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

Feb19

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

 “二中是省裏最好的中學。”初中時,我的數學老師如是說。幾年後的今天,我發現那是很重要的一句話。當我用了百分之二百的投入,終於走進了二中,我才發現,我迎來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

從“不純”到單純

    你是為了什麽學習?我的學習動機經曆了一個從不純漸漸到單純的變化。

    我那個不純的動機:學習就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具體點,就是能考到清華。這個,可能是我國分布最廣泛的一個動機了吧?

學習、學習、學習,最讓小學生頭痛的雙音節詞語。等到某一天,我發現我對它早已有了化不開的感情。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吧?從意識到我肩上還有責任起,我的懵懂時代就過去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改變自己開始!

從時間的奴隸到時間的獵人

    二中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有大型的校辦活動。另一方麵,學習上的任務一點也不少。那麽,該如何安排我時間銀行裏的存項,是我必須考慮的問題。還記得老師組織我們去參加各學科競賽的講座。剛開始的時候,每次聽課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普通教室放不下,大夥都集中到階梯教室去。那裏沒有暖氣,大夥坐在凳子上一起發抖,還是充滿毅力地聽下去。但是不出一個月,人數就減了一半還多。大多數人是因為高考課程和競賽課程難以協調的緣故,不得不放棄了。到了最後,每科甚至隻有不到二十個人堅持了下來。聽起來有點誇張吧。高考與競賽兼顧,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合理地安排上天賜予的86400秒。

    怎麽安排時間呢?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記得有一天,我們跑去參觀競賽前輩們的教室。前輩們把那成箱的書給我們“亮”了出來,對我造成的視覺衝擊絕不亞於明晃晃的尖刀。

    隻恨時光太匆匆,這就是我的煩悶。

    我選了一個最古老的辦法:延長學習時間!也就是一個字兒——“擠”!這個方法是否科學還有待考究,但對一部分人確實是有效的。我就像一個時間的獵人,到處搜尋它。我不適合晚睡,但是可以早起嘛!太陽還在那一半世界做圓周運動,我這邊的筆尖已經開始在紙麵上做起“布朗運動”了。一有空閑我就一把抓起文曲星,跑到四樓的連廊上背單詞。從連廊上可以看得很遠,特別是在沒有別人的時候。如果連廊上的欄杆有記憶,它也許會記得我的身影吧。老師在講台上講課,我邊聽邊做筆記邊提前寫作業,好壓縮時間。為了避免學理不通文,我每天擠出時間來寫兩篇作文(後來偷懶,變成兩天寫一篇了)。這些後來都成為我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從充滿激情到激情澎湃

    中央十台播過一個節目,叫《高考狀元經驗談》。我一集不差全看下來了,由衷的地佩服他們。我覺得他們最厲害的是那份激情,那種願意把每一天井井有條地安排到秒,願意對自己的生活從頭一直負責到腳的態度。

    我身邊都是有激情的人。在他們的感染下,我的日子變得激情澎湃。

    石家莊的盛夏,外麵難得有人,隻有知了掛滿了夏樹。像古老的滴漏一般我的汗水永不卻步,時不時飛來挑釁的還有巨大的蚊子。但是當我把自己投入到題目裏,我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把這一切都忘記了。

    暑假總結是這麽寫的:“這是一個熔化一切的夏天,融不掉的隻剩下一麻袋草稿紙,還有幾筐實驗報告。”

    其實還有我們的信念,幾年後的我很想補上這一句。

    又有一段時間,我在學習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時遇到了困難。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看來是真的。每當我沉沉入夢,夢鄉中一個一個巨大的箭頭都會如期而至,有時我甚至能把數值算出來。在夢裏還在想問題,這種事以前也聽說過。凱庫勒結構式就是他在夢裏突然領悟到的。不過我以前一直把那當成一段傳說而已,或者是一種藝術手法什麽的,真是愧對前輩了!

    另一件事,是轉述自我的班主任之口。他門下曾有一名複讀的女生,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驚人的逆轉。怎麽辦到的呢?他也不知道。隻是聽這個女生自己說,這一年她從沒有看見過太陽。這就是披星戴月嗎?

