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那麽大,為何朋友卻越來越少?

Feb19
渴望友誼的你,既詛咒這些人口動不動超過1000萬的龐然大物不夠人性化,卻又仍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老友,隻為進入一個沒有歸屬感的無根之城。
  
  你或許正在經曆一次都市成功學的慢性中毒——你走路和吃飯的節奏越變越快;你一次又一次地不停按電梯按鈕;你總搶別人未說完的話說;你總試圖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你著迷於數字,成功以獲益多少來衡量;你假期不知道幹什麽;你把同事叫對手不叫朋友……到最後,你開始盲目相信效率就是金錢,患上時間強迫症的你,將掏出手機看時間變成每15分鍾必然重複一次的習慣動作。
  
  1、城市越大,朋友越少
  
  急功近利的你,深諳熟人社會的潛規則,卻不過活在友誼虛假繁榮的“扮熟人社會”中;爭強好勝的你,背著最大的壓力,擁有最少的知己,漸漸成為憂鬱症的最佳候選人。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提出過“熟人社會”的概念,認為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張複雜龐大的關係網,人熟是一寶。今天,在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裏,靠人熟肯定不如規則熟更好辦事。正如廣東人可以將滿臉橫肉的女顧客稱為靚女,飯局上的哥們與兄弟稱謂,不過是約定俗成的禮貌用語。
  
  你沒有真正朋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太多人稱你為朋友。朋友關係與同事關係、客戶關係、上下級關係、利益關係糾纏不清。你甚至會懷疑,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真的存在過?當你真正需要知己交心,真正需要援手之時,才發現所謂的朋友,不過是損友。這是都市交友的社會學悖論——熟人社會讓你患上憂鬱症,因為隻有很多熟人的人,才活得比較快樂;陌生人社會也讓你患上憂鬱症,因為沒有任何熟人的人,根本就不會快樂。
  
  2、你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
  
  在發生偶遇新朋友的劇情之前,你先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隻有摩天寫字樓、高密度住宅、巨大ShoppingMall的城市,是不人性的城市。廣場、步行街道、公園,才是城市的客廳。可惜,高昂的地價足夠打破中國人的這種幻想。更多的人仍在為安居之所而疲於奔命,在你家邊上的廣場上喂鴿子侃大山之理想生活仍離你甚遠。
  
  嗯,這又是一個悖論——你幻想應該與鄰居有一個邂逅的公共空間,卻又恨不得你家再增添一個私密的房間。
  
  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美國ABC電視台的電視劇《女人幫》,講的就是大都會裏四個“益友”的故事——她們生活在曼哈頓、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名成利就、穿著高級時裝出入高檔場所,小團體裏互相幫助、自開自解。
  
  拉幫結派的確是對抗殘酷城市的最佳武器——女主角Mia為了一個職位擠掉了作為競爭對手的未婚夫,甚至失去馬上即到的婚姻,但她沒有任何自我檢討,隻要一個閨密聚會就破涕為笑。
  
  雖然觀眾是和小資生活並不沾邊的師奶們,但肥皂劇總能表達出孤身奮鬥者的城市理想。古龍說過:“女人與女人之間雖然很難交朋友,但女人總是同情女人的,因為她們覺得隻要是女人,就值得同情。”用這個定理分析女人幫未免膚淺,有上海女青年看透了這種關係的本質,並宣稱自己發現了大都會中最牢固的朋友關係——不能誌同道合,至少門當戶對。
  
  真正的友誼是無價的,但在大城市中,每一個人,包括你本人,卻被貼上了標簽和屬性。你在挑選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挑你。眼緣隻是假象,背後的價碼才是真相。
  
  4、朋友相處時間進行效益化計算?
  
  在講求效率的快城市,慢生活隻適合無業青年或文藝份子。我們的時間敵人實在太多:一條隻有二車道的堵塞馬路、一份不科學的工作單、一場毫無營養的談話、一部讓你覺得生命被延長的爛電影、一個總是叫你接兒子放學的老板、一個你根本不想玩卻天天在玩的連連看遊戲,都足以造成你時間表的緊張。
  
  那麽,你還有多少時間尋知覓己,好與你促膝談心?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實業家富蘭克林在其編撰的《致富之路》中收入迷惑世人的格言:“時間就是金錢”。當你活在信奉時間信條的大城市中,你會不會在不知不覺間對朋友相處時間進行效益化計算?
  
  等你有時間的時候,你沒有朋友;等你有朋友,你卻沒時間。
  
  作者|黃俊傑 這篇關於城市那麽大,為何朋友卻越來越少?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