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

Feb19


清華夢
小時候,媽媽給我一個夢。她指著一個大哥哥的照片對我說,這是爸爸的學生,他考上了清華大學,他是我們中學的驕傲。長大後,你也要進入清華大學讀書,為我們家爭光。我不知道清華是什麽樣子,但是我知道愛迪生和牛頓的故事。清華,大概就是可以把我造就成他們這種人的地方吧。我幼小的腦海裏就想象出我能在清華做的事情……我的臉上浮現出笑容。我說我要實現這個“清華夢”。這就是清華夢的誕生。

小小科學家

我相信每個人在小時候都跟我差不多,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魯迅有他的百草園,我也有我自己的"實驗田"。如果說小時候的魯迅是一個藝術家,那麽小時候的我就是一個科學家。這麽說可能有人要說我口氣太大,張口閉口就是這家那家。然而在我的字典裏,"藝術家"和"科學家"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人,它們隻是貼在人內心的一個標簽。如果一個小孩專注於內心對世界的感覺,那麽他就是一個藝術家。而我不是。我的大部分興趣是在了解世界是怎樣運轉,甚至不惜代價。也許大部分男孩子都是這樣。

我小時候住在父母執教的中學裏。兩間平房,門口有一小塊地,媽媽在裏麵種了一些菜。我們一家三口雖然窮,但是過著寧靜舒適的生活。我們在這個地方一直住到上初中的時候。這些房屋記錄著一個年幼的科學家的探索和實驗,直到它們被夷為平地。

媽媽拒絕讓我養貓狗,她說凡是會拉屎的都不養---除了我。所以我小時候就喜歡與螞蟻作伴。我總是試圖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去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我可以一整天的觀察我家屋簷下的螞蟻來來去去。看見他們用觸須碰一碰,然後各自分頭走開,我就會想它們到底說了什麽。我在想,能不能用一種方法解開螞蟻語言的密碼。我從書中得知螞蟻洞裏有蟻後,她有很大的肚子。為了一睹芳容,我開始試圖水漫金山,把水往螞蟻洞裏灌。我有時一個下午就幹這種事情,卻沒有一次成功看到蟻後。後來才知道螞蟻是如此精明的下水道工程師,水大部分都滲到地底下去了。可是我不甘心,我開始試用別的辦法。比如在洞口放一塊糖。可是蟻後架子太大,終究不肯出來,讓別人幫她送飯進去。

有人說,這個世界最後不是毀在瘋子手上,就是毀在科學家手上。世界上如果隻有科學家是很可怕的,比如他們會發明高效的殺人武器。我發現疏鬆的棉絮可以迅速的燃燒,就想出一種慘絕蟻寰的大屠殺實驗。我先把糖水滴在地上,等螞蟻把那個地方圍個水泄不通的時候,鋪上棉花,點火……現在想起那些勤勞的小黑頭都變成灰燼,我仍然心驚肉跳。他們的靈魂會來找我報複嗎?後來這個實驗有一個升級的版本用的是浸泡過一種化學藥品溶液的紙,文火燃燒,由於燃燒速度慢,殺傷力不大,這個實驗可以測試螞蟻的逃跑路線。我還用活螞蟻進行過心理實驗。首先用破襪子摩擦塑料尺產生靜電,然後放在一隻正在行走的螞蟻身後不遠處。螞蟻走不動了,我就開始推測它在想什麽,它感覺到什麽。它可能會覺得有外星人?但是由於尺子拿開以後,它若無其事繼續走,我猜它隻是有點納悶,而不驚慌。但是反反複複幾次之後,它明顯有罷工的意思,似乎忘了自己要去幹什麽。後來我又發現螞蟻被吸到塑料尺上之後會由於帶上相同的電荷而被"發射"出去,就像人間大炮一樣。注:"人間大炮"是日本電視劇《恐龍特急克塞號》裏的一種可以把人當作炮彈發射的威力很大的電磁裝置。

一點微小的發現,就可以引發大量的探索和實驗。這就是我在那個年代的特點。雖然媽媽也逼著我練習書法,繪畫,還多次獲獎,但我不喜歡這些東西。我似乎生下來就是科學家,不是搞藝術的,不過也許隻是媽媽的強迫讓我反感了藝術而已。物理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它讓我了解到世界的奧秘。我一般開學前幾天就會把物理書上的實驗都挑出來,費盡辛苦找到材料實踐一番,心裏美滋滋的。上學真是快樂!

失之交臂

上了高中,由於課業的壓力,我的生活逐漸改變了。為了考上清華大學,我努力的學習。拋下我的毛筆,拋下我用來做實驗的螞蟻,電池和線圈,拋下除了考試科目的一切。在老師眼裏我是一個聽話的好學生,在媽媽眼裏我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每天早上按時起床,吃一大碗媽媽做的麵(為了補充一上午學習需要的體力),然後衝進教室,按照預設的程序開始讀書,做練習題。似乎一切都有條不紊,順利進行。可是……

忽然有一天我發現,我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紙上進行的,看書,做習題。試卷和複習書讓我變得變得麻木。我想這樣下去我就不再像愛迪生和牛頓了。於是我開始調皮起來。我不但要做考試的題目,還要做更難的題目。做了物理奧林匹克的題目,接著就想看大學的物理書,接著就想恢複我小時候的實驗的愛好。老師輔導自習時經常被我纏住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那其實是我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終於有一天,在我要求他跟我合作製造一個磁懸浮陀螺的時候,他顯示出了不耐煩:“王垠,你讓我先回答別的同學的問題好不好?你的問題對考試沒有好處。” 我呆住了,啟發我讓我愛上物理的人,盡然對我說出這樣的話。後來想一想,他也是無奈啊,不過我從此再也不想問他任何“超綱”的問題。

高二的時候媽媽就拿回一份前一屆的高考題讓我做,我隨手一做就得了一個當時可以考上清華的成績。我的心裏想,清華我來了。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會拿到錄取通知書了!從此我就不再把高考放在眼裏。我開始鑽研越來越難的題目,進行越來越離譜的實驗。我想,清華裏麵應該都是我這樣的學生吧,我會有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不用再跟這群隻會做題的呆子在一起了。

可是我的行為總是受到老師的壓製,他們要把我們變成考試的機器。他們告訴我,沉下心來做習題,考試才能有把握。媽媽也幫著老師勸導我。看,一班的某某某這次模擬考試數學成績比你高,多努力一下吧。我哪裏聽得進去,我才不在乎這點分數,我能解決更難的問題,老師都沒法解決的問題。我開始有了逆反心理,開始早上懶床,裝病請假不去上課。班主任,校長多次找我談話,說我要沉下心來準備考試雲雲。但是我根本就聽不進去,我鄙視高考,覺得他們沒有資格出題來考我。然後我就有了心理疾病,大概是強迫症。高考語文的時候我居然懷疑監考老師認為自己在作弊,接著好像真的怕被抓住了一樣,手發抖,頭冒汗。然後我又想要是考不好,以前的優秀會不會也被人懷疑?他們會不會以為我以前的成績全都是作弊得來的?手就抖得更厲害了。這時候,監考老師可能發現了我的情況,真的走了過來,站在我身後。害得我好幾分鍾不敢寫一個字,因為手已經完全不聽使喚。不過他還是走開了,這可怕的高考終於結束了。

