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年輕時的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錢

Feb19

  劉永好,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21年間,他以準確的產業抉擇贏得了億萬財富。2002年,在他當選“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的時候,評委贈與了他這樣的評語:在內地民營企業家的一輪又一輪大浪淘沙中,劉永好以其謙遜姿態、平常心態,一直保持著敏銳的觸覺和向上挺進的欲望,不斷探尋財富的前沿和邊際。

   曾經,我做著能當萬元戶的夢

   記者:在私下裏,人們這樣稱呼您:“民營大亨”。確實,您當之無愧。您擁有億萬財富:您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您入股民生保險,觸摸信托業,整合乳業產業鏈,今年的2月18日,又宣布涉足零售業。回過頭去看一看,當您辭去教師職業、與幾位哥哥一道從事農業產業化開拓的時候,您想到過能有今天的成就嗎?

   劉永好:當時不敢奢望掙多少錢,隻是想,怎麽著也會比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我開始做著當萬元戶的夢。那時的萬元戶可是了不得!我們種蔬菜、養雞、養豬、養魚、養鵪鶉……最初的創業是艱辛的。我們養雞的時候,有一個個體戶,他買了我們很多雞蛋,沒錢付,就提出等雞蛋孵出小雞、賣了錢後再付。可是,他遭了災後就跑了。我們的錢也是借的,以那時的經濟能力,我們也還不起這筆債。我們兄弟幾個就商量:到底是跳岷江?還是跑新疆?跳岷江,一了百了;跑新疆,重打鼓另開張。商量來商量去,我們還是決定留下來還清這些債。天不亮,我就騎著自行車去賣雞蛋。有一次,下著很大的雨,路很滑,天很黑,我摔了一跤,雞蛋都摔破了,我也摔得像泥猴一般。那個時候,個體戶是受歧視的。農貿市場裏也都有固定的“勢力範圍”,初來乍到,人家不讓我擺攤兒。晚上也沒地方睡覺,我就向一位好心的看門的大爺借了一條板凳,在那兒坐了一宿。雞蛋不能放,特別是夏天,多放兩天就壞了,更何況,如果賣不出去這些雞蛋,不僅連回家的路費沒有著落,甚至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得想辦法跟人家去商量。最終得了一小塊兒地方,才賣出去了這些雞蛋。

   記者:賣雞蛋,使您成了萬元戶?

   劉永好:(笑)經過一段時間的奮鬥,我們達到了這個目標,以後的百萬元、千萬元,確切地說,我們是通過養鵪鶉掙到了第一個1000萬。1988年前後,整個成都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養鵪鶉,也正是那一年,我們的鵪鶉數達到1000萬隻。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目!任何一個行當,都有一個市場容量的問題,超過了這個容量,會適得其反。這時,我們的感覺也不太好,思前想後,我們決定把1000萬隻鵪鶉全部殺掉,以平息養鵪鶉的熱潮。

   記者:從這之後,你們才開始從事飼料業?

   劉永好:是的。當時,正大集團進入中國(“正大綜藝”節目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他們的飼料賣得非常好,是需要排隊、需要走後門兒批條子才能買到的。我們就想,為什麽中國人生產不出自己的優質飼料?於是,我們把養鵪鶉賺到的1000萬元全部投入到飼料的研發當中,並與相關的13所研究機構的專家們一起聯合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配方,這就是希望牌飼料。隨後,迅速推向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常這樣想:我是幸運的,因為趕上了這個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是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而在這個時代裏,恰好,我正年輕。

   企業規模大了,發展麵臨著選擇:是繼續做飼料,還是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1995年,我們兄弟四個明晰產權,進行了資產重組。

   打著赤腳、戴著草帽,我們一路走了過來

   記者:評價您時,業內人士說:您是中國大陸私營經濟最早的覺醒者之一,也是民營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的開拓者。作為一個家族企業的領導者,您是否很早就意識到了諸如產權不明晰之類的家族企業的弊端?

