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嘴上躊躇滿誌,身體卻安於貧窮

Feb19
作者:溫姬拉

01

視頻裏,那個剛畢業1年的女大學生對著鏡頭落下眼淚。

 

采訪的問題是:“畢業一年最難熬是什麽時候?”

 

上個月生病的時候。

 

女生在廣州工作,月薪三千左右,每月剝去房租、夥食、交通等開銷,沒有結餘。

 

她很少參加聚會,很少去飯局,過得很拮據的時候,也不曾問家裏要錢,就這麽活下來。

 

被采訪前的一個月,她生病了,重感冒,去醫院打點滴、買藥,僅有的一百多還剩下幾十塊,可距離發工資還有幾天。

 

她買了一瓶橄欖菜,就著白粥當晚餐。

 

母親打電話來,問她:“”怎麽樣?“

 

她說:“我很好呀。”

 

說完這段,女孩掩麵哽咽。

 

內心很震撼,衣著鮮亮得體,妝容精致的女孩會拮據到如此程度;無法想象,在自媒體鼓吹90後月入過萬或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4、5千的現在,生存環境如此殘酷。

 

當時我剛好畢業一年,過得也緊巴巴,但還沒有吃不起飯的時候。

 

盡管最後女孩抹幹眼淚:“工作很辛苦,我想再堅持一會,應該會越來越好的。

 

第二天,我起個大早,去社保局拿社保卡,想避免買不起藥的時刻。

 

開始梳理我想做的事,以及做些事的成本,然後思考我能賺錢的渠道和能力,努力尋找更多的生活機會。

 

努力工作之餘,我開始寫作,也從朋友那接H5的單或公眾號廣告的單。盡管後者業務已中斷,但對貧困的危機感讓我不敢懈怠,一直前進。

 

02

促使人們去改變的力量,有兩種,一是內在動機,二是外部環境。

 

更具體是:恐懼迫使你往前跑,希望引領你往前跑

 

如果隻有恐懼,沒有希望,悲觀的人容易把自己置身絕境。

 

去年8月的楊改蘭事件仍讓人唏噓不已。

 

甘肅康樂縣阿姑山村,年輕農婦楊改蘭殺死4個孩子後,服毒自殺後不治身亡。不日,該女子丈夫再次服毒身亡,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6口人身亡。

 

楊改蘭殺孩與自殺的原因是:享受一年的低保資格被取消。因年收入超過2300元的貧困標準。

 

一家8口,僅靠丈夫每年掙的六七千元生存,還需要在田地上投入。擔子落在丈夫身上是負擔,落在楊改蘭身上是絕望。

 

別無他法的農婦選擇了喝農藥去死,也用死亡將孩子們帶離貧窮困境。

 

後來的問責是村官因“精準扶貧”沒做好,受到處罰。在逃離貧窮這塊,早已上升到政策。

 

楊改蘭的方法當然是錯的,再絕望也不能以剝奪生命的方式逃離。

 

她的極端個案足以看見貧窮的唳氣。

 

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他說:“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麽重要。”

 

吃飯都成問題的生存困境,是貧窮的最原始麵貌。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現在,對大多數人而言,缺乏生活機會是一種更為常見的貧窮。

 

03

朋友萬青在廣州大型工廠區做了半年的企業刊物編輯後,轉去佛山的職校做起校內刊物編輯。

 

工資漲了幾千,因是一月一期,平時工作也不忙,就是采寫活動,發發人物稿。

 

萬青吃住都在學校,不怎麽花錢。大半年下來,有筆存款,還常有時間跑來廣州看我們。

 

但是他很苦惱,一是那地方有些偏,都沒地方花錢;二是感覺生活兩點一線,很無聊,仿佛未來幾十年都這樣。

 

我說:“花錢我可以幫忙,住在學校多好呀,山清水秀,小鮮肉成群,有空還可以多看書,考研啥的。”

 

萬青說:“當初住城中村,門口有條臭水溝,我就想,老子有錢一定要搬出來。做更好的工作。現在擺脫了當時很窮的狀態,搬了出來,可還是感覺窮。”

 

“毫無存款的我情何以堪……”我歎一口氣。

 

萬青最後又在廣州找了份工作,月薪又漲幾百,工作量翻了幾倍。

 

他很忙時會在群裏發加班圖片哭訴:“生活就一場戰鬥,決戰到天明。

 

後來幾次聚會,萬青跟我說他很開心回到廣州,辛苦是辛苦,但有更多生活機會。

 

