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敗更可怕的是,我們從此丟掉了相信自己的能力

Feb19

  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為什麽成功人士往往一直成功,而失敗人士難以扭轉失敗?”

  可想而知這背後有多少內心裝著同樣的苦惱,在持續關注這個話題,並在執著地等待一個能說服自己、讓自己有朝一日“崛起”、扭轉現狀的答案的人。

  我們不甘也不願承認自己是“失敗者”,興許內心還憋著強烈的成功的欲望,可為何潛意識裏已經默認了“失敗的自己”?從小到大被灌輸樂觀主義、成功學、雞湯文的我們,心裏多多少少都明白成功與失敗是太大的人生話題,何為“成功”何為“失敗”在不同的個體間沒有標準答案。僅根據過去或現在就給自己下“成功”或“失敗”的定論也顯得為時過早。

  我們所謂的失敗隻是“自認為”而已

  我想,大多數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的人,都隻是消沉在一種“自認為失敗的狀態”中無法自拔。這種狀態的表現往往是:工作生活都感覺不如意、做任何事情都畏畏縮縮、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壓力和雞血中反複博弈,不斷向前,卻總覺得自己“不行”,內耗極大。

  終其原因,原來我們比自己想象中脆弱太多,一次次的挫敗輕易就消磨掉了我們的自信。我們還把自己的位置與自我期望值抬得太高,以至於在現實與他人的對比中落差太大,隻能任由失望和恐懼肆意,活得苟延殘喘。

  老同學A君在學校時是級裏的佼佼者,聰明、成績優異、有想法、社團活動上很活躍,我們以為他出來後一定是混得最好的一批,可結果不如人意,工作換了幾份,到現在都似乎還沒找到合適的方向,感覺整個人都還活得渾渾噩噩。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也替他可惜,感概他際遇的不順。

  可最近和他的一次聊天,讓我明白了症結所在。他說“我從畢業到現在的五六年都沒過自信了......”淺淺淡然的一句感慨,還有整個聊天過程中笑著卻敷衍,眼神遊離、黯淡無光、總有所思的樣子,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那是一種對自己無法饒恕的鬱鬱不得誌的失望和悵然。

  那一刻,我終於知道了,我們所謂的失敗隻是自認為而已,而我們長期處於“失敗者”的狀態中,也隻是因為我們把自信走丟了。


  我們是怎樣一點點把自信丟掉的?

  -1-我們並沒有客觀認知自己

  以前以為缺乏自信的大多是從小沒什麽過人之處、沒享受過被捧在手心的優越感的平平之輩,可後來發現很多曾經出類拔萃、被眾星捧月過的優秀榜樣更容易被現實的落差打擊後,一蹶不振,完全沒有了之前意氣風發的模樣。

  聽過一些年長的長輩說過:但凡是踏踏實實努力的人最終都不會過得太差。所以所謂的平平之輩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什麽程度,不驕不躁,也不妄自菲薄,按自己的節奏,埋頭往前,時間越長,積累得越多,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想要到的位置。

  而自視過高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期望值也過高,目光所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例如職場上年紀輕輕就位居高位、坐擁好的房子好的車子、過有奢侈品加持的品味生活.....

  給自己的定位過高,卻不認清自己真實的水平和實力,很容易會以真正優秀的別人的速度和成就來衡量自己,一旦在前進的路上有不順暢的曲折,與優秀的他人之間的差距就可能瞬間拉大,自己的挫敗感也越來越大。

  當持續以別人的特長來對比自己的弱勢、或以自以為的牛逼的自己和現實中很平庸的自己對比時,底氣變得越來越弱,而自信也被消磨得不見聲色,我們變成了不喜歡、不認可自己的人,這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2-我們沒給自己足夠的耐心

  除了沒客觀認清自己,我們的不自信也來源於個人的浮躁、缺乏淡定和耐心。

  當我們與優秀的他人、或期望中自己想要達到的程度有一定的距離時,我們會奮起直追。可這過程需要考量兩件事情:一是自己是否真的具備同等會更強的實力,目標是否能達成;二是要清楚這個追趕從一開始就自帶差距值的,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填補。