我們是考試前填的誌願,我根本不考慮其他學校就隻填了清華。後來媽媽研究了一下,幫我添了一個天津大學在第二誌願。以下的誌願全部空白。大家覺得我真夠大膽,可是我的心理狀態讓我發揮完全失常,比清華的最低分數線還差兩分。特別是語文,才96分。天津大學第一誌願收滿不要我。昔日的好學生,居然到了落榜的下場。我真的那麽好嗎?我問自己。我太驕傲,才落到如此地步吧。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應該那樣瞧不起高考。看著爸爸的愁眉苦臉,媽媽的嘮嘮叨叨,真是生不如死。複讀嗎?那會是噩夢的繼續。我不能再在這個學校待下去。再麵對題海,我的心理疾病會讓我自殺的。碰巧四川大學來招收高分落榜的學生,還給了我隨便選擇專業的機會。媽媽說,計算機現在很火熱,出來好找工作。我雖然對工作不感興趣,但是我比較喜歡寫程序,於是就進了川大計算機係。

兩度退學失敗

不能不說進川大是個沒有選擇中的好選擇。大學生活自由一些,我至少不會走上自殺的道路。可是我的毛病仍然在繼續,我永遠不滿足學校裏能學到的那麽點東西。老師基本是照本宣科,我逐漸不再滿足這種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我覺得完全沒必要上這個大學。

川大的環境我實在無法忍受。軍訓的時候受夠了同學和教官的委屈,我就想退學。我們的軍訓是在一個戒備森嚴的炮兵基地裏,心裏的苦向誰說啊!有一天我們正在路上齊步走的時候,我忽然看到一個女人挽著一個軍官走了過來。那個軍官的老婆怎麽長的這麽像我媽媽!要是媽媽來到我身邊該多好!沒想到回到營地,團長(原來是連長,我們來軍訓他就升一級做團長了)說有人來探訪。我走過去,居然發現是媽媽!因為聽說我想退學,她急忙向學校打聽了軍訓的地點,幾經周折跑過來,是那個軍官帶著她混進來的。我想我媽媽要是轉行當間諜一定是個好料子。她說已經幫我辦了退學,學校同意了,回去好好複習,準備考上清華…… “好好複習,好好複習”……我的腦海裏又浮現出高三的情景,這次我要跟一群更沒用的複讀的人在一起。腦子一陣疼痛之後,我說:“媽媽,我不想退學了。”

可是軍訓回到學校,發現宿舍如此差勁,我又想退學。媽媽又來幫我辦理手續,可是結果我還是由於懦弱反悔了。害得學校辦事的老師都罵我: “你這個人簡直神經病!” 對啊,我確實是有病,不過我的是精神病,不是神經病。我恨我的高中,我恨我的大學,我恨高考,我恨中國的教育!是你們讓我生病的。可是媽媽,她為了我已經費盡了辛苦。我不能再這樣周折下去。我自己在學校裏好好努力,準備考上清華的研究生吧。

學校住宿環境很差勁,又經過好多麻煩事,我終於決定在校外去租房子住。後來我開始玩滑板,它讓我變得勇敢。我心裏逐漸平靜下來,可以用心看書了。大二以後,我的學習生活才逐漸進入正常,自信開始恢複。

夢的複蘇

記得川大教Pascal語言的老師第一堂課就對我們說:“我們學校就是落後啊。外麵公司裏都用C, C++了,我們還在教Pascal。你們以後要出去工作恐怕還是得學學VC什麽的。” 於是有的同學開始抱起一本本像“XXX聖經”之類的書開始學習,上數學課也在看這些東西。我當時自愧不如啊。自己就是小學的時候玩過一下學習機,可以說沒有任何計算機基礎。輔導員也經常誇他們幾個動手能力強,以後公司就需要這樣的人。他們出口就是Bill Gates, 世界首富雲雲。軍訓的時候聽著他們說什麽DOS, 溫95,我就隻有張著嘴崇拜的份了。才想起我高中計算機競賽的時候一道有關DOS命令的題沒有做出來,現在聽他們說才知道原來DOS是個“操作係統"。那操作係統又是什麽,他們說每個電腦上都必須有一個操作係統……我真是愧不如人 -_-!

正在我決定鼓起勇氣後來跟上,準備拿起一本DOS大全從頭啃起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Linux。後來又因為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接觸到了Knuth。我才發現,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原來如此低級,有些東西學了就過時,學它幹嗎?我並不比別人落後多少。我一再的思考,什麽是計算機科學?是什麽讓我們計算機係的人不同於其他係的。我有時候認為有了答案,但是後來答案又被我自己推翻。在思想的混亂中,我發現我逐漸擺脫了旁人的標準。我不再想像別人那樣去考計算機等級考試,對微軟的認證也不屑一顧。我自己學會了Linux,還會很多種當時別人聽都沒聽說過的計算機語言。我學會了LaTeX,還因為找出Knuth書裏的錯誤得到兩張支票和一些禮物。這並不是什麽值得炫耀的,但是這給我對計算機的興趣很大鼓舞,我從此更加認真的看書。上課要不就逃掉,背地裏拿著大部頭的“龍書”之類的原版英語書啃。要不就看我打印出來的GNU的一些資料,完全不聽老師講。期末劃重點的時候也不去,考試卻總能考個八九十分。總有幾個女生排名在我上麵,不過我不在乎這點分數,考試和分數不再能評價我。同學們大概都覺得我是一個怪人,後來畢業了我才聽他們說,他們管我叫“怪才”。我如此努力的學習著,對別的事情充耳不聞。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畢業就離開這個鬼地方,進入清華大學上研究生。雖然大家不理解我在幹什麽,清華的老師應該挺在乎我學的東西吧。

可是我沒有想到,在我死啃書本的時候,我的創造力正在離我遠去。在我盲目接受我認為高深的材料的時候,我失去了自己的創造。我成了比別人稍微好一點的技術工人,不再跟愛迪生和牛頓是一類人了。我高中的時候拚命想保存的創造力已經在苦讀之下消失殆盡。我看書的方式變得順序化,總想從頭看到尾。我的高中老師們的目的,中國教育的目的,終於快達到了。

清華,我來了

大三的暑假,我來到清華想拿一些考研的資料。這是我夢中的地方呀,美麗的校園,比川大要大上好多倍吧,腳都走痛了才走到招待所。去係辦,一個辦事員態度很不好的給我一份資料。哎,學校好,人脾氣就該大啊。忍了吧,要是真能考進來就好了。