  劉永好:是的。對我們這種家族色彩比較濃厚的企業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兒就是要克服純粹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家族企業本身並沒有什麽不好,世界上也有很多家族企業,但是,如果,不克服家族式的管理,如果,老板一手遮天,那麽,這個企業就不可能有前途。當然,在創業初期,你可以又是董事長,又是總經理,又是財務會計,又是銷售經理,因為,那時的規模小。當企業做大了,你就不可能麵麵俱到,這時候就需要調整這種家族管理的模式。幾年前,我開始了這種調整。我減去了我自己許多總經理的職務,去年,是做得最徹底的一年,我又減去了我自己50多個董事長的職務。有減就一定有加,我們從企業內部、從社會上,包括從國際這個大範圍內選拔優秀的人才,請他們到我們的企業裏參加管理。加“50”,減“50”,表麵上看起來等於“0”,但這不是簡單的算術、簡單的“0”,它能使我們的家族企業更進步、更完善。

   記者:鳳凰衛視的阮次山先生談到您時曾這樣說:您屬於中國,您是以“土產”致富的人。做以上的加減法,應該說是您意識到了帶領一支“很鄉土”的家族隊伍,解決好管理上的瓶頸至關重要。

   劉永好:是的。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注意向別人學習,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同時,我也經常參加各種論壇的討論,通過這些討論以及出國學習、考察,開闊我的視野,也使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企業運行理論。

   的確,我們“很鄉土”。我們從中國的西部、從四川、從農村的田埂上一路走了出來。回過頭去,隱隱約約地,我仿佛看見的還是我們打著赤腳、戴著草帽的樣子。應該說,在創業初期,這種鄉土味兒對我們所從事的行業來說是有利的。因為鄉土,我們了解農民、了解市場、了解社會。但當我們的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了,我們要跟國際接軌了,隻有鄉土就是不夠的了,我們還必須借鑒國際上的一些經驗、走國際化的道路--這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的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我稱之為“土洋結合”。

   借鑒國際上的經驗,走國際化道路,其中當然也包括吸引一些國際型的人才。特別是這兩年,我到香港、台灣,到美國,到加拿大,到英國,去招聘專業人士。他們學曆高,有在大的跨國公司或者世界級的金融機構中工作的經曆;他們年輕,30多歲、40歲左右;他們都比較勤奮,在國外的,大多是留學的華人--我們需要這些人。那一天,有位香港記者對我說:現在有多少錢的投資就可以“移民”香港了,問我願意不願意?我回答:現在不是我出多少錢“移民”香港的問題,而是我要從香港招聘多少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來內地工作的問題。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我們的心態在變。換句話說,我們對中國經濟、對在中國辦企業更有信心(當然,香港的企業是中國企業的一部分)。

   3月3日那一天,天空特別晴朗。我們工商聯的幾十位委員與其他的2000多名政協委員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我們的心裏是喜洋洋的。這種喜洋洋的感覺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為什麽?因為國家的好政策,使我們這些民營企業家的心裏比以前更踏實了。民營企業,曾作為有益的補充,補充就讓人覺得可有可無,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而現在,作為重要的建設力量,就不同了,重要的力量是不能沒有的。這種感覺很重要。由於有了這種感覺,這次會議期間,企業家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進一步投資和發展的問題。這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做大企業的同時,還要考慮在哪個國家辦個護照、哪個國家更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一些離開祖國的朋友回來了。因為他們走出去之後才發現還是中國最安全、還是中國好掙錢。

   記者:確實,20多年來,您和您的企業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從最初在農戶牆壁上大筆刷寫飼料廣告到現在的投資房地產業;從白手起家時的街談巷議到擁有億萬財富--一步一個腳印地,你們一路走來了。我們可以用一個時髦而且官方的詞語來總結,這個詞語就是:與時俱進。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麽?