  帶有劣勢的起跑點已經讓自己心裏的自信度比他人矮一截,而技能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沒到一定的質變點前都看似一成不變,越努力似乎越有挫敗感,更讓人看不到改變和突破的希望。

  在沒實現量變到質變的時間段裏,個人努力的疊加沒有兌換同等成果顯性的增長,時間的流逝與成果的落差又反向加強了“失敗的無可逆轉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僅存的一點點自信就這樣一點點耗光。

  -3-陷入“失敗者”思維的無底洞

  當一次次想掙紮出“失敗”的泥潭,為爬上自己欲望的高度而努力往上爬時都充滿鬥誌,一鼓作氣,精神可嘉。可因為浮躁、內心壓不住時間帶來的緊迫和慌張,缺乏足夠耐心,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每次貌似都以失敗告終。次數多了之後,就慢慢形成了“失敗者”的思維,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覺得自己會做成,到最後,恐怕是連嚐試都不敢碰了。

  當對自己“失敗者”的身份深信不疑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估計都難以再有熱情,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我們可以把自信的自己一點點撿回來

  我曾經一度也是很缺乏自信的人,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也因為有過被捧的經曆而自視過高,因為高估自己而對自己有虛高的期望值和欲望值,最後被現實的落差擊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嚴重自我否定。

  幸好,我在一次次欲望與現實的對抗中一點點找到自己的位置,對未來和想要的自我都一點點從模糊變清晰,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身處過同樣困境、一時無法掙脫出來的“失敗者”們,隻要願意給自己留多點時間和嚐試的空間、改變看待自己和生活的方式,一定能找回成功的自信:

  -1-以持續的個人成長定義成就感

  有很強的目標感和必勝心不予置否,但當你的自信和能量微弱到還遠遠撐不起你的野心時,更重要的是先把自信填滿。隻要有付出過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今天就一定比昨天更有沉澱。一天積累一點,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即使剛開始工作時隻能存幾百,到一年幾年過後就是複利增長,收入可觀。

  等到一定的時間,會發覺銀行裏的存款忽然就達到了剛畢業時心裏默默祈禱的那個數字,所謂“成功”就這樣心想事成了。但同樣的隻存幾百,每次存進去的時候都覺得很少,離“一步登天”的欲望值或別人每次都存幾千幾萬的起點差之千裏,每存一次自我打擊一次,挫敗感越來越強,到最後不願意再存下去,那麽真的永遠就是無資產的“失敗者”了。

  -2-從各個維度堆砌個人的自信度

  我相信人有所短,則必有所長。如果我們執著追求的東西很長時間沒法實現、並且讓自己時時感到挫敗,那麽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麵發掘出對自我的認可。

  例如追求的事業成就上一時無法出成績,不斷在消磨自己的信心,但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喜歡或擅長的東西上獲取成就感,如閱讀、寫字、社交、健身、參與社群、公益、生活品味等等,任何能增加自我認可的東西都隨時能為自己的失意的角落填補陽光,讓我們一直餘留希望和能量。

  -3-迷茫時聽聽年長者的說法

  年輕的我們經曆地還太少,所以容易自視清高,也容易妄自菲薄。自尊心極強,敏感又脆弱。很容易把一時的不如意當作一輩子,把一件小事都看作比天大。

  如果把自己的所謂“失敗”遭遇說出來,活過幾十年的長者或前輩隻會淺淺地笑著回應“這是多大點事兒”!任何的經曆到最後都會變成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積澱和財富,而其中的起起落落才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斑斑點點,這樣的人生因曲折而有厚度。

  隻要讓自己在挺不住時再堅持多一步,不堪就真的會發生逆轉。我們追求的所謂成功不會因為做成了一件事情而止,所以我們還沒等到的成功也不會某一件事情沒做成而被定義失敗。

  我們一直在成長、追求成功的路上,那麽為何不相信自己,讓自己樂觀、充滿能量把這輩子活得豐富、精彩點呢?

  作者:雪利小姐 這篇關於比失敗更可怕的是,我們從此丟掉了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