後來聽一個老師說清華有一種學生叫“直博”,可以碩博連讀,五年拿到博士學位。隻要麵試通過就可以進來學習。我心想這種方式好啊,我平生最討厭的就是考試了。出高考題的那幫人,他們有什麽資格考我!考研資料也是遍地飛。寫了幾本複習材料就自稱什麽“一代名師”,我最看不起這種人了,就會賺錢。我如果可以獲得“直博”的名額,就可以永遠擺脫他們了。想一想,要是碩士三年,博士三年,就要六年。現在五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還不用考試,真是太好了。可是我又有什麽資格獲得清華的直博?我在川大從來沒聽說過這種東西。

於是我就開始打電話聯係老師,跟他們談談。麵對他們的眉頭,麵對他們的笑臉卻無可奈何的說“沒有名額”,我都感覺沒什麽希望了。一個院士甚至對我說:“你們四川大學是什麽學校?二流都算不上,最多算個三流大學。你怎麽能來我這裏!” 我深受打擊,可是我還是沒有放棄。最後我找到了一個老師,我們一開始就談的挺投機。他聽說我跟Knuth有過聯係,挺高興的說,哦我知道他,好多年前來我們這裏做過報告呢。我終於覺得找到了知音,於是決定就跟著他學習。老師找好了之後還有一個麵試,是別的老師參加的,我說什麽他們似乎沒有認真聽,就一個勁看我的考試成績這種我不屑一顧的東西。我麵試時特意穿上了Knuth送我的MMIX T-shirt,他們大概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我也沒有提起。

不過老師隻對我的體育成績提出了疑問,說你怎麽才80多分?你的身體能不能勝任繁重的學習任務啊?我笑著回答,我每天還跑5000米呢,我們學校打分比較嚴,難道清華的學生體育都考90?麵試就這樣通過了。

推薦信與散夥飯

麵試通過後回到學校還要辦一些手續。成績單,推薦信等等,跟申請外國大學研究生院差不多,讓我感覺挺正規的。院長對我挺好的,同意幫我簽推薦信。可是簽完字之後他對我說:“你別以為他們覺得你是個人才。他們是根本招不到人!他們那裏像你這樣的學生都出國了,剩下的是最差的。誰想讀博士啊?你別太高興了。” 我笑著應付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在心裏卻不斷為自己的選擇辯護。清華一定是好樣的,不會讓我失望。它是我的夢啊。

很多麻煩的手續之後,終於拿到了我夢想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以離開川大這個鬼地方了。畢業的散夥飯上,看著大家喝得酩酊大醉,還有人在咆哮說居然連川大的文憑都沒拿到,我一個人默默地想象著即將到來的清華的快樂生活,暗自慶幸。

散夥飯到了尾聲的時候,我詫異的看到一個平時不太熟悉的同學拿著一杯啤酒走過來。我挺緊張,我最不喜歡別人給我敬酒了,說是客氣,其實很虛偽。沒想到他說:“我敬你一杯,大牛人。聽說你被清華大學錄取作了博士。我幹了,你隨意。”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一向不知如何應付別人的恭維。還好他沒有讓我也幹杯,倒是夠尊重人。沒想到喝完他接著說:“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我很仰慕你,你是真正喜歡研究的人。可是我要告訴你,清華的人並不會比我們好多少。大部分人也隻是想混一個學位,將來找個好工作。沒有多少人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的,你去了必定很孤獨。我就很奇怪你這樣的人怎麽不出國呢!你會後悔的。”

我有點不高興了。一個人說你的選擇是錯誤的,你的反應是什麽呢?反正我當時為我的“清華夢”作了一番辯護,說我進去自己好好研究,應該還是能夠很好的,畢竟這是我從小的夢啊。可是沒想到,他說的居然是對的,我現在開始感謝他了。

計算幾何,創造力的複蘇

清華還是一樣的上課方式,大部分課也是很多人一起上,一起打瞌睡。老師也是照本宣科,我居然發現他們其實跟川大的老師沒什麽區別。清華的不同之處就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原來進行的一切娛樂活動都不見了人影。原本每天晚上都有人一起玩輪滑,考試的時候就隻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因為大家都怕考試,開始熬夜複習了。還有就是上課不容易逃課了,有些老師會突然點名,缺席會嚴重影響最後的成績。

對於博士生,傳說還有一個規定,那就是後10%淘汰。也就是說,不管你成績如何,如果成績排名在課程的後10%,那麽就要重修。而如果兩門功課重修,就會被開除。麵對如此殘酷的規定,很多同學都惶惶不可終日。我就是在隔壁同學的嘮叨聲中度過了第一期。不過我還是沒有把考試當回事,所以我也沒有去驗證這個說法的官方真實性。我仍然不去聽老師劃重點,我仍然不覺得老師出的題目有什麽好,我仍然討厭有人讓我們用手算矩陣。可能覺得太殘酷,還是覺得要是開除了博士生誰來幹活,這條規定後來改成了如果博士生上了80分就可以不重修。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覺得考砸的科目也上的了80,故意放我過去的嗎?

但是我的生命中出現了這樣一門課程。它改變了我對老師的看法,讓我覺得上課原來也可以如此有趣。這就是計算幾何。上課的人很少,隻有十來個人。因為聽說這門課很難,很多同學都沒有選。但是我就是那種知難而進的人。老師上課的方式跟別的課程很不一樣,大家坐在一個小教室裏,老師有精美的幻燈片,有動畫,不時還插入一段大科學家,大哲學家的名言。上課時老師會停下來很多次讓學生提問題,下課大家都積極踴躍的討論新奇的問題。課程的評分方法也很特別,平時成績占到30%的分量,作業分為幾種分值,可以自己選擇做不做,作業的總分數乘以30%,加上最後大作業的分數乘以70%,就是最後的得分。說真的,這門課太有趣了,我就隻逃過一次課。但是還是有時候人數不到一半,因為其他課程壓力太大,有人都去複習別的課程了。但是鄧老師從來不點名,還對逃課的同學表示同情。還問我們在座的有沒有其他課特別緊張的,下次課可以不來。真是讓人感動。

我就是在這門課上認識了王益,我們親密無間的合作,讓我領略到了什麽叫做研究。大作業的時候我們在一個小組,其實是三人一組,但是那第三個人其實什麽也沒幹。我和王益決定寫一個3D的Voronoi圖掃描算法演示程序。王益的3D圖形編程能力很強,所以他做界麵,由我負責算法生成數據作為後端。我們分別在自己的機器上編寫程序,不時的打電話討論接口的設計問題。我找到了Bell labs 的 Steven Fortune 的算法程序,決定看懂它,然後改造成演示需要的分部運行的算法。但是 Fortune 的程序幾乎沒有注釋,而且使用了一種奇怪的數據結構,很難理解。Fortune 還在程序裏說到,這個算法雖然有效,但是對於程序員來說是一個挑戰。所以我email請他給我一份算法論文的拷貝,他同意了。但是一個月之後,信才到我手裏,那時我們已經完成了作業。因為我花了一個星期看懂了他的程序,還換掉了他的麻煩又低效的數據結構。隨後成功的把後端與王益的前端設計好接口聯合。等我看到 Fortune 的論文,發現程序裏麵其實已經改進了論文的核心內容。其中的parabolic transformation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實現。我深深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也許先有了他的論文我反而會被誤導,寫不出實際可以運行的程序。