  劉永好:社會的認同。幾千年以來,咱們的史書上,咱們的文學作品裏,對商人的評價總是不高,總覺得商人都是不好的,都是為富不仁的,總之,商人是被看不起的。也確實,有些商人弄虛作假、短斤少兩、以次充好……

   要想得到社會的認同,僅靠國家的好政策還不行,還要看我們自身是否能做好,我們對國家是否有貢獻,我們對社會公益事業是否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1994年,國家頒布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那個時候,我正在北京開工商聯會議。我找到幾位民營企業家,我說:我們是好政策的受益者,我們是否應該做一些我們能夠做的事兒以回報社會?大家覺得非常好。結果是我聯合了九位民營企業家發起了一個叫“光彩事業”的倡議。什麽叫“光彩事業”?就是我們這些先富起來的人把一部分財力、一部分經驗帶到相對貧困的地區,在那裏投資建廠,在那裏招收員工,在那裏按章納稅……如果,我們先富起來的人都去做這些事情,漸漸地,我們的商人就會被認同。

   說實話,一個人,當錢已經能夠滿足他的生活需要的時候,錢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就是被人尊重,被社會認同了。

   擁有億萬財富的喜悅與紅薯豐收的喜悅,在內心的感受上是一樣的

   記者:談到財富,人們似乎都很敏感。這可能與社會上關於富人的傳說有關係:比如說,他們積累財富的手段;比如說,他們失去財富時的狀態……

   劉永好:我想,作為“富人”群體,在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應該考慮財富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為什麽能夠得到這樣的財富?至於說,一個很富有的人忽然變得沒有財富了,如果這個人是我的話,我覺得沒有問題。因為不管做什麽,哪怕我去掃大街,人家都會覺得:這個人的年齡雖然大了一點,但工作挺認真,地掃得也很幹淨,而且還能提出一些綠化的建議。他們有可能會提升我當組長,接著,他們發現我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可能還會繼續提升我做副經理,之後,他們說不定就會給我加工資。

   我們是做養殖業起家的,我們養鵪鶉,我們看著鵪鶉下蛋,我們把它們賣出去,再一分錢、一分錢攢起來;我們要生產飼料,要給它們吃補藥,要給它們打掃衛生,還怕它們生病了……多不容易啊,每掙一分錢都不容易。有了這種經曆,我們就相對能吃苦,就能夠在相對困難的條件下去創業

   現在,我們不但做農業產業,還做金融投資業、房地產業、零售業,這些產業是城市產業,需要給外界好的形象。以前我不喜歡穿西服、打領帶,覺得穿起來不舒服。我的下屬就批評我,他說:劉總呀,你也不帶個頭,你看看人家做房地產的,都穿皮鞋、穿西裝、打領帶,連走路都是很有姿勢的。你的破桑塔納得換成奔馳。我想了一下,接受了。不然的話,人家怎麽會相信你呢?你的車那麽破,會不會你建的房子也那麽破呢!所以我就買了輛奔馳,平時自己開,有時接待客人用。

   記者:當您和您的哥哥們一起站在《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之首的時候,你們的成功之路簡直就成了中國人成功致富的教科書。對於財富,您持什麽樣的態度?

   劉永好:現在,對我而言,在錢的數字後麵再加一個零和再加兩個零沒有什麽區別。這樣說吧,我在民生銀行一年的分紅就有好幾千萬,也就是說,我不做其他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一個人隻把掙錢、隻把活得舒服當作他追求的惟一目標,那就太悲哀了。我覺得,支撐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應該是夢想和信念。

   實際上,一個人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比如說我喜歡吃麻婆豆腐、回鍋肉、水煮蘿卜,吃這些東西,我就高興,我就吃得飽(即使你現在花幾萬塊錢請我吃一頓,我也不會覺得有多好)。我小時候家裏窮,七口人就靠父親的工資維持全家生計,因此,我盡可能幫助家裏做一些事兒:撿煤渣,打零工。20歲之前,我隻穿過草鞋,幾乎沒穿過新衣服。我對我媽說:要是今後能夠一周吃一頓回鍋肉、兩天吃一次麻婆豆腐就好了。我問我媽:到了共產主義的時候,是不是能實現?我媽說:大概能夠吧。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財富。我說一件事情吧。去年,我去四川西昌,在一個山坡上,我看見一對老夫妻,他們在挖紅薯,挖起來的紅薯特別大、特別多,他們特別高興,我就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我覺得,那個時候他們特別幸福,因為他們種的紅薯豐收了,盡管他們可能賣不了多少錢。但那種豐收的喜悅,跟擁有億萬財富的喜悅,我覺得在內心的感受上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麽區別。

這篇關於劉永好--年輕時的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