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式理論”之“極限”理論

Feb19

今天,和大家說說“極限”理論,主要想告訴大家凡事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不要任意突破或隨意打破,否則可能需要長久的彌補,甚至會變成永遠的遺憾。

何為“極限”,就是最大的限度或者極值的程度。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常識:一根彈簧,用一定的力量拉伸後,它會自動恢複之前的形態,但如果力氣增加到突破一個極限值時,它就再也回不了原來的樣子,被徹底拉變形了。同樣,用力壓縮彈簧,當力量適當時它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突破一個極限時,彈簧也再也無法複原了。這就是說,力量一旦突破了彈簧的變形極限,要想恢複原狀,就變得難上加難。

其實,彈簧的極限問題,不正是我們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好好思考的“極限”理論嗎?我所說的“極限”理論,就是指做人做事要保持和把握一個合理的度,在一定的範圍內去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不可輕易突破這個臨界值,做到張弛有度,不然很可能事與願違,甚至適得其反。

舉個例子說說吧。一個人想出人頭地、有所作為,於是天天玩命地去工作、去拚搏,沒白沒黑,沒日沒夜,為了所謂的成功肆無忌憚地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和健康,如果因此突破了自己身體的承受極限,給自己帶來成功的同時,很可能就是身體的轟然垮掉,而且這種損傷帶有不可逆性,身體的不適可能伴隨一生。回過頭來想想,這個為了成功的極限突破,還有任何意義嗎?

“極限”理論在人際交往中同樣適用。比如,大家都認為很難處理的婆媳關係,平時相互間磨磨擦擦、磕磕絆絆避免不了,隻要不突破一個極限,畢竟都是一家人,過段時間平靜了也就和好了,心裏不會留下多大的芥蒂。但是,如果有一次雙方為了某件事真正徹底翻臉了,講最痛恨的話,甚至大打出手,突破了最後的那個平衡的臨界點,那以後再想恢複如初,就變得特別難了,甚至有的一輩子老死不相往來。類似這種交往中的極限問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同樣存在,比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上下級之間……由此說來,在人與人交往中,即使有矛盾也要控製合理衝突範圍內,遵循好“極限”理論,避免出現矛盾的極端、尖銳和不可調和,更免得變成一輩子不能釋懷的仇人。

“極限”理論也適用於做人的原則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原則,或者稱之為“個人底線”。不管任何情況下,不要輕易去突破自己的“原則極限”,不要打破自己的“為人底線”,否則即便可能會有眼下利益的獲得,也不會心安理得的。因為做人的原則是一種內心的支配,超越了這個極限,打擾的是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永遠的坦然!

那麽,怎樣把握和運用“極限”理論呢?我認為,一是有個積極且平和的心態,不鑽牛角尖,不一味去苛求、去強迫。二是結合實際製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行之有據,行之有度,行之有效。三是堅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做自己和他人承受之外一意孤行,不幹遠遠脫離自己能力水平的事情,不求與事實相差甚遠的東西,凡事做到問心無愧、盡心盡力就好。

俗話講:“文武之道,有張有馳。”因此,現實中,我們既不能毫無控製的索取,也不能毫無限製的給予,還不能毫無節製的強求,更不能毫無克製的任性,要琢磨和思考那個合理的區間,尋找和探求那個合適的程度,分配好時間,掌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把控好進程,不去突破平衡的極限,真正做到泰然處之、遊刃有餘,通過恰如其分的努力和付出,收獲最大程度的成功和喜悅!( 勵誌人生 )

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極限”理論!

這篇關於“張式理論”之“極限”理論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