由於我們的團結努力,老師對我們的大作業非常滿意,他給了我們最高的分數 100。由於我們兩個都在課下超額完成作業,所以總的分數我們兩個都是滿分。這是我闊別已久的100分。隻有在小學我才拿到過這種分數啊!對於一個對考試成績滿不在乎的人,100 又意味著什麽?如果是別的課程我會毫不在乎,就像我得了80分一樣。可是這個100分是我們團結研究而來的,它包含了對我們的合作意識,對我們的友誼,對我們的熱情的肯定。雖然我覺得我們的東西還有改進的餘地,但是我接受這個100分!也隻有這樣的課程,我才可能得100分。

從此我感覺到了什麽叫做研究。這跟我小時候幹的那些事情沒有什麽兩樣。你在身邊發現一個問題,想知道為什麽。然後你就想去獲得解決這個問題的知識。你去看書,你去問專家,你上網去搜索。如果沒有發現答案,那麽好啦,你就可以自己試圖去發現為什麽,這是最有趣的部分。知道了為什麽,就想讓這個東西有用處,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好處。這就是研究。

《完全用Linux工作》與TeX的推廣

這麽說來我還是對清華有些好感。遇到一個好老師讓我從呆頭呆腦的技術工人的狀態恢複過來,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第一年把所有的課程上完之後,我就發現原來清華所謂的“研究”是如此混沌。其實清華大部分人進行的所謂的“研究”是什麽呢?其實就是寫作,不是科學研究。這一點以後我會詳細敘述。

遠遠看去外觀華麗的有著先進的工作站的實驗室,卻沒有可以安心看書的地方。機器挨著機器人挨著人,書都沒地方放。師兄師姐們都在忙著用 word寫論文,不時有兩個人隔著幾行機器大聲談話。實驗室通風不好,還有一個大型工作站在嗡嗡作響,我進去一會兒就覺得頭暈,所以後來就不想去了。PC 機以前都是公用的,每次都會用不同的機器,卻沒有我想用的軟件,麻煩死了。好不容易實驗室買了新機器分配給個人,裝上一個 Linux 係統開始寫程序,還在Sun工作站上安裝了多達1G的GNU程序。卻被一個師兄嘲笑說那種跟DOS一樣落後的東西你居然也用。於是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完全用Linux工作》,放在主頁上駁斥這種觀點。矯枉過正,確實寫的優點偏激,結果引起網上linux界軒然大波。後來我又發現幾乎全校的論文都是 word排版的,那些公式質量太差,看起來頭痛,才發現很多學生害怕數學的原因之一。所以又寫了文章宣傳 TeX,希望中國產生更多漂亮的數學書。這下子我出名了,真沒想到,出名不是因為我的研究成果,而是因為這些業餘的東西。我起初不希望我因此出名,但是看到旁邊的人都用上了 TeX,我覺得我還是做了一件好事,至少讓論文看起來漂亮了一些。

可是論文的內容,卻是我永遠的痛!

培養計劃

我在第一年就把功課全部上完了。本來我想多選幾門課,比如法語,可是清華的博士要選課需要提交一個“培養計劃”給導師簽字。導師同意之後才能修改。導師看到我選了法語,就說這個第二外語還是自己學學就行了吧,旁聽也行啊,我主要是怕你課太多了考試不通過就麻煩了。我當時沒有說什麽,就把法語去掉了,隻留下剛夠學分的課程。其實我還想選很多的,體育,音樂什麽的,都不好意思跟導師說。後來才知道宿舍對門的碩士生選了鋼琴課他們導師都不管。為什麽我們就受到如此待遇?

可是沒有把法語加到培養計劃卻成了我的遺憾。有一個新學期我去旁聽了第一節法語課之後老師就說,我知道很多同學是來旁聽的,這樣教室裏人太多了,效果不好。這對自己對大家都不好,下次請旁聽的同學不要來了。我臉皮薄,下次就沒有去了。後來自己想自學卻又沒有老師教,看了十集reflet之後就此作罷。

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清華不需要全麵發展的博士生,而其實導師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學生的能力。導師並不是真的為我們好,而是不喜歡我們上課,因為上課不但會花掉研究(或者幹活)的時間,而且讓他們眼界太開闊,這樣學生會很容易有別的選擇而走掉。所有的活動:助教,實習,都必須有導師簽字。而大部分導師就會找借口不讓學生幹這些事情。不給他們助教和實習的機會,讓他們以後不好找工作,隻能為自己服務,或者為自己的熟人服務。甚至這次我去西藏,要辦邊境證都要有導師簽字。辦事的老師說,沒有導師簽字,你跑出去了不回來怎麽辦?大媽,我跑那種地方幹嗎?

除了這些,還有兩大法寶就是博士學位和違約金。清華的博士學位有多值錢知道嗎?不知道?那麽博士退學要交幾萬塊錢的違約金,這下大部分窮苦學生怕了吧。這就是你們的賣身契。清華就是這樣把研究生牢牢地控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我對一個如此害怕學生跑掉的不自信的學校還能說些什麽?如果你是好樣的,就不會害怕我們跑掉!該跑掉的最後終究會跑掉。

我的自我培養

在學習上,我永遠是個吃不飽的人。選不了課,我就去旁聽。旁聽後覺得老師講的不好,我就自學。在我有空的時候,我就會去圖書館借書看。在我本科的時候,我就已經發現自己的一個特點,我會很快發現新的東西,並且學會使用它。雖然這些東西並不是創新,但是它們豐富了我的技能,讓我有更大的能力去進行創新。我經常順藤摸瓜似的從一個問題搜索出一大串我想知道的東西。然後借一大堆書回來,每本看一點點,隻為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計算幾何課的一次作業,我為了寫一個算法的演示程序,花了3天時間學了一點Java語言,正好能夠完成那個程序。我開始接觸到TeX的底層細節,看完了The TeXbook,並且找出一道練習題答案的錯誤。開始移植gbkfonts程序,作為我的CWEB語言的練習。看完了幾乎所有 Xlib 的手冊,了解了 XWindow 的工作原理。我接觸到 Scheme,並且做完了 SICP 的大部分習題,還自己想出好多問題用Scheme實現算法。後來花了好幾個晚上,把MIT課程6.001的錄像下載回來。我才發現教授上課可以如此搞笑有趣,上課時戴上巫師的帽子,做一些滑稽的表演。我終於明白,有的計算機科學家居然可以去好萊塢演電影 :) 這個課程讓我領會到 LISP 的強大,改變了多年以來對這種古老語言的誤解。它讓我感覺到在看似紛繁複雜,不斷更新的計算機語言的世界,還有那麽一種永恒的美!接著我又學會了 Common LISP,並且開始用它來設計研究計算幾何的一個函數庫。另外還找了一些希奇古怪的程序來玩,寫了一些心得體會放在網上給別人看。