他可以去方所,去圖書館,去看音樂會,約三五知己聊人生道理;他可以住單身公寓,去夜場酒吧,參加線下讀書活動……

 

他有機會擁有多種新鮮體驗,領略不同的生活狀態,他的文青,藝術,狂野,無聊,貪財都在這裏找到包容的土壤。

 

原本空虛的心和“貧窮”的生活狀態豐富起來。以往覺得很遙遠的,羨慕的別人的生活狀態,自己也越來越靠近。

 

萬青說:“如果生來安逸,誰也不想受生活的苦。

 

很開心能看到,有一群人拖著行李箱,在生活的長河裏追尋陽光,在城市的街道上追尋機會。

 

04

人說,貧窮、不甘心就是一種貪念,但同時它也是一種野心。

 

你對貧窮不甘,說明你有擺脫它的野心。

 

最怕的是你嘴巴上躊躇滿誌,身體上卻安於貧窮。

 

比如每天喊著“一夜暴富”,卻在工作時懈怠偷懶。

 

另外一種可怕的狀態是“假性貧窮”。

 

這種“假性貧窮”在信息大爆炸的網絡時代鼓吹起來,什麽“你月薪3千,95後買車買房”,“工作兩年,月入三萬”……

 

你很焦慮,月入幾千本來不考慮買車買房,也過得相對愉悅,但一看新聞,天呐,你開始焦慮,覺得自己太窮了。

 

武誌紅的公號發過一篇關於“假性貧窮”後果的文章,裏麵有過其總結:

 

假性貧窮會導致:習得性無助,很少願意去嚐試;歸因偏差,阻礙深度思考和學習;自我設限,苟且偷生;生命意義的窄化,過勞死。

 

其實對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貧窮”是常態,“一夜暴富”絕對是少數,隻不過稀缺成為新聞,你看到新聞,就以為是常態。

 

於是你開始著急,在沒付出之前,就想要回報,在沒努力之前;在沒買彩票之前,就想一夜暴富;在沒往前邁步時,就夢想著一步登頂。

 

不怕你窮,就怕你又窮又不努力又著急,還滿身戾氣。

 

05

那怎麽應對“貧窮”呢?

 

直麵它,將它變成你前進的動力。

 

人不能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走什麽路。

 

如果你貧窮(此處指溫飽層麵的生理需求尚未滿足)沒關係,那就勤懇賺錢,努力工作去改變它。

 

父輩母輩們經曆過饑餓,經曆過定量分配的年代,經曆過改革開放,經曆過市場經濟……哪怕從最底層做起,他們也欣喜於雙手勞動所得。

 

很艱難的時候,家人都很失落,母親告訴我們:“沒關係,隻要有一雙手,勤勞苦幹,就不會餓死,一家人,好好做事,就會越來越好。”

 

如母親所說,我們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

 

如《歲月神偷》裏吳君如所說:“鞋半邊,就寓意著人生走來是一步難,一步佳的。”

 

一定要相信你會走到“佳”那一步。

 

那麽在大多數人滿足溫飽,卻在發展經濟領域缺乏生活機會,這樣“貧窮”呢?

 

首先,要有正確的金錢觀。

 

父母給我的金錢觀念是要“省錢”,要留“隔夜糧”;工作後又接觸到,“預支”甚至“透支”的消費觀念,生怕錯過什麽誘惑,去辦理信用卡提前消費……

 

壓力很大,還了幾個月債務。為了金錢自由,決定“開源節流,量力而行”。

 

每月給你工資作分配規劃,養成少額定期儲蓄的習慣;利用業餘愛好賺錢,這筆錢用來旅遊或買書;給自己投資,購買課程,旅遊,參加音樂會等。

 

其次,你一定要走出去。

 

走出去除了指旅遊,還有閱讀,學習新知識,掌握更多信息,提升認知,轉變思維。

 

多看世界,多思考,要不,你都不知道,別人已經過上你想要的生活了。

 

看到了,才會相信再遙遠也有跡可循。

 

最後,一定要有奮鬥目標,相信更多可能性的存在。

 

作家劉墉說: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所以,不要怕遠,不要怕高,不要怕窮,更別怕難,進一步有進一步的風景

 

保持好奇心,去嚐試新的東西,認識新的人,你將擁有新的視野和更多的生活機會,更多的生命體驗,有了豐富的生命體驗,才不至於心窮。

 

願你好好活著,體麵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這篇關於最怕你嘴上躊躇滿誌,身體卻安於貧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