擺擺手,用盡量自然的語氣對他說:“拜拜”。

 

大概是沒想到有人會和他說話,他的表情明顯楞了一下,隨後舒展開來,剛才還有些勉強的笑容忽然注入了新生命般,變得生動起來。

 

他也向我擺擺手,說道:“再見”。

 

一瞬間我感到如釋重負,早上因為沒能好好應對而產生的愧疚感煙消雲散,代之以一種滿足,那是陌生人之間相互體諒相互尊重而產生的精神愉悅。

 

此後每天,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回應向我鞠躬問好的物業工作人員。身邊有同事覺得這很尷尬,但我打從心裏無法說服自己不去這麽做,我無法忍受自己成為一個冷漠的人,對別人的存在視而不見。

 

這不是一件多麽了不起的事情,相反它實在太普通,就像在餐廳用餐,服務員給你拿了個盤子過來,你自然而然地說一聲“謝謝”,人與人之間的付出與回報在那一刻得到交匯,我心安理得地接過你的盤子,你也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道謝。

 

我始終相信,一個社會要變得更好,不是鑼鼓喧天聲勢浩大的喊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身體力行地把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做好。

 

而在成長的道路上,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但我確切地知道,我不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帶著這樣的想法,人生路上似乎也輕鬆了一些。

 

 

 

 

前陣子看新聞,在上海地鐵9號線上,一名男子不斷地朝地麵吐口水,坐在一旁的大爺忍受不了,對這名男子進行了勸阻,沒想到這名男子絲毫不感到羞愧,不僅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把口水吐在地上。

 

一邊吐他還一邊問大爺:“你上海有幾套房子?”

 

後來大爺要下車了,這名男子仍繼續嘲諷:“你上海有幾套房子?”

 

很明顯,在這個男人看來,有房就等於有錢,因為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反問別人有幾套房,那意思就是:如果你沒有幾套房,那你就配不上管我。

 

“以房論文明”,那是真不文明,滿臉寫著“金錢至上”四個大字,模樣更是醜陋至極。

 

在當下中國,這樣的人並不是個例。實際上,金錢的確能提升人的幸福感,但金錢卻並不是唯一的東西,如果用錢來惡心別人,那隻會讓自己變得惡心。

 

人的高低貴賤體現在品行上,而不是體現在物質上。我相信那個吐口水的男人,若是能重回少年時代,一定也非常討現在的自己。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想要成為一個不招人喜歡的人,我們討厭那些亂丟垃圾的人、隨意插隊的人、曲意逢迎溜須拍馬的人、自私自利冷漠無情的人……可是後來,有的人自己就成為了那樣的人。

 

《奇葩說》第四季第二十四期的辯題是:我們終將變成我們討厭的人,這是一件壞事嗎?

 

黃執中說:“欣然接受自己變成一個曾經討厭的人,不僅是一件壞事,更是一個悲劇。因為有些“討厭”太過沉重:

 

小的時候我們看到父親打母親,發誓長大後一定不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可是長大後,家庭暴力還是會發生。

 

年輕的時候我們討厭婆婆對我們苛刻,“你怎麽可以這樣對我,我也是別人嗬護長大的”,多年媳婦熬成婆後,我們還是會對兒媳婦說出我們曾經最不願聽到的話。

 

重男輕女的受害者是女性,可是現在有這種思想的人往往是母親、是婆婆……

 

 

 

《大學》裏說:“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

 

意思是:若在上位者將不合理之事加之於我,為我所厭惡,我即不可如此指使我的下級;而我的下級對我陽奉陰違,不盡職責,為我所厭惡,我即不可如此侍奉我的上級。

 

人是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生物,而人生又有太多誘惑和陷阱,總有人說好人變壞也是情非得已的事情,都怪這個社會太浮躁、怪這個社會不公平,怪這個社會缺點太多,我才沒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怪來怪去,其實隻能怪自己太禁不住誘惑、太軟弱、太無能,外在世界不會因為你的譴責而變好,隻有你變得更好一點了,這個世界才會好一點點。

 

成為討厭的人並不是我們的人生追求,人這一生應該是向上的生長,而不是向下的墮落。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堅持自我的基礎上,為找尋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加倍努力,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我們不能不成長,沒有什麽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海明威說:“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我們的老祖宗早已領悟了這個道理,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商湯王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如果每天能夠洗幹淨自己身上的汙垢,那麽就應該天天清洗,堅持每天不間斷,一天又一天地堅持下去。”這是古代帝王先賢們對自我崇高過程的不斷追求。

 

哪怕偶爾偏離人生軌道,若能夠及時拐回來,也是一種成長跟曆練,是比過去更加優秀的證明。

 

上個月火遍B站的節目《校園瘋神榜》裏麵,有個“未成年主張”的經典環節,是讓年輕的孩子們站在屋頂,大聲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有一期目裏,一個高中男生對母親的告白很讓人感動。

 

男孩曾經退過一次學,在之前那所高中裏,他幾乎沒怎麽去上過學,每天隻知道四處閑逛,無所事事。母親教育她,他卻覺得母親很囉嗦,煩死人了。

 

辦完退學手續那天,男孩和母親走在回家的路上,原本一直很堅強的母親、從未在任何人麵前掉過眼淚的母親,竟然在男孩麵前哭了。

 

男孩心裏很受觸動,決心要重新開始高中生活,於是好不容易進入了現在的學校,但母親卻沒那麽幸運,因為之前男孩所犯的錯,附近的鄰居總是說母親的閑話,母親成為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男孩愧疚不已。站在屋頂,男孩大聲地向母親道歉:

 

“媽媽,總是給你帶來那麽多麻煩,對不起!”

 

人群裏,男孩的母親眼裏閃著淚花,回答道:“媽媽沒關係的,好好加油哦。第一次覺得你很乖,媽媽好高興。”

 

男孩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從這一刻起,曾經做錯事的男孩一定會讓母親幸福起來。

 

 

 

向下的人生總是容易的,在舒適區裏呆久了,便覺得這才是人生的常態,待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候,不僅發現自己早已麵目全非,順帶也傷害了身邊最親近的人。

 

改變並不是什麽難事,在醒悟過來並決心要改變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們喜歡那些謙和有禮的人,喜歡那些溫柔善良的人,喜歡那些真誠慷慨的人,喜歡那些自律勤奮的人……

 

與其讓“喜歡”二字掛在嘴邊,不如加把勁,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成為更好的模樣。

 

張棗有一首詩,叫做《秋天的戲劇》,裏麵寫道:

 

“活著?活著就是改掉缺點 

就是走向勇敢的高處,在落葉紛紛中 

依然保持我們軀體的崇高和健全”

 

我們常常會為了某個人某件事而想要變得更好,但仔細想想,成為更好的人,原本就應該是生而為人的責任,它應該像吃飯穿衣睡覺那樣自然而然地發生。

 

這個世上沒有完美的人,隻有堅持不懈,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不要再抱怨為什麽總是遇不到更好的人,或許是因為,你自己沒有變成更好的人。

這篇關於成為更好的人,是生而為人的責任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