我意識到自己數學還不夠強,甚至有些怕,就開始看一些數學方麵的書。Concrete Mathemtatics, What is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Hypothesis, Godel Escher Bach, ... 雖然每一本都沒有看完,但是我逐漸相信自己的數學能力,發現數學原來如此有趣,並不是做習題那麽枯燥,也不像一輩子就拚命證明一個定理那麽清高。才發現國內很多數學書用難看的符號把學生嚇倒了,其實想通了就是很直觀的原理。

我看了電影 A Beautiful Mind 之後深受感動,就去買了一本原著的書,它是數學天才John Nash的傳記。它描寫了20世紀初的Princeton,一群科學家生活的情景。我眼前浮現出在一個房間裏,一群人在喝茶聊天下棋討論問題激烈爭論。我發現我從小內心向往的,就是那樣的地方。我看到Nash是如何用“頭腦暴力”解決一個他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問題。原來隻要有了問題和探索的精神,就會有動力去獲得解決它所需要的知識,最後將問題解決。發現有用的,重要的問題,而不隻是尋找困難的問題,這樣才會對人類有價值,才會有動力。我還看到一個真正的數學天才是怎樣的喜歡惡作劇,又怎樣因為過度的傲慢狂妄,想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天才而發瘋。我發現世界上有遠比科學更寶貴的東西。我開始悔悟我高中時對待成績不好的同學的態度。我不是一個天才,但是我要做一個好人。

但是我的研究卻沒有多少進展,至少我自己這麽認為。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就是沒有真正的討論,沒有真正的問題。

我們也有討論,原來是這個樣子

上完課,就該開始搞研究啦。可是研究什麽呢?老師給我幾篇論文看,意思是讓我看看有沒有什麽想法。

我開始感覺沒有頭緒,就跟導師說能不能找師兄師姐跟我討論討論,還有別的人在做這個嗎?他說,就你一個人做這個,每個人做一個題目,獨立思考,這就是研究。我覺得是啊,我應該獨立思考。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行啊,我想實現一個想法,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有人試過失敗了。實驗的時間開銷會比較多,所以我想知道那麽多厲害的人,為什麽都不用這種明擺在那的方法?當我再次提出需要討論的時候,他似乎有點生氣的說:”你為什麽總是想有人跟你做一樣的東西啊?你不是想抄襲別人的論文吧?” 我不發話了。繼續做我的實驗,結果確實不理想。雖然自己實踐很重要,可是要是能利用別人的經驗,何樂而不為呢?這並不是偷懶。如果有人討論,很多時候一個人提出一個問題,另外的人可能就會告訴他這個問題是不是有人做過,有什麽重要性,憑直覺告訴他有什麽難度。可是如果沒有討論,連問問“有沒有人做過”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我就經常上網看看國外的大學怎麽搞研究,發現他們都有 seminar,討論組。A Beautiful Mind 描述的 Princeton 以前的天才們每天都在一個地方喝茶,討論問題,爭得麵紅耳赤,回家分頭思考,做實驗,第二天喝茶時再討論。那就是我從小夢寐以求的生活啊!計算幾何課已經讓我愛上了與人合作和討論的方式,現在卻孤零零一個人了。我必須告訴導師,合作和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據理陳述之後,他說:“好吧。反正師兄師姐各自有自己的事,你要討論什麽就跟我和你副導師討論吧。” 於是我就開始了跟他們兩個星期一次的見麵討論。每次討論都感覺他們不知道我在說什麽,他們心裏想的都隻是這個能比別人的好多少呢?能不能投到這個會議呢?如此宏觀。我覺得跟他們討論完全是浪費時間。

後來課題逐漸有了新的同學加入,導師決定跟中科院數學所的人一起申請一個項目來研究。於是我們每兩個星期去中科院討論。不過感覺他們那邊也差不多。中科院的老師覺得他們的研究太理論,期望我們能給他們帶去一點實際的東西。可是我們也沒有什麽實際的東西,所有的問題都是從別人的paper裏看到的。副導師就開始跟他們說這個問題有多麽多麽重要…… 他們也借此機會開始研究以前放下的一些問題。總之討論的感覺就是沒有目的,沒有主題。有時有人說他在想一個什麽問題,說了一會兒就被否決了。有時候就是一個人看了一篇paper之後做一個感想。我坐在那裏就在想,我們到底在幹什麽?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什麽東西值得研究,還研究什麽?後來師弟師妹們就開始考慮把問題變一變,看看能不能產生新的問題。他們的做法,我跟他們開玩笑說就是“有問題也要解決;沒有問題,製造問題也要解決!” 他們笑著點點頭,“本來就是這樣嘛。沒辦法啊。”

博士生論壇的時候,同學們都覺得有類似的問題,討論不足,交流不足。所以我提議成立一個類似國外大學的 Common Room,用來討論問題。可是大部分老師說:“這樣一個房間,天天都要有那麽多人在裏麵待著。誰來出這個錢?” 是啊,老師自己的辦公室都要錢,哪裏可能有什麽 Common Room?就算有了 Common Room,在裏麵討論的無非還是文章發到哪裏的問題。製度決定了行為,我的設想太理想化了。

分析一下,為什麽老師不提倡討論呢?因為問題是有限的。老師辛辛苦苦這麽多年搞來搞去都在搞這些問題,分配給你們每人一個,互不衝突。要是兩個人都搞一個問題,這下好了。出了成果論文歸誰?學校要求必須第一作者才算論文數。要是兩個人都寫論文,那麽投到同一個會議肯定有一個要被 reject。這樣對集體發展不利嘛,大家不就是發幾篇論文混畢業嗎?何苦?

paper, paper, 還是paper

說到paper我就痛心。我的方向上我至今還沒有看到幾篇我覺得像樣的文章。我主要進行集成電路布線算法的研究。看起來高深,其實是很簡單的問題,一個平麵上有一些點是電路裏的電極,現在需要用銅線把它們連起來,怎麽樣讓連線的長度或者時延最短?這個問題跟幾何上一個有名的問題 Steiner tree 問題有關係。我的導師就是以前寫了一篇這樣的paper發到IEEE transactions。

已經畢業的一個師兄就在他研究的基礎上修改來修改去,發了好幾篇paper。英文的不夠還翻譯成中文,投到國內的期刊。後來一個師姐又在這個師兄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又發了好多篇。可是在我看來,他們的論文純粹就是炒冷飯,沒有什麽創新。一個問題解決了,那麽解決問題的人顯示了他們的聰明,至於這個問題對人有什麽用,他可以暫時不管(雖然我也嚴重反對這種做法)。後來又有人來搞這個問題,多半是被老師分配來的。他也小修改一下,修改想法其實不費工夫,主要是你怎樣把你的 Introduction 寫好?可以讓別人覺得你的工作有意義?這就是功夫。作家的功夫。我有一次麵見INRIA的頭目 Jean-Claude Paul 時,他就對我說:“Tsinghua students are all writers, not scientists.”

