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生命的品質摘抄

Feb19

生命的品質摘抄

               周國平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在今天的時代,讓生命回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耶穌說:“除非你們改變,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那些在名利場上折騰的人,他們既然聽不見自己生命的聲音,就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
 
  隻有外在生命狀態單純之時,內在生命才會向你開啟,你活得越簡單,你離神就越近。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序》
 
  上帝擲骰子,我們都是芸芸眾生,都同樣地無助。閱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謙卑,懂得了天下一切殘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惡作劇中,他們是我的替身,他們就是我,他們在替我受苦,他們受苦就是我受苦。
 
  在本體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賦予了一個不可分割的靈魂,一個永遠不會殘缺的內在生命。同樣,在現象世界,我們的肉體受千百種外部因素的支配,我們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體世界,我們是自己內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夠以尊嚴的方式活著。
 
  感官是通往這個世界的門戶,同時也是一種遮蔽,會使人看不見那個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軀體往往充滿虛假的自信,躊躇滿誌地要在外部世界裏闖蕩,尋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滿足。相反,身體的殘疾雖然是限製,同時也是一種敞開。看不見有形的事物了,卻可能因此看見了無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國度裏行走了,卻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國度裏。殘疾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人比較容易覺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從而更加關注內在生命,致力於靈魂的鍛煉和精神的創造。 ——《內在生命的偉大》
 
  生命大於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卻啟示了生命的無限。生命的內在疆域無比寬闊,隻要你能進入其中,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恒。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為不可靠的明天複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做手段犧牲掉了。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王川《破曉,醒來!》序 
 
  在人生的大樹上,做一顆飽滿結果而後平靜掉落的果實,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個認真演戲而後從容謝幕的演員,這是人生的大智慧。
 
  哲學家立足宇宙,俯觀人間,看到一切皆變,人生無常,因此產生一種超脫的心情,看破得失、禍福、生死,這誠然是智慧,但隻是智慧的一半。看破的結果應該是坦然承受失去、災禍、死亡,而不是否定人間的愛、幸福、平凡生活。好的哲學教人在用神的眼光看人生的同時,把人的生活過得更好,這才是完整的智慧。
 
    摘錄一些書中的語句如下:
 
    1,看一件事情是不是你的事業,有兩個標準,一個是真興趣,另一個是意義感。

    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特別感興趣,真正感興趣,這件事當然能做成。能將興趣發展成事業的人,是智慧的,也是幸運的。

    當一個人覺得幹一件事情,自己的生命意義,人生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實現,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促使他幹成這件事。這樣的人往往表現地較常人更堅定,更執著。

    2,我不想讓她通過這個途徑來找一條生活的出路,而是讓她有一種修養、一種享受就行了,今後苦悶的時候彈彈琴,自己娛樂一下。(談到女兒上課外班的問題)

    一直都覺得藝術不能當飯吃,頂多算作生活的配菜。沒它,生活基本步調保持不變,有了它,生活的色彩更加斑斕而已。因此,不要給藝術施加過多壓力。在保有可以賴以生存的專長之外,琴棋書畫視情況,或略知一二,或樣樣精通,苦悶的時候,有個玩伴,我以為這是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

    3,優秀比成功更重要。

    當今社會,學生比成績,教師比職稱,領導比業績,家長比孩子,孩子比父母……攀比之風盛行。(勵誌文章 )美其名曰“競爭”。把個大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人人自危。浮躁,虛偽,欺詐——這就是攀比的產物。優秀比成功更重要不無道理。不斷完善自我,才是探尋生命本真的題中之義。

    4,狂妄的實質是淺薄,實際上沒有什麽貨色,就隻剩下姿態了。

    總是會遇到一兩個這樣的人,也會暗自憤憤然,世間怎會有如此之人。這樣的人一定是習慣了一帆風順,想當然地認為,生活總會如己所願。這樣想想也就罷了,狂妄通常不務實,其外在表現隻能是淺薄。

    懷揣一顆謙卑的心,保持一種謙卑的態度,頭雖然彎下去了,但身子卻更加挺立。更何況,你知道誰又不是人外的那個人呢?

    5,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一直都想表達這個意思,苦於才疏學淺,今天遇見,茅塞頓開。

    能夠運用在教育當中的道理,一定是做人的普世道理。因為,教育的對象是孩童,他們往往最真切地顯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天性。推而廣之,待人處事,以教育者的姿態,以維護天性為宗旨,必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說,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大寫的人。

    6,中國文化具有實用品格,不重視精神價值。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本身就具有獨立的、神聖的價值,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被承認的。歐洲人為了興趣本身就會去幹一些事情,這些人就是肥沃的土壤,中間必出大師。我們很少有這樣的人,這不是經濟水平夠不夠的問題,是價值觀、文化傳統的問題。

    此觀點,用以回答某人關於“三十年後中國更富一點,將更有希望”的論斷。實非辯駁,確係探討。相信,您能看到。

這篇關於周國平生命的品質摘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