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月亮

Feb19
看《月亮和六便士》的時候,我倒是想起一個人。
  
  以前認識一哥們,原本是一循規蹈矩的乖學生,每天到點就去教室,晚上還去圖書館占座看書,如果不出意外,看樣子大學四年就會這般平靜下去。可是突然有一日,他愛上了搖滾。也不知是哪天的雷電劈到了他,還是靈魂自行開了竅,他把原來那些平庸的衣服都扔了,從此穿的就是黑色,鉚釘,鉚釘,黑色……從頭到腳,他好像換了一個人,生活不再是吃飯睡覺看書打遊戲,而是組了一個樂隊,歇斯底裏吼叫到天亮,床頭寫的是“搖滾不死”,嘴裏喊的是“RockandRoll”。
  
  畢業的時候,這哥們還搞了一次搖滾式行為藝術,就是把一把破吉他摔了,然後站在夕陽下,頭也不回地走掉。還好他沒有摔跤。姑娘們都記得這個傳奇的人,後來聽說,堅持在做他的音樂,更久遠之後,聽說出國了。
  
  我在想,估計他是壓抑太久,終於找到了一種釋放的方式,從此奔著那另一種生活而去。但大部分人,現實就算再苦悶無趣,也不會有勇氣去掙脫那枷鎖吧。
  
  就像毛姆小說裏所表達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小說的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有著穩定職業、地位和家庭的人,但仿佛被魔鬼附體,遵循了內心呼喚,開始迷戀繪畫。最後舍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一起生活,創作出更多藝術傑作。
  
  所謂高高在上的理想,大概就是那當空的月亮,讓人仰望、尊敬、期盼。
  
  而現實就是那煮青蛙的溫水,那滿地的最小的貨幣單位,是你眼睛所能感觸到的周遭的一切,你沉溺於它們,萬年不變,漸漸不明白到底為什麽而活。
  
  腦子裏一直記得這樣一個小故事,它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就這樣了,事情隻要還沒到一個美好的結果就一定還不是終點。
  
  說是有一個剛剛畢業進入醫院工作的女生,因為犯錯而被調到倉庫,一年又一年,所有人都認為她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她沒這麽想,倉庫工作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她就全部拿來學外語說,就算在那樣枯燥的環境裏她也時刻充實著自己,她並不知道這會給她帶來什麽,但現實已經無趣,她隻能和內心的夢想做伴。
  
  最後,醫院要派兩名醫生去國外留學,最關鍵的一個硬性條件就是外語好,而她恰恰就是其中一個。她抓住這個機會,從此開始另一種生活,回國後工作多年,又成了研究所所長。
  
  如果當時她以為倉庫就是她的人生匣子了呢?
  
  如果《月亮和六便士》裏男主人公的原型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沒有辭去最初的銀行工作呢?
  
  我們以為人生就是上大學,找穩定的工作,賺差不多的錢,找還不錯的愛人,生聽話的子女,僅僅就是這樣了嗎?
  
  那我們來到這人世走一遭,該錯過多少風景呢?還有多少未知的可能的結局沒有領會到?每個人一定在某一時刻,內心有種渴望在蠢蠢欲動、在糾結、在掙紮,如衝破井蓋的暗湧。
  
  所以,要瘋狂地去追一次夢,才不枉費。但我們往往要走的道路是,先沉溺於人世的現實,也許幾年,也許幾十年,也有人是一輩子。而最終衝破圍牆,開始一種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獲得了作為人的最大快樂。
  
  也許,我們低頭看腳下太久,卻未曾抬頭看看月亮。 這篇關於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月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