現在清華研究生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寫好paper,然後找個地方投出去。SCI 的最好,EI的其次。偏僻的沒人看的雜誌也沒關係,交錢也沒關係。我就知道日本的一個SCI索引的期刊收1000美元的版麵費。導師出錢,不投白不投,投了好畢業嗬!

現在我也被“分配”來做這個問題。雖然說是一個有名的問題,但是這個有名的問題已經被研究了好幾十年了。有很多挺厲害的人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為什麽研究這個問題?我至今沒有搞懂。

開頭導師隻是給了我兩篇paper,據說是以前他一個得意門生寫的,美國某大學的副教授。其中有一篇說是如何在不構造 Delaunay triangulation的情況下生成 MST (最小生成樹)。看到這篇文章開頭說在 rectilinear metric下, Delaunay triangulation 就不能用來構造 MST 了,所以他設計了一個新的算法。這個算法比起 Leo Guibas 的算法更加簡單。文章裏還提到一次 Matroid,讓初出茅廬的我覺得高深莫測。我還專門去借了一本《Matroid Theory》來看,其實他的論文剩下的部分跟Matroid沒有任何關係。可是我對“Delaunay triangulation 不能用來構造 RMST” 這個說法產生了懷疑。經過理論分析我覺得即使在 rectilinear metric下,Delaunay triangulation 也可以用來構造 MST 的。我覺得作者隻是故意這麽寫,想為他設計算法的動機找一個借口。我決定實踐我的想法,寫一個程序從Delaunay triangulation 構造出一個 RMST。這本身不是什麽創新的工作,可是我卻在想,這樣一個東西能不能用來構造 Steiner tree 呢?後來我真的就想出一個辦法。實驗表明我的算法比以前的算法要快幾倍。

這是不是說我的算法是一個值得寫paper的東西呢?導師說我應該寫一篇,但是我認為我隻是在挑別人的毛病時意外想出了一個改進的算法,並不會對將來的研究有什麽啟發。雖然程序快了一些,但是很少有那麽大的線網需要這麽快的算法,而且幾倍的提高在我眼裏不算是一個理論上的改進,而且這個算法不能推廣到其他距離空間,可擴展性很低。所以我內心覺得這個結果不令我興奮,不想寫論文。但是在老師的一再要求下,我居然把這個研究寫成了兩篇 paper。按照他的說法:“應該分階段總結你的成果。” 起初投出去的時候評委總是說這個東西不實用,導師說這是評委的問題,他們覺得不實用我們就投到理論一點的會議。經過幾次投稿,還是失敗了。我終於忍不住了,對副導師說出我的想法,我說:“看一個作家的水平,是看他扔在垃圾筐裏的紙。就讓我把這篇paper永遠藏在我的垃圾筐裏吧。” 但是他不甘心,說你要相信自己的實力,然後把我的算法胡亂誇獎了一番。我說我不管了,隨便你怎麽辦。我就開始研究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去了。之後他居然真的投中一個歐洲的會議,是被 LNCS 收錄的,LNCS 是 SCI 索引的,所以我居然有了一篇 SCI 文章!我自己不喜歡的文章也是 SCI 了!

第二篇論文就更傳奇了。幾投不中,就其原因,評委說是沒有和現在“最先進”的算法程序實驗比較。而我沒有比較的程序,就是那個讓我覺得發 paper動機不純的人的程序。沒辦法,求他給我代碼。比了一下,確實比他快。不過我估計他程序寫的有毛病,老是 core dump。而且從實驗數據來看,運行時間增長的速度不符合他論文裏聲稱的時間複雜度。但是沒辦法,他隻給 binary,也不給源代碼。程序快幾倍,很有可能是實現上的問題,而不是算法更好。我的一個師兄以前就把他自己的算法戲稱為“基於bug的優化”。我覺得這樣比較對那個算法的作者不公平,完全沒有發表的價值了。但是沒辦法,誰叫我們都是出來混的,沒有人在乎這些。我還是記錄下數據,添到論文上。一投就中,得了一個最佳論文獎。然後就有一篇校內新聞宣傳:“我校王垠同學獲得XXX會議最佳論文獎。這是大陸學者首次在如此高級別的會議上獲得如此高的獎項。” 這個“高級別”的會議,在我看來就是個垃圾。美國人都把最差的論文投到這裏,就是為了來旅遊一圈而已。

我對自己的做法產生了深深的負罪感,覺得自己正在進入這團混沌,正在被同化。我決定換一個題目研究。我就開始考慮zero skew tree. 找了20多篇paper來看,發現他們沒有什麽本質的改進。而且對於問題本身的價值,他們完全就不清楚。有的作者後來甚至說,其實以前他們考慮的問題是沒有必要解決的,因為實際應用中不可能遇到,我們其實可以把問題變成這樣……本來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事情,又寫成了好幾篇paper。我就是這樣在 paper的海洋中,找不到目標。

我見過的這種低級別的會議,低質量的論文幾乎都是從 IEEE 那裏出來的。道理很簡單,IEEE 會議多,會議論文集都像兩大塊磚頭,還是雙列小字排版,當然能容納下這麽多的垃圾了。所以我對 IEEE 也沒有好感。

火山小規模爆發

第一篇投中了會議之後,副導師很高興的說“代替我去開會”,到希臘Santorini島玩了一圈。回來還跟我說希臘不好玩,好苦啊,幸好你沒去。然後就繼續要我為算法申請一個專利。

寫這個論文我都已經焦頭爛額了,一點都不感興趣。現在還要寫專利,“要像教小學生做這件事一樣,一步一步的把算法寫清楚,舉出實例”。我覺得快不行了,再這樣折騰下去,我到博士畢業也許也就隻搞出這些小兒科東西吧!我終於小規模爆發了一次。我坦蕩的告訴了副導師我的想法,我覺得做學問應該是什麽樣,我覺得這麽點東西不值得申請專利。我還告訴他我對國內的研究環境很失望。

他慌了,可能以為我想要退學,趕忙找我談談。對我說,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大抱負。所以這次就不寫專利了。我知道你想有更好的研究環境,但是不踏踏實實做好現在的工作,又怎麽能有大的創造呢?然後就開始舉愛因斯坦,居裏夫人的例子…… 然後說,其實你在這裏好好努力,將來出國的機會多的是,你想去Harvard也行,你想去Princeton,都行啊!

你說行就行?你去去給我看看?我們實驗室從來就沒有去這些地方的。繼續這樣做下去,以後哪個真正的科學家還會要我?