    想成為高考狀元,那就得比他們更有激情才行。

從低頭拉車到抬頭看路

    無論如何,學習絕不是磨時間。

    很快我就發現,有人比我還努力,卻不比我強。有人看起來不怎麽用功,可學的也不賴。這很明顯是一個效率問題。

    正當我激情澎湃地在題目中鏖戰,忙得不亦樂乎之時,同桌的書桌上多了一本書。魏書生老師寫的。前桌則手捧一本新東方精神。有一本超右腦學習法,聽說學校門口的小書店正在熱賣中。

    假如我們是一群牛的話,那麽那天我忽然發現,隻顧低頭拉車的我,不知不覺被那些會抬頭看路的家夥甩了。

    不看不知道,前人總結的學習方法真是千千萬萬。先有3R學習法,接著4R學習法,後來又出了5R學習法什麽的。大意無非就是課前預習,課上研習,課下複習,然後練習,經常熟悉之類的。

    我嚐試了幾種,每種用了幾天,後來覺得死板了,都沒有堅持下來。後來一個前輩告訴我,自己總結總結,自己的方法可能會讓你更舒服一點。前輩的經驗往往是寶貴的。我自己找了幾個,感覺還挺行。

    舉個例子吧。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不會,而是我會,但是我做不對。

    編程裏有一整套查錯的方法。但是還沒見過有人專門寫過物理題的查錯方法。(勵誌文章 )大概認為根本就不該出錯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般來說,在物理題目裏,量綱檢查是最常用的,檢驗極限情況,檢查答案是不是符合你的已知實例,檢查定義域和值域,單調性檢驗,這些也都是我們熟知的方法。還有對稱性檢驗:方程裏的對稱性一定會體現在解裏。數量級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麵,認認真真地讀題,仔仔細細地分析,清清楚楚地列式,本身就是用在出錯之前的手段。書寫時,用幾個花括號而不是一大堆文字來表示條件,可能也會更清楚。

不是方法,隻是習慣

    為了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過一段時間:什麽是“傳說中”的高手呢?結果發現了就像這樣的一些印象:

    “真正的高手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聽講,這點東西他們會自己搞懂。”

    “真正的高手從不寫作業,他們會自己找題做。隻有笨學生才混在老師的習題集裏。

    “真正的高手從不留下以前的作業和卷子,當你問他一道題的時候,他會從一堆東西裏找出半張紙給你。”

    “真正的高手難免會犯一些低級錯誤,但高級題是他們的強項。”

    “真正的高手沒有日程表,他們總是在考前最後一天完成任務,把家長嚇個半死。”

……

    這些頗具俗世奇人風範的描述,是我觀察得到的事例,當然是反麵的。自己的計劃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拋開老師的引導自己搞一套的話,我覺得隻是懶惰的借口。你完全可以在跟著老師走的同時完成自己的計劃。另外,列出要學的和已經學過的,短期看來,可能會慢一些;從長遠看,已經掌握的東西會比較牢固,這樣在後續學習中優勢就明顯了。

    再比如,翻開一本新書,一般都應該看看前言和目錄,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就像寫一部小說,可以先寫總綱,寫概要,最後再使它豐滿起來;也可以先寫一個一個細節,最後湊起來。顯然正常人會選第一種。學習一門課也是一樣。

    但是我們往往會忘記這一點。學習方法,隻有在成為學習習慣以後才真正有力。無招勝有招——這是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懂的。

從脆弱到堅強

    前輩們留下一個傳統——長跑。跑的時候對自己說:前麵就是一等獎了,再往前一點是省隊,再往前就是國家隊了……

    不管我們做什麽,到了後來它永遠是一件關於毅力的事。因為,沒有毅力,說得再好也是空談。

    有這麽一道題:五個電阻環相連,求電阻。題量比較大。讓我到今天還能記起來的原因是它下邊有一條評論:“物理競賽考核的不僅僅是選手的知識,還有他的毅力。”

    那個時候我還不懂它的含義。

    一直到了複賽考場上我才真正明白。那次考試出事了。

    乍看之下平平無奇的題目,其實玄機暗藏。有幾道題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條缺氧的魚,我艱難地拍打尾巴找尋出路。

    武俠小說裏不是常有高手對峙的場景嗎?越是生死關頭,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絕對不能慌。一般來說,慌的那個人絕對會比較慘。

    我沒有經曆過那些場麵,但原理總是差不多的。

    在最後的半小時裏,我穩住了自己,很堅強地做下去,什麽後果也不去想。心裏好像有一潭水,隻有滴滴的水聲。

    最後,在這半小時裏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數。

    這個經曆本身可能比比賽還重要。

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

    緩緩流逝的,總是時間的旋律。

    兩年的時間,改變緩緩發生在我的身上。

    從一個有點靦腆、常常退卻的自己,到一個已經可以昂首在舞台上演繹話劇的自己。從一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自己,到一個已經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自己。從一個懵懵懂懂、目標模糊的自己,到一個堅定了信念,決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一件事的自己。

    我真的要感謝我的學校和我的老師。

    “二中,是省裏最好的中學。”兩年後的今天,我發現這句話影響我的一生。

    兩年前,最好的中學意味著從這裏走出許多清華北大,她會用知識豐富你的頭腦,給你一個登上人生更高平台的機會。

 

這篇關於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