全麵發展

在對清華的研究完全失望了之後。我就準備考GRE,TOEFL出國了。我去上了一個新東方的班,沒學到什麽英語方麵的東西,倒是接觸了很多新的思想。老羅的言論特別有趣,雖然我不是完全讚同他的意見。寫GRE作文特別培養思維能力。我為了寫GRE作文,常常為了一個不明白的問題到圖書館翻閱英文的哲學書籍,有關教育的書籍…… 對於很多問題我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大學的目的是什麽?人的價值觀是由理性決定的嗎?等等等等。我讀到了亞裏士多德,柏拉圖,康德等人的言論。甚至有個哲學家說 "All Animals Are Equal". 我看了他的文章覺得有很多可以批駁的觀點。我看到迪卡爾的文章,說“要掌握科學就要掌握它的全部”,這句話真合我心意,我就是想做一個懂很多東西的人啊。我想結合藝術與科學。雖然我這個觀點得到一些人的批判,但是我仍然相信迪卡爾。

從這些互相矛盾的觀點中,我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我開始能夠揭開從小蒙在我眼睛上的有色眼鏡看問題。我開始檢查我自己的思維,我以前的觀點。看看它們是否是未經判斷就盲目放進去的。我檢查到很多很多的錯誤。我的待人接物,我對他人的理解上,都有不足之處。我還檢查到媽媽傳遞給我的一些有色眼鏡,小學課本給我們的有色眼鏡。我開始學會用自己新的方式對待他人,看待事物。我不再盲目相信權威,哪怕他是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我有了自己的自由思維。

在那段時間,我感覺我的心智大門被開啟了。我開始嚐試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以及從來不認為我能做好的事情。我一次又一次的相信我能。我能學會畫畫,我能打好太極拳,我能理解古典音樂…… 世界還有那麽多美好的事情等著我去學習去開發啊!

可是,我們卻像囚犯一樣被判了5年在清華。博士學位就是我們的枷鎖。

醒悟,paper的奧秘

清華研究生談論的重點是什麽?是 paper。吃飯的時候談,喝茶的時候談,睡覺的時候也談。隔壁的同學在進校第一年就為paper惶惶不可終日,說:“你知道嗎,他們要求我們發SCI,怎麽辦呢?我幾個師兄都是因為沒有paper延期畢業的。” 這恰好就是那個為後10%淘汰惶惶不可終日的同學。他的老師是個院士,可是他在手下就幹一些寫word文檔之類的雜活還忙得要命,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問題。

後來聽說學校有規定,博士生必須發4篇paper才能畢業,其中必須有一篇是SCI索引,或者兩篇EI索引。看上去冠冕堂皇的SCI, EI,不就是跟 google 差不多的東西嗎?被它索引了怎麽樣了?特別是對文章的篇數作要求,而對質量沒有判斷。我其實讀了兩年都還不知道學校是這樣規定畢業標準的。當我知道的時候,已經有人告訴我SCI=Silly Chinese Index。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學校沒有能力評價學生的水平,就拿文章數來衡量。這樣的畢業標準造就的是怎樣的學生,怎樣的實驗室呢?難道導師真的沒有能力判斷 paper的好壞嗎?有些是,但是有些不是。即使他知道你的論文沒什麽價值,也會叫你發表。我發現paper數量的背後,是某些人的如意算盤。想一想是怎麽回事吧。國家看什麽來撥款研究?看paper。看什麽來評價一個學校的水平,也是paper。國家沒有能力評價你的能力,當然隻有看你有多少 paper。所以有了paper就有了錢。隻要你能寫paper,培不培養你,你將來的發展,關我們什麽相幹?你寫的paper別人能不能看懂,能不能轉化成生產力,管我們什麽相幹?怪不得有的院士想盡辦法也要多收學生,寧願自己幫學生出學費也要他進來。因為學生就是財源。paper可以帶來基金,可以在美國買小車洋房,沒有基金就讓學生幹活吧。一個月幾百塊錢吊著一條命在那裏為你拚命,誰叫他們想要那個博士學位呢!
該清醒了,博士無產階級!告別清華的博士學位
現在我已經厭煩了國內所謂的“學術”。我準備放棄清華的博士學位,出國找個好老師,進行真正的研究。博士第4年了,做出這樣的決定真是不容易。有人告訴我不要放棄,你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羨慕你?你知道一個清華的博士學位有多麽值錢嗎?但是我不能這麽沉默下去了!

博士學位,累壞了多少年輕的中國人!我不再為它浪費我的青春。我知道國外大部分研究也不是那麽好,如果國外也找不到好的老師,我就找一個簡單的工作,和我心愛的人一起生活。有人說這是浪費人才?在清華混沌的過日子才是浪費呢!當一個侍者至少也讓我感到對社會有貢獻,看著顧客滿意,我會露出笑容。可是做一個博士卻沒有。我感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我已經完全看透了中國教育的失敗。我高中的時候就受到它的傷害,這種傷害延續到現在。中國教育已經成為埋沒人才的禍首。留在這個圈子裏就是屈服,我不出聲,大家都不出聲,這個世界就會繼續這樣鬱悶的運轉下去。我今天要對這個係統大聲地說一聲“不!”

我離開了。可是中國永遠也不缺少為清華拚命的人!因為他們的媽媽會告訴他們,清華是全中國最好的學校。你要考上清華,為我們光宗耀祖……

行動

2005年9月22日下午3點,我在東主樓導師的辦公室裏跟導師和副導師再次重申了我的想法。包括以上的一切,和我準備退學,準備10月份考托福的打算。導師經過一番舉例愛因斯坦,居裏夫人,叫我踏踏實實的說教無效之後,嚴厲的批評了我隻顧自己,不顧及教研組為我付出的心血。然後說:“要是你不能再為實驗室作研究,我們就不能支持你了,前兩個月實驗室發的錢我收回。你可以馬上寫退學申請,我們實驗室沒有什麽損失,我們有的是人幹你的事情。不過我要告訴你,你一旦退學,連學校的住宿都要被收回!”

接著是副導師尖聲的咆哮:“是啊,你瞧不起我們。我們是沒有你聰明,可是我們勤勤懇懇……你知道你得的那個best paper award,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嗎?你認為這麽容易拿到嗎?那是多少國外專家鑒定……”

我安靜的等他說完。真像是一場鬧劇,一場夢。他平息下來之後,我說了一聲“再見”,然後默默地走出了辦公室。

你們要退學申請?這裏就是我的退學申請。

尾聲

晚上收到副導師的email說:“還有一件事需要向你說一下:你在學校學習期間所取得的成績包含你的努力、導師的指導幫助、同學們的幫助,還有學校和國家的支持。你作為博士生學習階段取得的成果屬於教研組、學校和國家。正如同我們作為職務發明的專利屬於學校一樣。

你在MST、SMT等方麵取得了結果,它屬於教研組、學校和國家。單位有責任進行合理的應用,為國家建設、國家榮譽服務。有責任進行進一步的整理豐富、向高水平的刊物投送。這裏我們想說明一下上述的情況,同時,也告訴你一下:你若願意將這些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整理、我們已經給你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歡迎你按照進行修改。你若放棄,我們將進行具體的改進、投遞。我們將尊重你的意見。謝謝。”

最後還是沒有忘了paper的剩餘價值。進一步驗證了我的判斷,他們在乎我嗎?不。他們隻在乎paper。至於我流離失所,又有何相幹?我不知道有多少無知的弟弟妹妹又會把他們的研究建立在我不屑一顧的paper之上。


Segmentation fault ! Core dumped —我寫本文的目的

Repair what you can — but when you must fail, fail noisily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Basics of The UNIX Philosophy

修複你能修好的—但是如果你必須失敗,那就盡快喧鬧的退出。—UNIX基本哲學

我不是一個中國教育操作係統下優良的程序。我在係統裏運行了將近20年,快到最後的時候才喧鬧的退出,Dump出這麽大一個core file。我知道有的程序很早就退出了,我自愧不如他們。但是有的程序一聲不響就退出了,還有很多的程序成為了zombie,永遠的駐留在係統中成了係統的負擔,在這一點上我又比他們好一些。至少我讓程序員有機會用調試器檢查core文件,調查這個程序運行中哪裏出了問題。

“你退學就退學,幹嗎大驚小怪,牢騷滿腹的?” 如果隻是有牢騷,我就把隔壁同學拉過來一起發發牢騷就完事了。可是我雖然不是優秀的程序,我覺得應該為修複這個係統,修複自己做點什麽。我希望國家的教育和研究環境好起來,這樣大家就安心的生活,不用出國搞得奔波流離。有多少戀人由於一個人出國了而痛苦的分手,有多少父母在盼望海外遊子的歸來?我不能像很多人那樣申請了國外的學校,拍拍屁股就走人。我一年前就考GRE想出國,可是我總是自欺欺人的幻想國內的境況會好起來,有時我覺得看到希望,可是馬上希望又破滅了。一個個大師來了,讓我一次次燃起希望,可是發現他們對環境的作用也不大。一些大師不滿意,又走了。我自己也想盡力改造環境,結果經過多次努力無效,自認能力不夠,終於放棄了。

在發現大家都忙著發表paper而沒有討論時,我曾經建議設立一個清華的THU-Technical Report。我的想法是:最差的草稿扔在垃圾堆裏;可能有用但是還不值得向所有人公開的東西發到THU-TR,供係內查閱;如果發現THU-TR的東西會有用,再好好修改了轉投會議或者期刊。係學術助理王磊很高興的采納了我的建議,並且自願維護一個THU-TR的編號。可是根本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好不容易寫出來的但是確實又不值得發表的東西投到這裏,因為世界上總有地方可以把這個東西投出去,還是SCI和EI,www.lizhidaren.com而這個THU-TR連正式刊物都不算。後來有人告訴我,如果學生都把東西投到我們這裏,不知道有多少導師會跟我們急。所以THU-TR的計劃就這麽告罷。

我一年前寫信給Knuth,這個我相信是真正的大師。我說我想退學,想請他推薦一些真正的研究者給我做老師。他回信說“你先找精通中國文化的長者談談”。我意識到他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文化的問題。我於是想知道中國的科技為什麽搞不好,就開始看一些有關文化的東西。後來居然跑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去聽新竹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講座,後來又在清華參加了人文學院的研討會。會上一個老師說的好,當一個製度沒法衡量學術水平本身,它就會用一個似乎等價的標準,比如paper數或者高考分數。但是一旦這個標準被確立,人們就會向著這個標準努力,而不是向學術水平本身。他們總會發現製度的很多問題,找出破綻,去達到這個標準,而不是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最後,這個標準已經完全不能反映水平本身。我就在想,這個問題大了,這不僅是環境,製度,而且還是長久以來的文化造成的。從新竹清華大學院長的講座裏,我發現英國人是怎樣用科學技術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而乾隆皇帝是如何對科學不感興趣。中國似乎從古到今就不重視科學技術的,中國有自己的優勢,自己的文化。對啊,科學技術是個雙刃劍,如果照美國那樣發展下去也不知道會怎麽樣。我們中國的文化是瑰寶,但是它已經被外國的堅船大炮打得遍體鱗傷。這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我們要努力恢複自己的文化,不能總是怨天尤人。我就開始看道德經之類的東西,還去西麓學社參加古代文化討論活動,後來又開始打太極拳。

我覺得再沒有從實際出發的目標,我的研究就會完全變成紙張了,就像我高中感覺到的一樣。所以後來我就自己設立了一個研究方向,我把自己稱為“研究博士生”,我要去了解博士生都是怎麽樣生活的。我就想知道有多少學生有跟我類似的困境。我跟很多朋友談過,去了解他們的苦衷,研究生也有,本科的也有。我覺得我還應該了解更多的人,就試圖到研究生通訊社做記者,心想掛一個記者證,就好跟人套磁問一些問題了。結果他們說我口才不好,所以做了一個秘書。後來記者們告訴我,他們是由上級分配任務的,根本不可能讓你去報道學生真正的想法。我為了多多接觸外國文化,比較中西文化的不同,又加入了學生對外交流協會(ASIC),我在ASIC有了很多好朋友。博士生論壇的時候也有很多同學跟我反映研究上的問題。討論成立特別興趣小組(SIGs)的時候,我就提議成立一個Common Room,一個同學說她去 Stanford 的時候那裏就有很好的 Common Room,很多人在一起討論,這是國外大學斯通見慣的東西。我告訴Oxford的朋友我的想法,他很驚奇地說:“你們居然沒有 Common Room?” 後來吃飯時我又找一些老師談話,發現他們也對這個事情無可奈何。老師自己的辦公室都要自己出錢,誰還能支持你們有這麽大一個房間?而且即使有了房間,誰來討論?還不就是拿著別人的paper,試圖找點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者就討論哪個會議好發paper。Common Room隻是一個形式,隻要有人感興趣,隨便找個茶館也能討論。問題就在於沒有人有精力有心情進行真正的討論,製度決定一切。我們無能為力。我覺得自己一個學生力量太小,曾經試圖找大師幫忙。我找到Andy Yao,述說我的苦衷。結果他對我說:“別試圖去改造環境!你沒有這個能力,連我都沒有!改造好你自己就不錯了。" 改造好我自己,可是怎麽改?所以我決定先換一個環境,到一個真正搞研究的地方去體會,去學習。

其實我不後悔進入川大,不後悔來到清華,珍惜一切的曆史,因為沒有它們,我也許就不是現在的我,有著自己想法的我。我也許就在安逸的生活中變得墮落。它們不完美甚至給我痛苦,但是我還是珍惜,珍惜這裏的朋友,這裏的一草一木。也許這就叫做愛。我會變得更好,我會掛念我的滿目蒼夷的祖國母親。我會回來告訴你我學到的一切,我會給你和其他兒女真正的幸福,一定的! 這篇關於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